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
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案点评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搭积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搭积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 设计思路 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
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
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 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 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
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
四、尝试应用。
1、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生1: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
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
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 (出示题目:6、25、1、47、0.0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
4、数字游戏。 (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
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2和5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因数和倍数并不陌生,而且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认识奇数、偶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谈话法,兴趣法和自学辅导法。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法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让学生们在百数表中圈出2和5的倍数让他们自己归纳
总结
找到规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游戏导入”,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巩固提高”,第四部分“总结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的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两、三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2/7和5/7、2/3和2/9的大小
分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同分子的`分数进行比较,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二、引入新课
怎样比较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例题讲解
例1比较5/12和3/8的大小
分析:(1)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2)通分(12和8的最小公倍数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比较27/15、25*/12和23/4的大小。
2、练一练
(1)比较1/2和2/5的大小
(2)比较17/18、11/12和5/6的大小
四、归纳
1、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写出比较的结果。
2、带分数比较大小,先看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分数比较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分数部分。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1. 联系实际: 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下面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站在每个人自己的位置上, 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右边有什么?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 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 观察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 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题: 小丁丁也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 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 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4. 认识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 谁能说说老师和我们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
(面对面)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 个 “面对面”的游戏: 这是我的左手,用动作来告诉我,你的`左手在哪里? 这是我的右耳,用动作来告诉我,你的右耳在哪里?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继续进行“面对面”的游戏: 谁能来指一指老师的左眼? 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 出示第4题: 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 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认识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 个情况。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