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1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
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
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
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2
活动目标:
听听找找已知道的小乐器,并初步认识鼓,体验听辨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乐器若干(各种鼓、碰铃、响板)、音乐磁带《小鸡小鸭》等、叮当屋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叮当屋。
1、幼儿人手一只小篮子(响板、碰铃、双响筒等),教师出示叮当屋在屋里敲击小乐器幼儿听辩并找出相应的小乐器。“听听,叮当屋里谁在唱歌?”—巩固听辩碰铃、响板等。
幼儿找出小乐器后,师生共同节奏乐《小小鸡》《小乌龟背糖果》等。
2、在游戏中对鼓的声音感兴趣。
“这又是谁在唱歌,你的小乐器篮里有吗?”
二、玩玩找找:小鼓响咚咚
1、“瞧,叮当屋里来了位新客人,会是谁呢?我让小朋友来找一找、猜一猜。” 幼儿上前摸口袋并讲述其外形。
2、出示鼓,知道名称。
3、听一听:“鼓的声音象谁在唱歌?”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结合生活里的经验大胆讲述)
知道鼓儿的声音咚咚响
4、“圆圆胖胖,肚里空空,敲敲听听,咚咚咚咚。”“这个新朋友就是鼓,找一找教室里还有鼓吗。”幼儿四散找鼓。
三、游戏:狐狸来了
游戏方法:幼儿扮演小鸡小鸭,在音乐声中游戏(歌表演)。教师拿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角色。
幼儿歌舞后,听到碰铃的声音就是鸡妈妈来找小鸡了,响板则是鸭妈妈找小鸭的'信号。
大鼓的声音代表狐狸重重的脚步声,幼儿辨别后逃走。
游戏两次,结束。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3
目标
1、体验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2、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量取相应的物体。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4块积木代表鼓娃娃,10个雪花胶片和一块可插4排雪花片的计数板,数字点卡。
活动重点:
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按数量取相应的物体。
活动过程
1、 游戏:“听鼓声取积木”。
(1)每敲一次鼓,就拿出一块积木。(分别敲4次鼓,取出4块积木)
老师:“小朋友手上的积木就是“鼓娃娃”,小耳朵注意听,每听到一次鼓声,就拿出一个‘鼓娃娃’。”
(2)幼儿数一数,有几块积木。
老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鼓娃娃’蹦出来了,注意要从最左边开始数,用手点着积木数。”
本环节复习4以内的数,强调点数的方法。
2、取雪花片,看数操作。
老师举数字,幼儿按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老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的卡片上是数字几?请你拿出跟数字一样数量的雪花片。”
3、老师分别按次数敲鼓,幼儿根据鼓声的次数,从计数板上取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放到盘子里。
4、游戏:“开火车”
游戏规则:幼儿手上拿着画有圆点的卡片,老师拿数字卡片,当老师出示数字卡“5”,手上拿着相应数量点卡的幼儿就上车,组成一列火车。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数一数你手上的卡片里有多少个圆点?”“数字5的小朋友请上车。”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
“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引导幼儿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创编不同的节奏。
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各种大小鼓的图片、音乐《过新年》、VCD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新年快到了,小朋友们想怎么欢迎它?
二、引入: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里的阿姨们是怎么欢迎新年的到来?(打鼓)今天小朋友们也来打鼓欢迎新年好吗?我们的“鼓”有什么不一样呢?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三、幼儿自由打击。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敲出好听的声音的?(请个别
幼儿示范,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
棒和鼓边)。
四、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0|×0×0
×|××××|×××××—||
师:老师这有2幅图,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我们一起
来看看这里的鼓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不一)请一
位朋友来帮这些鼓排排队。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鼓我们要
怎么敲呢?
五、播放音乐《过新年》,并根据图谱配上“鼓”声。
重点强调打击时区分好鼓面和鼓边,掌握好最后一句旁
白的节奏。
六、用不同的节奏自由伴奏。
师:小朋友能不能用不同的办法来为这首歌曲配上好听的鼓声。
七、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强调演奏时使用不同的方法,注意声音和谐。
八、集体演奏,引导幼儿配上好看的动作。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 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2、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妈妈|中一班欢迎|你-|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3、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4、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7
活动目标:
1、感应× × × O 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
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 × × O 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 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
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8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
(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
(2)幼儿尝试练习。
(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学习〈〈一鼓作气〉〉,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板书课题: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圈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说说对题目"一鼓作气"的理解。
(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所以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气》,说说故事讲丁一件怎样的事?
三、精读课文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
(1)当齐国的军队擂起战鼓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庄公出兵迎敌?
(2)曹刿的破敌方法妙吗?为什么?
2.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与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曹刿说的话。
(2)因为当时齐国的攻势很猛,如果鲁军在齐军士气正旺时出兵迎击,势必会伤亡惨重。当齐国三通鼓过后,士气低落,此时出击,自然会一举歼敌。
4.播放录音带,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感悟寓意,拓展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
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再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作业:双格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10
教学目标:
学习(一鼓作气),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板书课题: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圈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说说对题目"一鼓作气"的理解。
(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所以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气》,说说故事讲丁一件怎样的事?
三、精读课文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
(1)当齐国的军队擂起战鼓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庄公出兵迎敌?
(2)曹刿的.破敌方法妙吗?为什么?
2、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与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曹刿说的话。
(2)因为当时齐国的攻势很猛,如果鲁军在齐军士气正旺时出兵迎击,势必会伤亡惨重。当齐国三通鼓过后,士气低落,此时出击,自然会一举歼敌。
4、播放录音带,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感悟寓意,总结拓展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再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作业:双格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11
活动目标:
1、了解绕口令内容,能正确读准三、四、十、身、绳等字音。
2、通过图片等多种形式,熟读绕口令,区分好平舌音和翘舌音。
3、喜欢绕口令的形式,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丫丫、大鼓小鼓图片、实物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图片,读准读熟绕口令
1、图片导入: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说:“我给大家请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一、二、三,我来了(出示丫丫的图片),我叫丫丫,我要去敲鼓。
师:这是谁?她要干什么?(并请孩子们重复说出 丫丫去敲鼓)。
2、师:“丫丫去敲鼓时,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学一学并总结“鼓儿响咚咚”)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丫丫去敲鼓,鼓儿响咚咚。’这个句子?”
3、出示大小鼓图片:师指着大鼓:“这是什么?(大鼓),那还可以有什么鼓?(做手势比小鼓)”
4、大鼓有点重,丫丫背不了太多,所以只带来一百三十八只大鼓,但是她带来了很多小鼓,有四百八十八只。教师指读,请幼儿重复大鼓小鼓数量。强调平舌音“三、四”翘舌音“十”的读法。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的图片。
师:“两种鼓有什么不一样?大鼓的身子是什么颜色?”(总结:大鼓有个红身子,小鼓有根红绳子。强调读准字音身、绳)
6、你觉得敲大鼓和敲小鼓的力气一样吗?教师分别打大鼓和小鼓,请幼儿感受哪里不一样?(总结:大鼓用力敲,小鼓轻轻敲)
二、看图片练习绕口令
1、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啊,还可以编成一首绕口令呢,听老师来念一念。
你觉得什么地方容易念错?(绕口令很快,和平时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念、小组念、个别幼儿念、分角色念。最后隐藏图片请全体幼儿念。(教师拍手打节奏)
三、跟着大鼓节奏玩“比一比”游戏
师:“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读得速度快了就容易出错,那你们愿意跟着大鼓的节奏来挑战绕口令吗?(每次节奏速度加快)看谁说得快又准。请个别幼儿来敲鼓打节奏。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 1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关于鼓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前已经听赏多次,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是很顺利的。在进行舞蹈动作探索的时候,小朋友也能根据已有经验积极进行尝试。在活动中,很多小朋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奏结束,朋友还没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会儿就影响了下面的整套动作,因为音乐很快,除非跳掉动作才能赶上。但是小朋友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动作进行下去。所以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听辩前奏,因为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结束,小朋友必须已经找到朋友。歌曲开始就已经要开始邀请了。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鼓阵教案03-15
中班音乐教案:鼓阵12-16
中班音乐活动鼓阵教案02-23
大班音乐公开课中国功夫教案02-14
中班音乐打击乐鼓阵教案02-02
中班音乐打击乐—鼓阵教案03-17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鼓阵》03-16
鼓大班教案01-09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