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10:02:59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9篇(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9篇(优秀)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购物小票、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今天让我们当一回家,为家人准备晚餐,选购食品。钱数在30元以内,你打算选购什么食品?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题余下的六道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 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 (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 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 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 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 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 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 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习:360÷9 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 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写出—3℃、—10℃)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3℃与—10℃哪个温度更低?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表示的温度低。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猜测、观察、交流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②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③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明白意思。“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500

  ±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3、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

  ①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几个角?请你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像图上这样摆好,然后找到左下方的这个角,用手指一指,并用眼睛仔细看看它的样子,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角?

  这是一个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上一个这样的符号 ,这就是直角符号。

  请大家在找到的这个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2.出示纸工袋。

  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几个角?

  请你找到这个角?将这个角与正方形纸上的这个直角重叠,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角一样大,说明纸工袋上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请你也标上直角符号。

  3.请你拿出这样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吗?

  谁能上台指一指。

  这三个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这三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试。

  5.请你拿出另一把三角尺,你能找到直角吗?谁上来指一指。两把不同的三角尺都有直角,这两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

  6.我这儿有一个大的三角尺,你们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样大吗?点名上台比一比。

  7.刚才我们比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直角吗?我们可以用它折出一个直角,请仔细看。你能这样折一折吗?

  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小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断是否是直角。

  请各组组长将自己的数学书放在小组中间。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你准备借助怎样的工具呢?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先说方法,再动手试试。)

  比一比哪组想的方法多?汇报,展示。

  2.刚上课时,我们在正方形纸上找到一个直角,那其他三个角是怎样的呢?

  请组长将你的正方形纸放在中间,每个人比比靠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结果告诉组长。

  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怎样的?

  那长方形呢?纸工袋放中间,再进行比较,组员把结果告诉组长。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吗?学生活动,汇报。

  (四)做直角。

  1.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拼,看看哪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2.再请各组拿出闹钟,在钟面上拨一拨,看看钟面上几时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3.同桌拨完,互相验证,汇报。

  (五)画直角。

  1.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要求:在点子图上任选一点作为直角的顶点,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准这一点,然后沿着三角尺直角的两边画去,这就是一个直角。

  2.请组长拿出点子图,大家动手画。展示各组图。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三、认识锐角、钝角。

  1.这里有三个钟面,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组成了一个角,你能看出哪个是直角吗?哪一个比直角大,那一个比直角小?

  指出:第2个角比直角小,叫锐角。第3个比直角大,叫钝角。

  2.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

  用活动角转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怎样?

  回到直角,转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怎样?

  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来,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图中哪个是直角吗?标上直角符号,你能照样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吗?

  你能看出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吗?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给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各组1号找直角,2号找锐角,3号找钝角,4号当裁判。全班汇报。

  五、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

  12÷3=4(元) 4×5=20(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启发学生说出: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

  问: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七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七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七第6、9、10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