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教师举例:5∶6==()÷()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说。(多点一些基础较差的人说)
(3)巩固练习。
①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cm。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再集体订正。
答案:①1∶5000②400km。
【课堂作业】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前面,其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复习并激活已经教学的面积知识,包括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二是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准备,为主动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能通过分一分、移一移、数一数、估一估等方法数出或算出一个规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技能目标:掌握面积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做好比较充分的知识和准备。
方法目标:1、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体会等积变形,感受转化的策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动的转化方法
难点: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池塘的平面图的面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小组内准备各种规则与不规则图形一份
3、剪刀、水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营造分类情景,感知图形特点
1、分类
学生桌上有许多图形,请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动手分一分。
预设分类方法一:分成简单图形和复杂图形两类。
方法二:按是否规则把图形分成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两类。
方法三:按图形中的格子特点把图形分成只有整格的复合图形和既有整格又有半格的复合图形。
2、
师:像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是简单图形,其他四个图形把它们成为复杂图形。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会从简单的入手。
二、新课展开,感受解决问题策略
1、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多少?(第一组图形)
师:你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预设方法一:计算的方法,先数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把长和宽相乘就得到了长方形的面积。
方法二: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师:不管是用以上的哪一种方法,当我们得出结果后还能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复杂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第二组图形)
(1)第二组中这些复杂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2)生:在小组里讨论确定解题策略,相互交流。
预设:左边的图形横着画两条线,把这个图形分成3个长方形;竖着画一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长方形……
预设:右边的图形竖着画2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部分;横着画两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部分;也可以横画和竖画相结合把图形分成几个部分。
(3)比较方法,虽然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这些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图形)
(4)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复杂图形,用笔分一分。
要求:分的痕迹要清晰、分成的简单图形的各部分面积要看一眼就能知道。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进行方法渗透。要知道复杂图形的面积,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把它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然后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相加就得到了复杂图形的面积。
策略一:复杂转化成简单(分一分)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解决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这种操作是在保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形状的变化。教学的转化意识是。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到: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等积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可以变成求积方法已知的图形,这就是转化。等积变形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学生在体验转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策略。]
3、有半格的复杂图形的面积
(1)师:你能用分一分的方法把有半格的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简单图形,并一下子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2)生:独立试一试并交流
预设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复杂图形,把三角形向右移动拼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分成2个三角形和一个复杂图形,把三角形向左移动拼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对活动过程进行。把一个复杂图形分成几个图形,进行移动,拼成一个规则图形。
师:在你们活动的过程中,分完了为什么还要移?这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使半格能凑成整格)
策略二:复杂转化成简单(移一移)
(3)师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4)师:不管是策略一分一分,还是策略二移一移,都是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难的化成容易的`的来解决,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板书)
本环节在学生操作形成自己的策略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得到的就不单是转化的方法,而且体验了转化对解决问题和数学学习的意义。
4、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又该这样来解决呢?(多媒体出示池塘平面图)
(2)师生交流讨论: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有没有困难?
生:发现图上有不满格的
师:这时,我们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来计算。那两个不满整格的就看成是一个整格。
生: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开来,然后再计算它的面积。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区分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
预设1:把不满整格的和整格的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涂上颜色。
预设2:把不满整格的和整格的做上不同的记号。
学生同桌合作算出图形面积。师收集学生的方法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现答案都不相同,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
要让学生理解:我们算出的面积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都对。但是方法是科学的。
策略三:分类计数(数一数)
5、生活中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师:当我们在生活中想知道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但是又没有格子的时候,还能用到策略四:估一估。
(2)估一估自己的手掌心的大小
交流:你是怎么估的。
(写出你想估一估的物体的表面并估一估,在小组里交流)
三、交流本课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课外活动
用小方格测量树叶的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内容概述
这是一节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解决在游森林公园过程中遇到的买门票、租船、为猴子选择食物等问题,从而复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一、能够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知识形成目标
一、熟练的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课 前准 备
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
障碍资料
1、 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2、 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板书设计
游森林公园
购买门票
租用船只
选择食物
教学过程
教 学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今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带你们去游森林公园。
(师贴艺术字:“游森林公园”)
听到这个消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课件演示一辆小火车前进,放着《火车开了》的音乐
我们到公园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师板书:购买门票
课件显示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牌:“零售:
儿童票每张10元,
成人票每张20元;
团体票(25张或25张以上):
儿童票每张8元,
成人票每张16元。
怎样买票才能算最合适呢?让我们进入到买票方案的设计界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买票方案,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
大声地读这几个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异口同声答到:“买票”
生读门票价格牌
交流获得的信息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买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单价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
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课 后 随 笔
二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买票方案
评选一下最优方案
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
课件显示收到的新邮件,猴山的饲养员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帮忙。
课件显示森林湖
师提问:到猴山要过森林湖,我们该怎么办?
课件显示设计租船方案的界面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租船方案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评选最优方案,并说出理由。
生欣赏森林公园的美景。
生答应去帮忙。
生积极想办法,一致认为应该乘船。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租金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租金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联系生活实际
说明:一共提供了5种船的图片,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船的租金和座位数。
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二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采用“学易”系统评选最优方案
通过“学易”系统查看选择情况
课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现饲养员叔叔,他提出要求,让大家帮助他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为猴子购买食物的方案。
师提问饲养员叔叔要我们帮什么忙?
课件显示为猴子选择食物的设计界面
师演示选择食物的过程。
生拿起遥控器从5个方案中选择认为最好的
生通过“学易”系统中显示的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复要求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
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食物的单价。选择哪种,只需要单击一下这种食物的图片,方案内就会自动出这种食物的名称和单价,只需在方案内输入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而且还有经费使用情况的提示信息。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易”系统的使用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设计选购食物方案作准备。
使学生确实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设计意图 及
课 后 随 笔
二
设计方案
人机互动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
评价方案
课件先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现出一幅
人们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画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优点和不足
生谈感受
但不选最优,只要合理即可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师生小结
畅谈收获
这次游森林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
老师做小结,明确今天复习的知识,小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一节复习课成了一节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的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获得了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1页主题图、92页例2、 “做一做”, “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考点分析:
能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生说推导过程
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2、动手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成果,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经过猜想,验证,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请展示给大家看。
生展示
汇报一: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除此之外,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2
=长×宽÷2
=底×高÷2
4、例题讲解
红领巾底是100cm,高3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巩固提升
1、 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单位:厘米)
3、上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图填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思考题 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四、 总结结课
1、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 长×宽÷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 底×高÷2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