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9:32:21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5篇【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5篇【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39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4、5、6、7、8、9。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时机)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有的小组刚好都能换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的小组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活动1

  (1)出示题目和情景图: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

  (2)提出问题: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3)探究活动

  学生可能会运用数的方法得出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小船摆渡100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你会怎样做?能保证正确吗?

  引导学生运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画示意图法。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试一试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105次?请尝试说明理由。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2、活动2

  出示两组数: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1)学生独立猜想,完成“试一试”,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几组进行证明)。

  如果两个数相减呢?如果是连加或连减呢?

  汇报成果:

  (1)奇数﹢奇数=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 (3)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2)运用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 + 20xx: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游戏。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教学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东区),心情就像这九月的天气一样时阴时晴。教学的压力,学生的现状,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尽快适应这所学校紧张的氛围。

  听说学校要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我第一个报了名,旨在让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最后定于第三周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报名后,我便积极的着手准备,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设计程式,制作课件,并虚心请教了同教研组的余加秋老师和刘红敏老师,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通过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引出数的奇偶性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运用策略:应用列表法和画示意图法探索数的奇偶性。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1、翻杯子游戏。

  2、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通过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交流,统一验证,巩固练习,让学生自主获取新知。

  3、游戏“开心乐”,运用数的奇偶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所有老师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我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及时的自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思考。

  1、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没有目的性的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启发。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翻杯子游戏、“开心乐”等三个游戏,都是结合了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第一个游戏重在感受数的奇偶性,第二个游戏重在应用数的奇偶性,第三个游戏重在解释数的奇偶性,游戏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数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2、现行的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课前的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

  4、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在这堂课上的板书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特意将探索结果板书罗列了出来;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思维过程,本是难点,但我没有把算式板书出来,就有点“空对空”的感觉了。

  以上仅是我现有的一点感触,我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会以的状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猜礼袋里装着什么?

  学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问:一定是吗?(不一定)

  小结: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能是猜测,可能会是。。。,也可能会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上台并指导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里面都是红球)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那我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是?(红)一定吗?(板书:一定)

  2。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摸球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讲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记录,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绿球)

  组长倒球验证,(师作出摸球的动作)轮到我摸了,我从这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黄,绿)一定吗?(不一定)那要怎么说?(可能是黄,也可能是绿)(板书:可能)

  提问:那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3。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但不可能是红球。

  三、实践拓展

  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

  (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

  (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

  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 ! 2.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

  说说你是怎么放的?放3个5个都可以吗?

  师表扬,说的好,只要全部是绿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

  谁愿意来说一说?这么多放法都对吗?只要怎样?(不放绿球)

  交流: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应该怎样装?装球时是怎样想的?

  小结: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有很多种装法,可以装一种、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颜色的球,但是不能装绿色的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3。转盘摇奖活动

  1、猜测:(师出示红黄蓝三色转盘)观察转盘,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在哪里?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2、体验: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刚才装球最快的那一小组的小朋友上来,请你们轮流拔动转盘试试看,

  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四、总结谈话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一星期后举行一个交流会,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体育场(估算)

  神奇的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