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景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尝试、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自由在班级里交流。
(3)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要先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因为必须先算卖1支菊花多少元,要先算8÷4=2,才能算出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三、解释应用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l.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 7.5 :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 :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 ,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 :5=24 :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 : 和7.5 :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 : =7.5 :3 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 :2○ :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6=5 :( ) 0.8 :( )=1 :
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填这个数?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 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 :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数│15│150││
├────┼──┼──┼──┤
│除数│5│50│500│
├────┼──┼──┼──┤
│商│││3│
└────┴──┴──┴──┘
根据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读题、审题、列式
56.28÷0.67
这道算式与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能直接计算吗?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方法a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方法b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注:小数点和0要同时划去)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a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种方法更为实用?为什么?
0.6756.28
都扩大100倍利用左边的辅助竖式边提问边板书
讲清除除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
675628
3、师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计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的.除数和被除数需同时扩大多少倍,该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
5、自学例5
思考:a除数是0.725变成整数,小数点必须向右移动几位?
b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0.44应怎样?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这么办?
(生讲,师板书完成例5)
6、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然后按照()进行计算。(生齐读)7、完成P20、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五1至4。
附:板书(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 =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 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某某在左面,某某在右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某某,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 某某在校门口,某某在教室前,某某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科书中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从计算 和 这两个具体的同底数的幂的除法,到计算底数具有一般性的 ,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教师讲课时要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算出结果,接着,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再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同底数的幂的除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会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知道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1012÷109是怎样的一种运算呢?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和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二、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其应用
一起探究: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n).
(1)
(2)
(3)
(4)
[师]我们利用幂的意义,得到:
(1)
(2)
(3)
(4)
[生]从以上三个特例,可以归纳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a÷an=a-n(,n是正整数且>n).
[生]小括号内的条件不完整.在同底数幂除法中有一个最不能忽略的问题:除数不能为0.不然这个运算性质无意义.所以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中规定这里的a不为0,记作a≠0.在前面的三个幂的运算性质中,a可取任意数或整式,所以没有此规定.
[师]很好!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所以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为:
(a≠0,、n都为正整数,且>n)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例]计算:
(1) (2) (3) (4)
三、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 8=2( ),
100=10( ), 4=2( ),
10=10( ). 2=2( ).
猜一猜
1=10( ), 1=2( ),
0.1=10( ), =2( ),
0.01=10( ), =2( ),
0.001=10( ). =2( )
大家可以发现指数不是我们学过的正整数,而出现了负整数和0.
正整数幂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乘,如an(n为正整数)表示n个a相乘.如果用此定义解释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显然无意义.根据“猜一猜”,大家归纳一下,如何定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为正整数).
[师]a在这里能取0吗?
[生]a在这里不能取0.我们在得出这一结论时,保持了一个规律,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指数就会减少1,因此a≠0.
[师]这一点很重要.0的0次幂,0的负整数次幂是无意义的,就如同除数为0时无意义一样.因为我们规定:a0=1(a≠0);a-p= (a≠0,p为正整数).
我们的规定合理吗?我们不妨假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对于≤n仍然成立来说明这一规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规定100=1.一般情况则为a÷a=1(a≠0).而a÷a=a-=a0,所以a0=1(a≠0);
而a÷an= ( 因此上述规定是合理的. [例]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四、课时小结 [师]这一节课收获真不小,大家可以谈一谈. [生]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指数还有负整数和0指数,而且还了解了它们的定义:a0=1(a≠0),a-p= (a≠0,p为正整数). [生]这节课还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a÷an=a-n(a≠0,,n为正整数,>n),但学习了负整数和0指数幂之后,>n的条件可以不要,因为≤n时,这个性质也成立. [生]我特别注意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几个性质,都有一个条件a≠0,它是由除数不为0引出的,我觉得这个条件很重要. [师]同学们收获确实不小,祝贺你们! 五、课后作业 课本 A组3、4,B组2、3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13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