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8 08:03:43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设计意图】 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

  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

  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师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

  师:这时东东的妈妈说了,(点课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东东说:应找回13元。

  师这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谁能帮助东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

  【设计意图】 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

  4、学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之后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边讲边点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 (1)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2)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大家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收获,之后师总结:

  验算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总结本节内容并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30到31页7——9题。

  师提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四册第32-33页例题.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笔算加法的方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新

  师:老师发现,自从有了借书证,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到图书馆借书,是吗?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关于图书馆的借书情况的.问题吧。

  二.探索新知

  (一)计算143+126

  1.师:(课件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你们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4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交流。

  2.师:请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组长汇报。(出示问题)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4.师:听听茄子老师问我们什么?(课件出示: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你会列式吗?自己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

  5.师: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43+126= (本))

  6.师:观察一下,这道题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

  7.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8.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算法)

  9.师:请同学们都用竖式再算一算。再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计算,说过程。

  (二)验算143+126

  1.师:题目计算出得数后,用什么方法知道算得对不对呢?(板书:验算)

  2.师:你有验算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3.师:你们试一试,体验一下验算的方法好吗?

  4.师: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深化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你能算出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自己计算并验算。

  学生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

  独立做题,并列式验算其中一题后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课件出示)

  师: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什么?自己能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提问:你验算了吗?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告诉学生今后不论是否要求验算,都应自觉验算,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指导:不写竖式,在原式上从下往上再算一遍来验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归纳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在笔算加法中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2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