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3 09:09:22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 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 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 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 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做本金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

  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005.94%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口述,教师接着板书: 2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

  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和取款的凭条。

  三、巩固练习

  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共同订正。

  订正练习一的第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活期储蓄每月的利率是0.1425%,表示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步说出: 280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个月的利息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67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

  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

  出示第34页第5题。

  组内交流,汇报。

  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10把、图片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的习惯表示。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具体、细致地了解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的路线,作为方向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全单元分三部分编排。

  第45~47页教学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第47~49页简单的路线图。

  第50~51页在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对方向的认识。

  教学方向知识如果不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将是无意义的,如果不和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体活动结合起来将是低效的。因此,教材十分注重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1) 第45页例题呈现了一幅有九个场所(建筑)的平面图,教学活动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然后告诉学生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引出新教学的四个方向中的两个。接着通过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另两个新教学的方向。最后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应用学到的八个方向描述平面图中任意两个场所间的位置关系。这四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中,第一个层次确定了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说东、南、西、北是四个相对独立的方向,那么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有规律的,是与东、南、西、北密不可分的,不能辨认东、南、西、北是不可能学习其他方向的。第二个层次是学生体会东北面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西南面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只有体会了东北西南的含义,才是真正接受了新的方向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认知迁移,也是学生创造知识。这里讲迁移,意思是让学生类推出西面和北面之间是西北面、东面和南面之间是东南面,他们进行类推的认识基础是上一层次中对东北、西南含义的体验。这里讲创造知识,意思是东北和西南不是教材也不是他人告诉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尽管创造的空间不大,创造成果的新颖性不明显,但能使学生对自己认出来的方向体会深切,记忆牢固。第四个层次是开放的,可以在平面图上提出并回答许多问题,包括原有方向的问题和新学方向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中消化、巩固方向知识,锻炼看平面图的能力。

  (2) 第45页试一试在指南针的周围把八个方向填写完整,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理学到的八个方向,进一步弄清这些方向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填写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不要给予太多的提示。填写以后要组织学生交流,说说在填写时是怎样想的。有些学生可能按顺时针方向逐个填写,也会有人先填出东、南、西、北,再填另外四个方向。两种填写都是可以的,要鼓励后一种填法,并让更多学生体会这样填写的好处。

  教学方向知识绝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单纯地在教室里讲方向,在黑板上画方向,要到现实生活的空间里去,在学生喜欢的、常去的地方认方向。第47页想想做做第3题自制方向板,为学生辨认方向提供简易的工具。这道题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照书上的样子折正方形纸,并在纸上填出八个方向,再一次整理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步用方向板在教室里测定方向。教室的北面应该是已知的,可以是教师告诉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前就知道的。把方向板上的北正对着教室的北面,教室的其他七个方向就清晰可见。这一步的活动落实了《标准》的要求:在东、南、西、北中任意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要鼓励学生到校门口、家里、公园、田野和其他空旷的'地方照这样测定方向。

  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是巩固新教学的方向知识。第2题综合应用原有的和新教学的知识,用方向词描述果园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简单的路线图。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标准》里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行走路线经常变换方向是描述路线时的困难所在。

  (1) 第47页例题和试一试选择的情境是游览公园,这是学生喜欢的题材。想想做做第1题说上学路线,是学生熟悉的题材。第2题小兔到小狗家的路线是有趣的题材,也是开放的题材。教材希望这些题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2) 第47页例题的编排是有层次的。在呈现南山公园平面图后,首先讲述了小明从南大门进公园,依次游览四个景点,以及最后从西门出公园。接着提出要求,看图说出小明游览的路线,并就游览的前两个景点示意了描述路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试着描述小明游览的整个路线。

  根据例题的编写线索,教学活动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熟悉公园平面图。看着图辨辨八个方向,找找公园的门,有哪些景点,指一指各在哪里。学生熟悉平面图里景点的位置,能减少描述路线时的困难。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小明游览的景点和先后次序,从南大门起到西门结束,在平面图上用铅笔轻轻画出行走的路线,为语言叙述行走路线多做些准备。第三步让学生看看萝卜卡通是怎样说的,明确要说清楚从哪里向哪面走到哪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第四步才是学生自己叙述。在学生叙述发生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或纠正,要留给他们自己修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时间。可以先让少数学生对全班同学说,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和听,再让学生在全班说,争取越说越好。

  (3) 初步认识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城市(包括许多县城)里都有公共交通,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机会,学会看公共汽车的路线图也是生活需要。第49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的三个问题是认识公交路线的基本要求,其中第(1)个问题是基础,是回答后两个问题的前提。在让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前,要先带领学生在图中找到火车站,弄明白从火车站开出两路公共汽车,其中紫色路线是1路公交车的行驶路线,绿色路线是2路公交车的行驶路线。这样,他们回答三个问题的困难会小得多。

  3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在校园里测定方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先在校园里选定一个测量地点,然后在这个点上用指南针辨认八个方向,看看这些方向各有什么景物,并填入表格。

  教材的主题图是这次实践活动的示意图,它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着图中的指南针说说其中的八个方向和景物,但不要填到表格里去。

  学生自己在校园里测定方向,如果没有指南针,可以用方向板代替。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P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教路为:基本训练搭桥铺路——创设情境造成悬念——动像启发探究规律——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搭桥铺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听算:(开火车)

  8+()=108+2+1=8+2+3=8+2+5=9+2=9+8=(最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个桃子,晚上又摘了7个桃子。这个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8+3=,再问:8加3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7个桃子中的2个桃子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5个,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吗?(不行,因为8和3,8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教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索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四层次:让学生通过摆小圆片算出得数,再到脱离图和学具操作计算得数。

  (1)动手摆小圆片算出"8+4”的结果。

  (2)想一想:8+5=8+6=8+9=怎样想很快说出得数?

  四、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练习的'目的在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拓展新知。为此,从两方面设计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进行了基本练习,完成P91页“做一做”第1、2题。

  2、为了强化新知,形成技能,进行了游戏练习:

  (1)在数学医院里,数学医生给数学病人治病。

  8+8=8+3+5=168+5=8+1+4=14

  (2)找朋友:(放《找朋友》录音歌曲)

  (3)接力赛。

  (4)放鞭炮: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学会了“8加几”的加法,为了表示庆祝,老师为小朋友特制了“一串鞭炮”,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个个地放,看谁放得响,算对了大家齐说一声“叭!”,算错了大家齐说一声“扑!”,并再换一位放,直到放响为止。

  [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动脑、动口,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渐进法在动像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通过音乐渲染、游戏活动等形式把课本上的练习综合处理,当堂解决,让学生享受到计算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认识等式

  1、演示课件 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X + 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