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11 07:20:27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感。重点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准备

  课件、礼品盒、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点

 一、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教师用语言描述:音乐响起(生日快乐),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祝贺。淘气家的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生日礼物,机灵狗想看个究竟。

  (1)机灵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2)然后抬起了前腿看;

  (3)还是站在凳子上看;

  (4)最后,它终于爬上了桌子上看。

  你能按照机灵狗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下面的()里标出①②③④吗?课件展示图片。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二、实践感知

  1、小组探究:按照机灵狗的方法请尝试观察,并说说分别看到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机灵狗先后看到的并标出①②③④。

  3、不知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如果有你能和同学们说一说吗?

  想一想:机灵狗观察的位置有何变化?观察到的范围又有什么变化?

  三、实践探究

  1、说一说: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先比较两幅图的区别,再说一说,哪一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一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说明什么?

  2、填一填: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

  3、想一想:小明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引起了什么的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1)师: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 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字打交道,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字。(打电话、人民币的面值等)

  师:生活中每一天我们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打开,自己先来学习一下。(学生自学书16-17页)

  师:都读完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计数的?(学生介绍)

  你总结的真好!

  师:谁能对古代人的计数法做一个评价呢?(学生发言)

  太棒了!

  师:因为这些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不便,所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计数符号计数

  (出示PPT)

  师:这些计数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谁来讲一讲,都有哪些数字?(生:说三种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感觉怎么样?(方便了很多)

  师:有一个罗马人,他来到中国想买茶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店铺,掌柜的问他,你想买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张写着罗马数字茶叶斤数的纸条拿给中国的掌柜看,你们说中国的掌柜看到这张纸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买多少斤)

  师:不知道他要买多少斤茶叶对吧?因为在罗马数字当中这个数字表示的是306,而在我们中国不是这样表示的(出示算筹表示形式)这样交流起来不方便,这单生意能做成吗?这些商人最渴望什么呢?(生:发明一种在世界各地都能用的数字)你太了解他们的心声了,于是后来就出现了什么?(阿拉伯数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阿拉伯数字的来源吗?

  师:每天和我们打交道的这些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带着这些阿拉伯数字我们再回到古代,他们分别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分别表示4、5、7)是不是非常方便?

  师:我们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示PPT)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等等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生答:自然数)对吗?刚才他读的时候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发现谁的身影呢?(生:没有0)

  师:为什么没有0呢?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以中国数为例,看不见的.物体人们是不数的,就用空位表示,后来用方框来表示,大约在700年以前就用圆圈来表示,慢慢的才演变到现在的数字0

  师:请问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用)

  师:同意吗?那0是不是自然数?是!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所有的自然数都称为整数。这些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呢?出示几个问题PPT,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举例说明)太棒了!你真会学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无论我们说出哪个自然数我们都能找到比他大一的自然数对吧?

  师:在生活中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比亿以内的数还要大的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PPT,在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当中一共这么多人,这个数字怎么读呢?( 生读)

  师:你能这么块就把这个数字读出来了啊!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生: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三级读出来)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数字都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生回答)

  师:我听这位同学说到十亿,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计数单位对吧?那么十亿和一亿有者怎样的关系呢?(生:十个一亿是十亿)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先在亿位上播一颗珠子,表示1个亿,一起接着数,播到第10颗珠子了,该怎么办呢?(亿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亿上播一颗珠子)

  师:亿和十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生:10个一亿是十亿 师板书 再请同学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呢?生:百亿和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请仿照刚才的方法来说一说,补充板书

  师:再请一为同学来读一读。

  师:现在再来读这个数字就容易了对吧!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到了几个新的计数单位,现在请同学们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写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计数单位有,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呢?我们把这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数级叫做什么呢?亿级包括哪几个计数单位?还有没有比亿级更大的数位吗?我们用……表示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个数位顺序表补充的更完整了,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吗?咱们一起仿照这种形式开火车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像这样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相邻。为什么?

  师:介绍关于十进制的资料

  师:生活中不光只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其他进位制的计数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介绍资料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咱们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了

  练习题

  这个数的最高数位在什么位上?这个数大吗?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延伸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09-29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0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17

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01-1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4-29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8-13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