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08:01:37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8篇(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8篇(优秀)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3.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

  了解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也就是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猜谜语。

  谈话: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钟面。

  引导:小朋友,在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认识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

  引导: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呢?谁是分针,谁是时针呢?

  请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过渡:刚才我们与“时针’’和“分针”交上了朋友,但是你们知道她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请大家商量商量,屏幕上这只表是几时?(教材第76页的钟表,是2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提问:这三只表又是几时呢?(教材第76页都是5时的`三只钟表)为什么?

  (4)略讲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

  (5)“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会认时间以后有什么用呢?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请大家看看: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

  (6)引导:你们真聪明!请你们试着在小闹钟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7)教师拨时间,学生说是几时,并说明是如何知道的。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商量。学生汇报交流:7时不到一点,接近7时……

  (3)7时刚过一点。

  指名交流:刚过7时,7时过一点……

  (4):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7时不到一点、刚过7时、接近7时、7时过一点都对,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

  (5)提问:这三只表分别是大约几时呢?(“想想做做”第3题)

  4.。

  今天在钟表店里你学会了什么?

  三、实践应用,质疑反馈

  1.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

  学会了就要用,我们来矫正一下小闹钟上的时间。

  学生拨3时、9时、大约5时、12时、大约6时。

  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手最巧。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

  3.议一议。(“想想做做”第6题)。

  先后出示两张图,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质疑: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呢?

  演示时针一天转两圈。

  四、延伸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2、师出示问题:“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解决问题。

  6、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科书P62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比较分析法做。

  (3)集体订正。

  2、摘苹果游戏

  (1)出示试题,贴上苹果。

  846÷6156÷4364÷7432÷6389÷9872÷4

  (2)摘下商是两位数的算式上的苹果

  (3)算一算,集体练习,指名部分学生板演。

  四、应用

  1、出示教科书P62第4题,按如下过程进行思考。

  (1)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2)找出题中的数学问题。

  (3)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4)独立完成

  2、出示教科书P62页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法学法 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次备课 动态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小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

  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两个物体,怎样才能比较大小呢?3、小明家买了饮水机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呢?还能分割吗?怎么办?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较,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二、概括公式

  1、学生猜想

  一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大胆猜测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课本29页)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4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做的口算第一个加数都是几?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题目同学们已经会算了,那么5、4、3、2加几的题目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板书: )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1)

  (2)

  想:

  所以: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

  板书: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书:

  (1)

  (2)

  想:

  所以:

  3.比较算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上述进位加法的题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全班交流.(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较小数凑成10没有较大数凑成10容易,因此要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4.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问: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第二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叙述图意,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算的?

  2.

  学生分组完成.同桌一组,一人做大数加小数的题目,另一人做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做完以后,互相说悄悄话.(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以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想法.(每一组的两道题加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了,只要用凑10法把大数加小数的题目算出来,和它相对应的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就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了.)

  4.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每图说一道,写一道.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4人一组)

  5.

  原有 又买来

  一共有

  7个

  6个

  ( )个

  5个

  8个

  ( )个

  9根

  8根

  ( )根

  先指导学生看图:第一栏,一班有皮球7个,二班有皮球6个,一共有几个,算好以后填在( )里.第二栏、第三栏,由学生叙述.

  6.填未知加数.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比较简便?

  五、游戏:找朋友.

  学生每人手拿一张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在音乐声中找朋友(得数相同为朋友).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1)

  (2)

  想:

  所以:

  (1)

  (2)

  想:

  所以:

  教案示例二

  课题: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板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8+6= 7+6=

  6+8= 6+7=

  9+6= 8+7=

  6+9= 7+8=

  2.口算:

  6+5= 7+4= 7+6=

  7+5= 8+4= 8+6=

  8+5= 9+4= 9+6=

  9+5= 9+3= 9+8=

  8+3= 9+2= 9+7=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这次的计算,不看图、不摆实物你们能不能很快想出得数?(能)好!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1.教学例1:5+6=□ 5+8=□【演示课件“5、4、3、2加几”】

  (1)老师板书:5+6=□

  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 用凑十法.

  ②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6加5等于11,

  5加6也等于11.

  (2)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

  板书:5+8=□

  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 用凑十法.

  ②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8加5等于13,

  5加8也等于13.

  (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

  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师说:好!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4加几、3加几应怎样算?

  2.教学例2:4+7=□ 3+9=□【演示课件“5、4、3、2加几”】

  (1)板书:4+7=□

  师问:这道题,你怎样想?

  想:7加4等于11,4加7也等于11.

  师说:同学们算得真快,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看谁算得快.

  (2)板书:3+9=□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想大数加小数,9加3等于12,3加9也等于12.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四道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怎么样?(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算得又对又快.

  3.师问: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想一想.

  (1)学生出题,老师板书:

  5+7= 4+8= 3+8=

  5+9= 4+9= 2+9=

  师说:你们想得很好,这6道题是5,4,3,2加几的题,也是小数加大数的题,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新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先自己小声说一说:怎样想.

  (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计算这样的题和前面学过的9,8,7,6加几不一样.前面的题是大数加小数,用凑十法计算.5,4,3,2加几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对照练习:

  8+3= 6+5= 8+4=

  3+8= 5+6= 4+8=

  9+2= 7+5= 7+6=

  2+9= 5+7= 6+7=

  7+4= 9+3= 8+5=

  4+7= 3+9= 5+8=

  2.听算:

  4+8= 3+8= 6+7=

  2+9= 5+7= 8+9=

  4+7= 4+9= 5+6=

  3.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5+( )=13 3+( )=12

  4+( )=12 4+( )=13

  5+( )=14 5+( )=12

  2+( )=11 6+( )=14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

  5.看图列式计算:

  6.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例1.3+8=9+2=( )+( )

  分析: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还有7+4、6+5、10+1……

  解:答案不唯一.

  如:3+8=9+2=(5)+(6)

  例2.( )里最大能填几?

  分析:此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会逆向思维.如 ,先想 ,因为 ,要保证 ,( )里的数只能填比5小的数,在比5小的数当中,4最大,所以( )里最大能填4.

  答案:

  例3.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从前往后数排第4,从后往前数排第9,这一列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解答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根据题中给的两个已知条件可知,小明前面有3人,小明后面有8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小明前面的3人和小明后面的8人以及小明这三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

  还可以把这列同学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从前数到小明处的4名同学,另一部分是小明后面的8名同学,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

  同理也可以把这列同学看成是3和9两部分组成的,即 .

  还可以用题中的两个条件相加,因为4里面已经包括小明了,9里面也包括小明,如果用 ,等于小明多加了一次,因此还要减去1.即: .

  答案: 或

  选题角度:本例题主要考查9加几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4.在○里填上3、4、5、6、7,使每条线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分析:左边一条线和下边一条线的第一个数是2,第二个数应选较大的,否则右边一条线三个数的和将大于12.因此,左边一条线的第二个○里可填7或6(不可填5,否则数字将重复选用),下边的第二个○里则填6或7,这样再选第三个数,使三个数相加得12.再将最后剩下的5填入右边一条线的第二个○里,这条线的三个数相加也得12.如:

  探究活动

  游戏:共同浇开智慧花

  游戏目的

  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游戏准备

  由5个花瓣组成的智慧花,每个花瓣上都有一个算式(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5、4、3、2加几的题目).如图:

  游戏过程

  1.教师把组成每朵花的5个花瓣分别发给5人小组,每人做一道题,做完之后陆续到前面贴花瓣.

  2.哪组贴得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3.出现错题的小组表示没有浇开智慧花.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教学准备:小棒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 “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方法)

  同学们猜想一下,根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 6×8-2 4×10+2

  五、总结评价 延伸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及与其他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0。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摘苹果的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摘苹果活动。

  师问:树上有几个苹果?

  谁能摘下数字最大的苹果?

  数字最小的苹果?

  比5大的苹果?

  比5小的苹果?

  问:5为什么不摘?

  现在还有几个苹果?

  用数字几来表示?(将苹果奖给回答正确的同学)

  树上还有苹果吗?怎样来表示?

  (1)小组讨论表示方法、符号。

  (2)展示符号和图案。

  (3)师讲授0(阿拉伯数字,世界通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摘苹果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的意思(板书:没有)。像刚才这样一个苹果也没有,都用0表示。

  活动二:教学写0

  向学生说明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觉得0像什么?

  (2)教师示范写0,边写边说明笔顺:从上到下,从左往右,起笔收笔要相连,成椭圆形。

  (3)学生书空。

  (4)学生在课本的小方格写0。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完的同学在你认为写得好的0下面打,同桌互相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评价、欣赏他人和自己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和同桌互相交流,欣赏对方。这样不仅认识到自己好的一面,同时也利于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的0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0?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0,从而加深对0的认识和理解。]

  (2)指导学生认识尺子上的0和0的作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位说一说。

  汇报发现的结果。

  师:(教师指着0度线)这条0度线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起点)

  [设计意图: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跑步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件出示练习:青蛙跳远。

  认识温度计上的0和0的作用。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猜测的情况。然后再填写,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提问题,既加深0表示起点的意思,又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对数序的理解。]

  活动四:练习:

  1、听数拿小棒:5、3、0

  2、听数伸手指:4、3、1、2、0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有意识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五:小结:你学了哪些知识?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意思。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它、用到它,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整理,又锻炼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习惯。]

  板书设计:

  快乐课堂

  0的认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同学们的兴趣很高,都争先恐后的要参加到游戏当中去,理解了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0的意义,同时找一找生活中的0,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字,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尺子上的0,温度计上的0的含义不理解,以后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