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3、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地进行简便计算,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温故案
一、知识要点:分数乘除法、倒数、比。
1、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 的 的 运算。
(2)一个数(整数或分数)乘分数,就是求 的 是多少。
2、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 和其中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
3、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分数乘分数)。
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用 相乘的积作 ,用
相乘的积作 ,能约分的要先 ,然后再计算。
4、分数除法的计算(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
在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
5、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中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时经常要用到的运算定律有 。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乘除混合运算的,遇到除以一个数,就转化成 这个数的
然后采用一次约分的方法计算。(2)四则混合运算的,按先 后 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 ,再算 。
7、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1的倒数是 ,0有倒数吗?
8、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两者相除多得的商叫做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或 相同的数, 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9、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
分数
巩固案
二、跟踪练习
(一)填空题:
1、40分=( )小时 3/5千米=( )米 23×( )=1 1.5和( )互为倒数。
2、 ( )∶8=1.2∶( )=0.75=( )÷6=( )折=( )成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4、把盐和水按1∶19的比例配成盐水,盐占盐水的( )(填分数)
5、一根钢材长6米,若用去1/2米,还剩( )米;若用去它的1/2,还剩( )米。
6、甲数是乙数的1.6倍,那么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7、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 )∶( )。
8、一个数的2/3是24,这个数的5/6是( )。
(二)判断题:
1、1米的1/2 和3米的1/2 一样长。( )
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3、如果a÷b=4 ,b就是a的4倍.( )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10%。( )
5、王芳看一本200页的童话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应从40页看起。( )
(三)计算:
2×3/4= 3/8×6= 3/10×2/3= 7/25×15/14= 6/13÷4= 5/7÷5/2=
30-1.6÷4/15= 3/5×1/2+3/5÷1/2= 1/5÷6/25-7/2×2/8= (0.75-3/16) ÷(2/9+1/3)=
(四)列式计算:
1、8的`2/7与5/7的8倍的和是多少? 2、18的5/27减去3/7是多少?
3、2/3与5/12的和的6/7是多少? 4、42的6/7与21的1/3的和是多少?
(五)简单应用:
1、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是3/4米,宽是长的2/3,这个花坛的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
2、李叔叔录入论文,3小时录了这篇论文的1/3,照这样的速度工作8小时,可以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
3、一共有240千克水果糖,每袋装1/4千克,才装完了3/4,他们已经装完了多少袋?
知新案
1、某鞋店进来皮鞋600双。第一周卖出总数的 15 ,第二周卖出总数的 38 。
⑴两周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⑵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双?⑶还剩多少双?
2、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一班捐了500元,六二班捐的是六一班的45 ,六三班捐的是六二班的 98 。六三班捐款多少元?
3、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4、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16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 29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 )随( )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板书:4 = 4 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〇 3 4〇 9 3〇 3 5〇 8 10〇1
2 〉□ 6 〉□ 6 = □ □= 8 □和□< 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开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四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 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位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再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通过这些活动,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欣赏广场上花卉图案(出示广场一角画面),接着引出布置学校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2)自主设计图案,并解决问题。
(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2~3人结合。)
完成设计后,全班交流。
4、猜数谜。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