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2 09:38:10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数据,组织讨论,作出决策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如果你是本班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运动会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清楚即可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2谈话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HT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 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肯定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1)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同桌互练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评: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 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讲述: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3 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讨论: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也就是说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是说几室

  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4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的动画情境的再感悟,最后是动手操作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通过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观察比较,归纳整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集中注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做动作。如:举起右手,指指眼睛,点点嘴巴2、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2、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用动手、动眼、动口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动感官,学习新课

  1、动动你的眼睛,找一找(第1题)

  (1)、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找一找,这些算式的非列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你能很快找到差是7、8、9的算式吗?说一说。

  2、动动你的嘴巴,说说写写(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动动你的手,算算写写(第2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5、动动你的脑子,想想算算

  A: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B: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C: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D: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各感觉的主动参与,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活动中。)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三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解决问题最优的意识。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中寻找出最优,初步体会优化的,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猜猜老师的平时业余爱好有哪些?(出示老师在厨房里烙饼的情境)

  师:厨房里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出:“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根据以上信息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如何烙一张饼?两张饼?各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从简单入手,通过烙一张与两张饼的时间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同时能够烙两张饼的锅里,一次烙一张饼在时间上是显得多么的浪费,为下一个环节“三张饼“的最优化探究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实践操作,探求策略

  (1)探究双数饼

  师:“烙1张饼要用多少时间呢?”

  生:6分钟。

  师:“烙2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生:“还是6分钟。把两个饼一起放进锅里,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师:“如果烙4张饼最少要用多少分钟?怎样烙?”

  生1:先烙2张,用6分钟,再烙两张,6分钟,两个6分钟共12分钟。

  生2:烙1次用3分钟,4张饼共8个面,每次两个面,共烙4次,4×3=12分“6张呢?8张呢?请你思考一下,把你的方法在表1里写一写。交流方法。

  :当饼的个数是双数时,怎么计算时间?所需时间与烙2个饼所需时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都是每次烙两个饼,前两个饼的两面都烙熟后,再烙后两个饼。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同时”“节省时间”,渗透优化的。通过老仪仗兵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同时烙两张”会“节省时间”,从而初步感知“优化的`”。

  (2)探究单数饼

  师:“现在要烙3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预设

  如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不对!烙3个饼不应该是12分钟,只要9分钟。”

  师:“你为什么认为只要9分钟?”

  生:“如果像他这样烙,在烙第三个饼的时候,锅的一半位置是空着的,这不浪费了时间吗?我把前两个饼烙熟一面后,马上换上第三个继续烙;然后将取出的那一个放回锅里和第三个一起烙另一面。锅就不会有空位,所以只要9分钟。”

  ①合作探究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种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呢?大家动手试一下吧!为便于操作,建议各小组在试验中给每个饼编号、并记录烙饼步骤及所需时间。”

  (如没有学生想出这种最佳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②交流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用“饼”演示。

  ③用课件:

  第一次:烙1、2号饼的正面,用3分钟。

  第二次:把2号饼暂时取出,把3号饼放入,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又用3分钟。第三次:取出1号饼,放入2号饼,烙2、3号饼的反面,用3分钟。

  一共用9分钟。

  加载中...

  师:这种烙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呢?

  我们注意了充分利用锅,不让它有空的时候,所以节省了时间,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如何尽快地烙三张饼,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试一试,烙一烙,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尽量不让锅空着才是最优。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方法的合理性。

  ④探究单数饼计算时间方法

  师:“那么烙5个饼你打算怎么烙?先烙几张?再烙几张?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

  生:先烙2张用6分钟,再烙3张用9分钟,一共15分钟。

  师:烙7个饼呢?……”自己试着写一写,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汇报。

  师:“当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所需时间有什么规律?怎么烙?”

  预设

  生1:“只有烙1个饼时锅才空着一部分,而烙两个以上的饼都有可通过合理安排始终不让锅里出现空位。所以每增加一个饼,时间只增加3分钟。”

  生2:“实际上烙2张也好,3张也好,都是为了使这口锅在烙饼时一直不会有空位。”

  师:为了能节省时间,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和空间。

  设计意图以两三个饼的最优化方法为基础,拓展“4、5、6、7“甚至更多的最优化,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发现规律,进一步体现了学习的

  (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说说学习感受。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思考,找到最好的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归纳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分便笺情境引出分数梳理已知揭示课题

  老师这里有4张便笺想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怎么分?(一人两张)

  还有2张便笺还想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怎么分?(一人一张)

  最后1张便笺还想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怎么分?(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这张卡片的1/2

  这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看来大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建构分数意义

  1、独立操作用一样物品做1/4全班交流引出分一群物体

  2、小组合作分一分一群物体实物展台学生边操作边汇报分得的分数

  3、针对板书揭示单位“1”

  4、层递说分数意义深化分母分子含义揭示分数的意义联系班级实际说分数

  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分数?

  好,看清要求

  独立操作用桌上的材料表示出1/4涂上颜色或作上标记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注意重复的就不要贴了

  大家做得都非常好来,先看这个圆纸片想一想你是怎么表示出这个圆纸片的1/4?这个圆纸片上还有分数么?

  再看这条线段,它的1/4又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分一分都能分得一些分数

  那,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分一分,你能分出一些分数来么?

  别急,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样的材料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分一分并且把分得的分数记录在纸上

  等会儿我们会请操作最棒的小组上台来汇报

  好赶紧开始

  贴板书

  现在让我们总体的看一下这些分数都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

  哪些东西被平均分的?对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被平均分获得分数,它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在数学里通常叫做单位“1”

  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分数,你能试着说说它的意义么?

  再来一个

  来点难的?难在哪儿?也就是不知道......?

  再来一个难的?

  最后一个,还难么?

  你们真行,你们不经意间自己就把分数的意义给出来了

  请看大屏幕轻声读读是不是和你说得一样好给你一点时间能记住它么?

  开始停你来说好极了慢着同学们看好这名同学占这桌人数的......?怎么想的?

  这名同学还占这排人数的......?

  你自己能说一句么

  好第一组把分数的意义再说一遍大家瞧好他们组占全班人数的......?还有答案么?

  精彩全体起立说一遍分数的意义预备齐

  请问所有站起来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也就是?

  学的真行啊

  那,敢不敢接受练习的挑战?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一练

  2、想一想

  3、试一试

  4、说一说

  5、画一画

  6、玩一玩

  好,打开课本独立完成“练一练”

  谁来说对么第二个有点小难度谁说?好让我们看看动画演示平均分成三份两只熊猫是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只熊猫是两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下面请你想一想......

  评论别人头头是道那自己做如何呢?请你试一试

  看清题目在作业本上写出你的答案

  这么会说就请你们来说一说

  轻声读题用心考虑

  喜欢画画么?那想不想在这节课上画一幅数学画?

  哪位同学读题?

  想好了再动笔,画出你的`理解和个性

  大家的表现真的是精彩极了

  做了这么多想不想玩儿?

  好这是?数数,几个?

  谁能上台来拿出这9个球的1/3?对么?

  谁能继续来拿出剩下球的1/3?对不对?

  怎么都拿1/3却一次拿3个一次拿2个?

  猜猜这里装的是什么?哦,2个球。听好,这2个球是袋子里原有球的1/3,你知道袋子里原来有球多少个么?真的么?倒出来看看

  再来还是2个球这2个球是袋子里原有球的1/5,你知道这个袋子里原来有球多少个?再次验证一下

  四、布置作业留下思考

  你看关于分数,有趣的知识真的是太多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只能到这儿

  请同学们在余下来的时间把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1-4题做在本子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