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关键,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两点:
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动力。通过计算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在已有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0.3×0.2的积是多少,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计算小数乘法,再次设疑:同样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积是一位小数,有的积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设疑: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探索,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习题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习题以闯关形式出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习题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深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使全体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市政府修建了一个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的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街心广场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引导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长方形)
2.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3)地砖的面积是多少?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5.引导学生计算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和花坛的面积。
(学生汇报)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为30×20=600(米2)。
(2)花坛的面积为3×2=6(米2)。
师:地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怎样计算0.3×0.2,然后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6.汇报结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转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式子。
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30×20=600(米2)
花坛的面积:3×2=6(米2)
7.引导:看一看这两个长方形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这两个长方形的长由30米到3米,缩小到原来的;
(2)这两个长方形的宽由20米到2米,缩小到原来的。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行了比较,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生:面积从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缩小到原来的。
师:用上面的方法比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节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第1课时,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图形,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教学设想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其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和区别。教学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结构,遵循几何图形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主要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视屏展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同时也结合实物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等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多种教学形式的变换,直观、生动、形象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1、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屏展示台,能清晰地揭示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灵活性强,操作方便,这是其它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有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画长方形、正方形,从实物表面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实践性强,可见度大,有利于学生区别长方形、正方形。
3、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速度,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解表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归纳。
3、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从而获取有关图形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
五、教学媒体运用情况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复习:电脑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何特点?长方体有何特点?
2、师生同步操作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下来,提问:剪下来的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指名)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究竟有何特点?
(二)学习新知
A、认识长方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
(1)(投影)用长方体实物的一个画面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
(2)①电脑逐步显示画的过程,边画边讲解。
②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所以叫做长方形。
③摸一摸长方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④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长方形的边,所以长方形有4条边,也是四边形。
(依次闪动每一条边)板书:四条边
⑤摸一摸长方形的边有何感觉?(直直的边)
⑥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直的。
(依次闪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并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的过程)板书:四个直角
(3)长方形边的特点
①猜一猜,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②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动手、合作试试。
③汇报活动情况
④电脑演示长方形上下对边移动重合,左右对边移动重合。
⑤小结长方形特点。
上下两条对边相等
4条边 两组对边相等
4个直角 左右两条对边相等
B、认识正方形
1、投影。用正方体实物的一个面,画出一个正方形平面图。(电脑显示画的过程)
2、4人一小组自学正方形特征,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4、老师小结正方形特征。(边讲解边操作演示)
①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所以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②正方形也是由四条线段围成,每一条线段也叫做正方形的边,所以它是一个四边形。(依次闪动每条边)板书:四条边
③展幕演示,4条边的重合过程。板书:四条边相等。
④正方形也有四个直直的角。(依次闪动每个直角)板书:四个直角
4条边 四条边相等
4个直角
C、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何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何异同?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课堂上老师要和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他就像一位导游,会提前告诉我们这学期的数学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以及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进步。它就是《课程纲要》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本册书的章节内容和课时安排。
看目录,本册书共6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内容。
(二)了解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每单元分别有几个不同的知识点。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快速的浏览课本,看第一单元都有哪些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共同找出单元的主要内容。
问:你能自己找出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选一个或两个你最感兴趣的单元,总结出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汇报,课件出示。
(三)了解学习目标
我们将在以后的大概4个月的时间里学习这些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描述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六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交流方法,轻松学习
师: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大家共同来想想办法,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有效的达成目标呢?
提出学习建议。
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看一看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
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课堂听讲
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检查验算
要养成做完每道题都能及时认真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四、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为了让大家在日常学习中即使发现自己的进步,老师专门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来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
一、作业评价
对于作业完全正确的学生本子上打优,稍差的打良,再差点就打合格。
字写得端正的,会再得到一个A,稍差的得B。
二、考试评价
满分的盖3个“数学之星”;90分以上的盖2个“数学之星”,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同样可以盖1个“数学之星”。
另外,书写也是评价的内容之一,每次卷面整洁的,可附加2分。
三、帮带评价
一个后进生都配备一个小老师,负责教他,对于学习任务完成好的也进行奖励制度,如小老师能让自己的小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学生和小老师都盖一个“数学之星”。
五、加油鼓励、树立信心
请同学们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来为自己打打气吧!
把对自己鼓励的话记录在课本的首页,让我们不断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关(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
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②从1开始数,1、2、3、4、5……、13;
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
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学情预设:
①玩碰碰车和激游涌进一共多少元?8+7=□
②玩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8+6=□
③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8+5=□
④玩碰碰车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8+4=□
⑤玩激游涌进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7+4=□
⑥玩激游涌进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进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转木马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6+5=□……
(6)优化算法
①7+6=□,请你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为什么把6拆成3和3.
②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凑十法。
不同点:9加几是把9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8加几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
7加几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
6加几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③优化算法:
在做8、7、6加几时,可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大家认为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7)你觉得玩碰碰车和过山车一共多少元?
8+9=□(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情预设:
①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和7合起来就是17
②因为9和8=17,所以8+9=17
小结:在做计算时,可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快,也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划线的要求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生独立在书上算
(3)校对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归纳小结,完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8、7、6加几的题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