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炒豆豆的过程。
2、充分发挥想象,探索用肢体动作创编"豆豆翻滚、跳跃"等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和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豆豆头饰人手一份、锅铲、大盘子四个。
2、事先观察过炒豆豆的过程并品尝过豆豆的味道。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豆豆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高兴得跳起来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第一段音乐。
1、让幼儿根据经验讲述炒豆豆的过程。
2、"炒豆豆时,这么多豆豆在一起心里怎么样?"他们会怎么打招呼呢?
3、集体听第一段音乐,并在老师引导有节奏的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三、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第二段音乐。
1、倾听音乐,提问:在这段音乐里,豆豆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幼儿运用动作表现豆豆翻滚或侧翻等动作。
3、"豆豆炒到快熟的'时候,它还会说话呢,它会说什么呢?" "它除了会说话还会怎么样呢,谁会用动作来表示?"4、集体用动作表现本段音乐。
四、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第三段音乐。
1、"豆豆熟了,可以把它们放到哪里呢?"
2、"当老师的锅铲碰到你的时候,你就蹦跳着跳到锅子外面的盘子里,我们一起来做做看。"
3、幼儿尝试表演本段音乐。
五、完整用动作表现音乐。
(集体、个别)
六、音乐游戏:炒豆豆。
1、幼儿合作玩"炒豆豆"的游戏。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玩"炒豆豆"的游戏。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下大雨、下小雨,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丝”人手一份,节奏图,钢琴。
2、已学过歌曲《大雨小雨》
活动过程:
1、出示雨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小雨点,发现小雨点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你们觉得大雨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今天一起来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请你拿出来)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听,在下什么样的雨?(另一教师弹高音区音乐:轻快、跳跃)请你们觉得小雨是怎么下的?(轻轻的、有点跳的感觉)请你跟着琴声来下小雨。(师再次弹轻风,师生共同轻轻抖动雨丝。)你们觉得怎么样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表示小雨(幼儿讨论)教师采用一种合理的动作一起练习(比如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
师:听,又下起了什么雨?(师弹低音区音乐:沉重、连贯。)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用你们的雨和动作来表示下大雨。(再次弹,师生动作)
师:嘘!雨停啦,(师生停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雨是会变大变小的,让我们来跟着琴声来变化着下雨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雨丝。)
3、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区别大雨、小雨的变化
(1)师:雨停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听一段音乐吧(弹奏《大雨小雨》)
(2)引导幼儿尝试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和语言节奏表现雨的变化。
A)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小雨。
⑴ 师:我们都知道小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小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轻)谁会用轻轻的声音来下小雨?
⑵出示节奏图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小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小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小雨声音、集体)
B)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大雨。
⑴ 师:那大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大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响)谁会用响亮的声音来下大雨?
⑵出示节奏图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大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大雨声音、集体)
(3)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大雨、小雨。
⑴ 师:你们听,大雨、小雨是谁在唱?(配班老师弹《大雨小雨》的音乐老师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么部分?小雨唱了什么部分?
⑵ 我们再来听一听,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再次倾听)小雨唱的歌是怎样的?是跳跳的,还是连连的,细细的还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细细的)大雨呢?(连连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图谱:表示两种不同的声音)
⑶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小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的`?(是细细的),大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粗粗的),(师生一起清唱)
⑷ 分组唱:谁愿意唱大雨的声音呢?谁愿意唱小雨的声音?(教师帮助幼儿分组)!(幼儿分组交换唱2遍)
4、游戏:大雨小雨
师:我们玩个大雨小雨的游戏吧。我们小朋友做雨点。当听到下大雨的声音就表示雨点很多,我们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当下小雨的时候雨点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随意的走小碎步。
5、结束部分。
师:雨停了外面的阳光出来了,我们到外面去晒一会太阳、吹一会风。(教师带领孩子去室外活动一会儿)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想象某一物品被风吹动的情形,感受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以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来表现大风和小风。
活动准备:
1、小乐器与幼儿人数相等。
2、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制造风的形式引出大风和小风。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举起双手,轻轻地吹一下,你的'手上感觉到了什么?
师:我们再用力地吹一下,感觉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师:原来轻轻地吹风就小,用力地吹风就大。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就是讲风的,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这两段音乐分别吹得是什么风?(第一段是大风,第二段是小风)
2、根据乐曲想象某一物品被大风和小风吹动的情形,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1)师:请小朋友想一下,风会把什么东西吹走呢?
小树叶被风吹了以后,会怎么样呢?谁来做一下动作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把自己当成一样能被风吹走的东西,听着大风和小风的音乐做动作,想一下,大风吹得时候,你会怎么样,小风吹得时候,你会怎么样?最后,风停了,你的动作又是怎么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师:那么,什么东西一般是不容易被风吹走的呢?或者根本就吹不走呢?
树被风吹了以后,会怎么样呢?谁来做一下动作?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当成一样不能被风吹走的东西,听着大风和小风的音乐做动作,想一下,大风吹得时候怎么样,小风吹得时候又是怎么样?
3、用小乐器来演奏大风和小风。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小乐器,想一下,大风的时候,你怎么样为乐曲伴奏,小风的时候,你怎么样为乐曲伴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节奏和强弱对比来表现大风和小风,两遍)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重点: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师:对了,是小蝌蚪。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长什么样呢?(展示真实小蝌蚪的图片)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引出图谱。
1、师:小蝌蚪的头是怎么样的啊?
对了,圆圆的脑袋,是什么颜色的?
圆圆脑袋,黑油油(师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念一次)
2、师:小蝌蚪还有什么啊?
对了,小蝌蚪还有细细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细细尾巴,扭呀扭
3、师: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游啊游。
4、师: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在哪头?小朋友一起说。
5、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念一遍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妈妈妈妈,在哪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清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咂咂咂这个词要学一学
3、老师弹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打节拍。(边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与乐曲。老师领唱: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幼儿演唱2-3遍,鼓励幼儿唱的时候创编一下动作。
四、创编动作。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们在中间来跳一跳。
起立,站到当中,我们边听音乐,自己边想动作,一起来当当小蝌蚪。
2、师: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请她来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请个两三个小朋友)
3、师:我们再来听音乐边唱边跳一跳?
4、游戏: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谁呀?(妈妈)我们来做小蝌蚪一起来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妈妈在那里,找到妈妈要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师扮青蛙妈妈)游戏二次。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5
教学目标:
·能够跟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知道自己慢慢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教学准备:音带《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重点与难点:·跟随音乐的旋律自行表演动作。
·歌曲联系实际生活,自己的事情学着做。v
教学过程:
·说一说,我们都是好孩子
1、幼儿欣赏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歌曲里有谁?在做什么?”
2、说说歌曲
“小鸟、小猫、小宝宝是不是好孩子?为什么?怎样做个好孩子?”
3、想想歌曲
“好孩子还会自己做什么事?”
总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们都是好孩子。
·唱一唱《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1、再次欣赏歌曲
2、边跟读歌词边学小鸟飞、小猫叫的'动作
“歌曲里的小鸟小猫真有本领,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小猫叫。”
3、唱唱歌曲
“想不想和小鸟小猫一起来唱唱歌呢?”
跟随教师唱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两至三遍,要求把歌词唱清楚,尤其要注意歌词中小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4、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除了不要妈妈抱,还有哪些事情也是我们自己能够做的?”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6
《粉刷匠》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唱起来琅琅上口,幽默风趣。虽然是首老歌,但却深受孩子喜爱。从音乐本身来说,八分和四分组合的节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因此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和学习。在设计本活动时,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勇于创新,大胆表现。具体的说,首先,我准备了油漆工粉刷墙壁的画面,引出音歌曲内容《粉刷匠》,为本课的音乐欣赏、创编和表演做好铺垫。接着我边讲述自编的故事,边出示自制图片,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和朗诵了歌词。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我示范演唱时,没想到该歌曲家喻户晓,很多孩子就跟着我演唱起来。于是,我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演唱歌曲。根据孩子们演唱的情况,我分别提出了慢速唱,按歌词内容唱出不同的情绪(如:最后一句夸张、顽皮的表情),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简单表演动作等要求。最后,我还提供了该歌曲的演唱视频,让幼儿跟着演唱。因为本次活动是家长开放日,所以我还组织幼儿分组进行了表演唱,伴随着音乐,孩子们开心地唱着、跳着,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
通过学习《粉刷匠》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我们引导孩子们将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他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扮演粉刷工人,通过动作表述,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特别是引导幼儿边唱边用肢体语言来展示活动的过程,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学唱表演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和音乐的优美。如此的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孩子们身临其境,情绪充分得到调动,留下的印象也异常深刻。
在第四阶段“以评促教、评价教学”学习过程中,学员结合本阶段主题,撰写实践作业作业的正文内容:
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我听到很多诸如:“好的。”“不错。”“恩。”这样的评价语。这样的评价单调,乏味,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实现评价的自身价值吗?“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
通过听课、思考、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第三、多元化进行评价,让课堂变成“伯乐”。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扬所驱使,一味地为表扬而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还应注意,我们在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传统评价方式。如:点头、微笑、眼神、口头与书面结合、当众与个别结合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饲养场(地)背景图一张,王老先生和小鸡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向王老先生问好。
(2)教师为小朋友讲述王老先生养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只自编故事)。
(3)练声:(用歌曲的主旋律以问答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师:鸭子鸭子怎么叫?
幼:嘎嘎嘎嘎嘎。
2、欣赏歌曲,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
欣赏歌曲旋律(2遍)。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学习歌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歌曲里唱了什么?"
--"王老先生是怎么唱歌的'?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师幼一起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唱歌曲。
(2)鼓励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根据幼儿学唱的情况有针对地练习)。
(3)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王老先生,幼儿扮演小鸡。"
--"个别幼儿扮演王老先生,其余幼儿扮演小鸡。"
--"师幼一起既扮演王老先生,又扮演小鸡进行演唱。"
4、尝试创编歌词
(1)引导幼儿说王老先生的地里还养着什么小动物。
(2)引导幼儿把歌词替换。
(3)师幼清唱改编后的歌曲。
(4)完整地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8
活动类型:音乐活动
活动内容:律动"嘀哩嘀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3、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编动作,初步学习统一、整齐地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知识--学会演唱歌曲。
物质--录音机、磁带、图片、网络下载MTV、多媒体设备。
活动程序:
一、导入
1、律动"小小孙悟空",导入课题。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叫猜猜看。"教师做孙悟空动作引起兴趣,请幼儿自由表演孙悟空的动作,引导幼儿学习跳点步。
2、欣赏歌曲MTV
通过猜歌曲名称引出歌曲,请幼儿欣赏歌曲MTV。
二、展开
1、复习歌曲。
引导幼儿演唱歌曲,教师现场做画。
教师:"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引导幼儿分组编动作。
教师:"大家用动作和表情表示出了自己的心情可真好,这首歌曲每一句都描述了不同的景色,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歌词和你对歌曲的感受编出好看的动作啊?"提示幼儿能不能运用上刚才学的跳点步,引导幼儿分成三组分别对三段歌词进行自由编动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3、学习律动
(1)分组请幼儿上来表演。
(2)集体学习动作
教师:"小朋友展开想象力编了这么多动作,你最喜欢哪一个动作?你这是表现的什么?"(引导幼儿将歌曲重复部分的动作统一)
第一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上"跳点步"。
第二重点是引导幼儿编出嘀哩嘀哩的动作。
(3)教师示范
4、幼儿表演
讲评:"小朋友的动作又整齐又舒展,笑眯眯的小脸就像一朵盛开的小花,这么快乐,好看极了。"
三、结束
音乐放松活动:引导幼儿听着优美的音乐,模仿白云飘、下雨、开花、闻花香作深呼吸等动作。随音乐和老师们再见,自然出教室。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9
中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
活动目标: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
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
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段欢快的音乐、电脑、数码
摄像机、手、脚、嘴、舌头、拍屁屁、排腿、
拍肩的图片,节奏谱、小蜻蜓音乐、《你好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入场。
2、 请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和老师一起有节
奏的拍手或者拍身体的其它部位互相问好,同时伙伴之间互相问候唱《你好歌》。
(二)基本部分
1、 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问好的时候,我们都用身体的哪些部
位来唱歌了,请幼儿边说,教师边用图片表示出来,同 时请幼儿来实际操作(演示用这些部位来唱歌例如捏鼻
子发出声音,叩牙齿发出声音,弹舌头发出声
音,伙伴之间拍手或者拍肩等),感受用身体的
这些部位来唱歌。
2、 教师出示一段节奏谱,请幼儿说出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
唱出来,并且用图片标记记录下来,接着请幼儿来表演(可以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最好听的唱歌方法一起来表演)。
3、 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
方式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唱歌”。
4、 再次播放这段音乐,请幼儿换一种方式用身体来“唱歌”
表演,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录下幼儿的表演。
5、 请幼儿通过电脑欣赏自己刚才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2、请幼儿随《小蜻蜓》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到外面去寻
找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学习歌曲,能较好地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指导语:今天曾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一起做。
2、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指导语: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 《胆小鬼》这首歌曲和你原来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声部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进行两声部演唱。
(3)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进行两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4、幼儿自由地边歌边舞出活动室。
附录
《胆小鬼》音乐:见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班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用书下学期第261页。
说课
《胆小鬼》这首歌曲活泼而富有童趣,曲风诙谐幽默。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减轻对黑夜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体验到歌唱活动的乐趣,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学唱歌曲、记牢歌词并顺畅接唱衬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教师将歌曲的主要旋律及接唱衬词的节奏提出以“打招呼”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仅让幼儿初步感受接唱的形式,而且把歌曲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提前进行了练习,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活动中教师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并采取了图片递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始终保持对歌曲的兴趣,逐步记牢歌词做到顺畅接唱衬词。在活动中学习接唱衬词时,教师也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先是让幼儿自己发现歌曲中的衬词,再利用了师幼接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因为该歌曲的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运用了故事,让幼儿感受歌词所蕴涵的情感,体验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示范和评价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歌曲的情绪变化,逐步做到有表情的演唱,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1
活动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
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进行气息训练,并学唱歌曲《吹泡泡》,初步尝试分组歌唱。
2.有参与歌唱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过吹泡泡的经验、课件、吹泡泡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泡泡飞来了(气息训练)
——“你们吹过泡泡吗?喜欢吗?为什么?”
——“有没有听过泡泡说话的声音?听听它发出什么声音(教师示范“po”)
——“泡泡可能是在说什么?(幼儿尝试)能和我一起来学学泡泡说话的声音吗?
l 教师吹一个泡泡出现---飞行---破裂(破裂同时幼儿轻声发出“po”的声响,反复几次)
l 教师吹多个泡泡出现---飞行---破裂(破裂同时幼儿轻声发出“po”的声响,反复几次)
——我们把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吹到天空中去好吗?
教师小结:原来泡泡发出“po”的声音就是在和它的朋友打招呼呀!
二.泡泡找朋友(集体练习)
l 教师示范选择一个泡泡练习“chui----po”。
——“我要把泡泡吹得远远的,看看我找哪个泡泡做朋友。”
l 幼儿尝试选择一个泡泡练习“chui----po”
——“你们也来把泡泡吹得远一点,让他去找个好朋友吧!”
三.泡泡在唱歌(学唱歌曲)
l 倾听前奏,听出有四个泡泡
——“老师来唱一首《吹泡泡》歌,请你听听我吹了几个泡泡?”
l 师生一同跟着录音歌唱。
l 分组唱前奏部分:一组唱四下“吹”,一组唱四下“po”。歌曲部分齐唱。
活动建议:
1.《吹泡泡》中的活动重点在于分组时的每句衔接。在幼儿进行演唱时,教师必须辅以清晰的手势或指挥帮助两个小组的.幼儿进行歌唱之间的衔接。
2.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泡泡飞行的路线引导幼儿进行长音和短音的练习。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3
中班音乐活动:运动员进行曲
一、活动目标
1.能感受运动员进场的雄伟、欢庆氛围。
2.能感受运动员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和轻快的节奏
二、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运动员比赛的录像片。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健康歌》。
2.完整欣赏《运动员进行曲》,了解曲名。
提问:你听过这首乐曲吗?你在哪里听到过?什么时候会放这首乐曲呢?
3.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乐曲的雄壮有力。
提问:你为什么做这样的动作?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4. 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运动员入场、领奖的录像。感受运动员进场的氛围。
5. 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幼儿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出教室。
四、活动建议
日常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进行走步和队列的练习。
幼儿园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嫩芽长出来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 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我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3、出示图2:“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 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我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4)声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5)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6)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结束活动
做游戏: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五、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游戏,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使幼儿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找大家帮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曲内容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愉悦情趣。
3.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叔头饰4个、老狼头饰2个、兔子头饰若干、大床单(蘑菇伞)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围圆圈坐好,播放音乐,请幼儿说一说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歌词,他们从中听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动作(引导幼儿逐句创编)。
好听的音乐要有好看的舞蹈,现在老师就请我们小朋友来当舞蹈家给这首歌曲创作漂亮的`舞蹈动作。(幼儿在教师清唱歌词的提示下自由创编)
2.放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动作进行表演。
3.请幼儿发挥想象对最后一段“狼来了”的音乐发挥想象,创编老狼的动作,并配合音乐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展示出来肚子饿了,急于捕捉兔子的心情)
4.引出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玩法
(1)刚才小朋友听了好听的音乐,表演了好看的舞蹈,现在老师请我们小朋友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兔子和狼。
(2)教师出示头饰、道具,并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好。
(3)教师讲解游戏玩法与规则
玩法:
当音乐响起时,请小兔子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在听到最后一句歌词“狼来了”时,要赶快躲在大树下的蘑菇伞里藏起来,大树在看见小兔子藏时,要赶快把蘑菇伞撑起来,兔子们藏好以后要放下来,帮助小兔藏好。
规则:
1.被老狼捉到的小兔要和老狼互换角色。
2.藏在蘑菇伞下的小兔,如果屁股漏在外面老狼也可以捉住他
3.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
开始时可以是一只狼,玩两三遍以后可以增加变成两只狼。
(三)结束部分
对幼儿进行坚强勇敢的品质教育,并学习大树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1-24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03-29
(通用)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8-28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12-30
中班音乐活动《春天》教案01-15
中班音乐活动游戏教案02-13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天09-30
中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04-24
中班音乐活动《小鸟》教案12-06
中班音乐活动买菜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