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实物出示),我们把这类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立方体.(板书)
2、认识立方体的特征:
(屏幕演示)把长方体的`高和宽延伸,得到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叫它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板书)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正方体,然后也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面面积大小怎样?
(2)正方形有几条棱?每条棱长度怎样?
(3)正方形有几个顶点?
(板书:正方体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条棱长度相等)
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屏幕显示)
3、: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板书设计:
正方体(立方体)
面:6个面每个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顶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 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案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及与其他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0。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摘苹果的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摘苹果活动。
师问:树上有几个苹果?
谁能摘下数字最大的苹果?
数字最小的苹果?
比5大的苹果?
比5小的苹果?
问:5为什么不摘?
现在还有几个苹果?
用数字几来表示?(将苹果奖给回答正确的同学)
树上还有苹果吗?怎样来表示?
(1)小组讨论表示方法、符号。
(2)展示符号和图案。
(3)师讲授0(阿拉伯数字,世界通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摘苹果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的意思(板书:没有)。像刚才这样一个苹果也没有,都用0表示。
活动二:教学写0
向学生说明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觉得0像什么?
(2)教师示范写0,边写边说明笔顺:从上到下,从左往右,起笔收笔要相连,成椭圆形。
(3)学生书空。
(4)学生在课本的小方格写0。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完的同学在你认为写得好的0下面打,同桌互相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评价、欣赏他人和自己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和同桌互相交流,欣赏对方。这样不仅认识到自己好的.一面,同时也利于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的0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0?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0,从而加深对0的认识和理解。]
(2)指导学生认识尺子上的0和0的作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位说一说。
汇报发现的结果。
师:(教师指着0度线)这条0度线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起点)
[设计意图: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跑步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件出示练习:青蛙跳远。
认识温度计上的0和0的作用。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猜测的情况。然后再填写,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提问题,既加深0表示起点的意思,又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对数序的理解。]
活动四:练习:
1、听数拿小棒:5、3、0
2、听数伸手指:4、3、1、2、0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有意识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五:小结:你学了哪些知识?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意思。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它、用到它,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整理,又锻炼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习惯。]
板书设计:
快乐课堂
0的认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同学们的兴趣很高,都争先恐后的要参加到游戏当中去,理解了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0的意义,同时找一找生活中的0,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字,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尺子上的0,温度计上的0的含义不理解,以后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www。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2。22累计教时1课时
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一(1)
13—9+8=12 18—9—9=0
17—9+7=15 8+7—9=6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