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物理教案

时间:2021-08-17 11:00:30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平面镜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面镜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镜物理教案

平面镜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具准备:

  演示器械、平面镜、潜望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课堂实验

  1.学生实验:

  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做课本P67“做一做”的实验。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桌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相同的粉笔A、B。

  实验步骤:

  ①移动玻璃板后的粉笔B,使它与粉笔A在玻璃中所成的像重合,这时粉笔B的位置就是粉笔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②移开粉笔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粉笔的像?

  得出结论: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提问:(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2.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①观察并比较像与物体(粉笔)的大小;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粉笔A和粉笔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的结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三、讲授新课: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师举例并演示: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如课本P68图3—39)

  教师补充说明:物体与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平面上表示,其实是关于表示镜面的直线成轴对称的。

  四、课堂练习

  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一些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适当指导,讲解。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例

  平面镜的应用:

  1.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

  2.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3。某些店里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学生看课本P69,并思考,举例)

  教师说明: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也能看作是平面镜。

  (适当涉及“光污染”的有关实例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联系课本P70“生活、物理、社会”对凹面镜与凸面镜的知识稍做讲解。

  (2)学生思考与作业P70“WWW”中的题目。并完成《学习指导》、《课课练》上的相应习题。

  (3)预习“光的反射有关知识”。

平面镜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

  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平面镜物理教案3

  学习目标:

  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

平面镜物理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

  技能目标 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重 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 点

  “像”的概念,区别实像和虚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

  3. 光路可逆

  二、导入

  学生 观察课本P54照片

  设问 湖中的倒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与湖面上的景物对称?

  展示 表面平的镜子、玻璃板、表面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产生与物体对称的影子。

  这类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三、新课

  (一)、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实验1 内容 活动卡P35实验1

  记录 将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连起来,

  量出蜡烛到镜面的距离和蜡烛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实验2 内容 活动卡P35实验2

  观察 比较描画与原画的大小、左右和朝向关系

  结论 虚像、对称、大小相等

  练习 课本P56思考与练习1.2.5.

  (二)、平面镜中的像是如何产生的?

  阅读 课本P54-P55

  发光点S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镜面后的S。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线是从镜面后的S发出的,好像S在发光,S实际没有光线射出,它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物体上的每一点都会在平面镜中形成一个相应的虚像点,在平面镜中就形成了物体的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

  演示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利用物像对称性先决定像点位置,任取两根发散光线并画出反射光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提问 如果入射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情况会怎样?

  练习 活动卡P36思考和讨论1.2.

  课本P56思考与练习3.4.6.

  (三)、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 课本P55

  平面镜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练习 活动卡P37探究1.2. 3.

  小结 1. 平面镜所成的像特点

  2. 平面镜中的虚像的产生

  3. 平面镜的应用

  作业

  活动卡P38家庭实验1.2.

  板 书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二、平面镜成像原因

  1.光的反射

  2.光路可逆

  三、平面镜成像应用

  课后记录

平面镜物理教案5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2、提出猜想: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

  ——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

  (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平面镜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08-23

平面镜成像的物理教案10-23

透镜物理教案02-08

物理教案:弹力01-25

《重力》物理教案11-27

质量物理教案08-27

功率物理教案08-27

《力》物理教案08-25

电流物理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