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8 11:04:35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接触统计思想,初步认识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初步学习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分析推理,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分析推理。

  教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有黑、白棋子若干、每小组有一个小布袋、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转盘)

  师:转动这个转盘,指针会指在哪里?

  生:可能在黄色上,也可能在蓝色的上面,在蓝色上面的可能性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和这个转盘一样是不能确定结果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只能说可能会怎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拿黑、白棋子(板书课题),看看事情发生的.结果可能会怎样,这种可能性有什么规律。

  二、组织活动

  1、2白2黑

  (1)猜测:取两枚白棋子和两枚黑棋子放入口袋中,猜猜看摸出来的棋子会是哪种颜色?如果摸很多次,那白棋子和黑棋子摸出来的次数会是怎样呢?

  (2)验证: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要求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完的小组把实验结果填到黑板上

  (3)分析实验结果

  (4)结论:两白两黑,拿40次拿出的次数大约是差不多的(如果出现相反情况教师则加以说明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是特殊的,所以我们这样说在一般情况下)

  2、3白1黑

  (1)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两种颜色的棋子数一样,那如果棋子数不一样去摸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比如说,3白1黑,猜猜看?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吗,那动手吧

  (2)学生操作活动

  (3)分析结论:3白1黑拿出来的情况是这样的,拿出的白棋子的次数多,大约是黑棋子次数的3倍。

  3、练习

  从下面5个箱子中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

  8白2红 可能是白球 10白

  5白5红 一定是白球 10红

  2白8红 一定不是白球

  很少是白球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三、思维训练

  刚才大家通过摸出棋子的次数我们知道了可能性大小的关系,下面老师还想考考你,如果只告诉你黑白棋子一共有10枚你能根据摸出来的棋子的次数来猜一猜黑白棋子各有几枚吗?(这个活动由老师操作,学生记录一共摸20次棋子的枚数为8白2黑)

  四、拓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数学知识?(可能性及大小)通过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

  两个文具超市为了招揽顾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凡在本店买任何一件文具(10元以上)即可参加开心转盘的摇奖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 0。3元 0。6元 0。4元 0。05元

  2。填空。

  5角=( )元

  8角=( )元

  10角=( )元

  1。58元=( )元( )角( )分

  4。06元=( )元( )分

  2。4元=( )元( )角

  6角5分=( )元

  二、质疑探究

  1。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

  生3:乘法算式为:( )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 ),乘法是加法的( )。

  (2)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 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 )元。

  生5: 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 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 )元。

  生6: 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 4个0。2就是( )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 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 )角 3个0。4元=( )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

  生:同组交流。

  0。4是( )个0。1,3个0。4是( )个0。1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探讨:0。011000=( )

  3。

  0。6+0。6+0。6+0。6+0。6=( ) ( )

  0。3 4可以看成是( )个0。3连续相加。

  0。08 3= ( )+ ( ) + ( )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重点: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获得感性体验。

  教具: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口算卡片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小朋友门坐过公交车吗?汽车每到一站就会有上上下下的人,请看大屏幕:(电脑显示)

  车上原来有2人,到站了,先上去了一个人,又上去了4个人,一共有几人?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回答:一共有7人。先算2+1=3,再算3+4=7。列式为:2+1+4。

  教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说。

  继续演示:这时车上有7人,又到了一站,上来了2人,下去了3人,该怎样列式计算?

  列式为:7+2-3=6

  还可以怎样列式?(7-3+2=6)

  2。试一试

  用自己的文具盒模拟汽车,用圆片代替乘客,教师说出各种情况,学生当小司机,模拟一次,列出正确的算式

  3。摆一摆

  同桌两人一组,用圆片互相摆,一人摆,一人列式,然后交换角色练习。

  (三)课堂作业

  1。7+2-8 8-8+4 10-4+2

  10-8+5 10-7-3 3+5+1

  2+7+1 6-3+7 3+5-6

  2。 2+2+2+2+2 9-2-2-2-2

  (四)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希望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情境图: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其中双打需要两个队员合作,请看情境图。

  (2)计算人数:你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吗?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说说想法:我们知道一幅图有4人,这里有几个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回顾口诀:我们都学了哪些乘法口诀呢?(2—8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主动探究

  (1)提供情境:在我国有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赛龙舟(课件一条接一条地演示赛龙舟情境图)

  (2)收集信息: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有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都有9人)

  (3)自由提问:分组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列式。如:2条龙舟上有多少人?3条龙舟上有多少人……

  (4)交流汇报:学生的式子可能有两种:连加或乘法。如果有连加的`算式,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板书每个乘法算式)

  2.自编口诀

  (1)讨论乘法算式的积。

  ①出示数轴,让学生填一填。

  ②根据乘法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如:2×9可以表示几个9相加。

  (2)自编9的乘法口诀。

  (3)根据9的乘法口诀写出对应的另一个乘法算式。

  3.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1)找规律:

  ①观察相邻两个乘法口诀的差是几?

  ②看图找规律:10个方格中有9个五角星,1个空格

  学生小结:9乘几就等于几十减几。

  ③手指记忆法。

  a.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最下面的手指操。

  b.教师边介绍边示范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c.学生练习手指记忆法。

  (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

  (2)对口令:同桌之间玩对口令游戏。

  (3)背口诀:同桌互背口诀。

  (三)学以致用,巩固口诀

  1.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巩固学生对的口诀的应用。

  (2)算一算。

  9×6=2×9=5×9=()×7=9×()=72

  2.提升练习

  (1)填一填。

  9+9+9=()×()=()

  9×8-9=()×()=()

  5×9+9=()×()=()

  (2)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红色圈出来,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绿色圈出来。

  9×2-99+94×9+99×7-9-99+9+9+9+99×3-96×9-9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2.掌握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能正确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会口述答话.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8+3= 9-7= 8+5= 10-8= 10+5=

  9+4= 10-7= 7+7= 7-4= 1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内容.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道题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算式是8+3=11.

  教师把表格去掉,把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成为例4.同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教学例4.

  (1)引导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分别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应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也就是把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为 8+3=11.(教师板书)

  (3)学写单位名称并口述答话.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来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师说明,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数,我们要在得数11的后边写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这个只字叫做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题中问我们一共有多少只羊,我们要给予回答.我们求出的'共有11只羊,我们就回答:一共有11只羊.这叫答话,答话时要把我们算出的得数说出来.现在我们做完题后先不用写答话,说出来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一起口述答话,

  (4)请同学们读一读例4的算式,说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3.反馈学习.

  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题,读懂之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写到练习本上,提醒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4.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里有9个足球,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是学校有9个足球,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借走了7个足球,问题是还剩多少个足球.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得出,求还剩多少个,就是从9个足球中去掉借走的7个足球,从9里面去掉7用减法算,列式为9-7=2

  若学生列式计算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先摆9个圆片,从9个圆片中拿走7个,表示借走了7个,还剩2个,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9表示有9个足球,7表示借走了7个足球,得数2表示还剩下2个足球,单位名称是个.(板书:个)

  指定2~3名同学口述答话.

  5.反馈练习.

  小华有10本练习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写上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6.阅读教科书例4、例5.

  引导学生归纳,例4、例5是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它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如果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注意得数的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还要口述答话.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这样的题要认真读题,看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再列式计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口述答话.

  四、随堂练习.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3.选择正确答案.

  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小云这样做 9+4=13

  小明这样做 9-4=5

  小华这样做 9+4=13(只)

  小林这样做 9-4=5(只)

  他们4个人中谁做得对?为什么?

  4.让学生自己编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

  1.爸爸买了8个苹果,妈妈买了7个,一共买了多少个?

  2.小丽家里有10个桃,吃了7个,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应用题

  ④草地上有8只 又来了3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学校里有9个 ,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9-7=2(个)

  答:还剩2个.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写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2.教师说得数,持有等于该得数算式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等于教师手中的得数.

  3.教师说算式,持有该算式得数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为教师手中算式的得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二)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

  (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2~50的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奇数和偶数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投影片)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456。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投影片)

  3.请说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投影片出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的约数有________;2的约数有________;

  3的约数有________;4的约数有________;

  5的约数有________;6的约数有________;

  7的约数有________;8的约数有________;

  9的约数有________;10的约数有________;

  11的约数有________;12的约数有________。

  教师:请观察板书,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左边是奇数,右边是偶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质数、合数的意义。

  (1)教师:(指板书)请把1至12各数的约数的个数就出来(学生口答,老师在每列数的后面补出括号,填上数)?

  教师:请观察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个数,看一看约数的个数有几种情况?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有三种情况,约数个数是一个,两个,两个以上。

  教师:请再举几个数,看一看它们的约数的情况是不是与这几种情况相符合?

  学生举例并分析出所举出的数的约数是2个或者两个以上。(小组活动)

  (2)教师:请观察只有两个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看看这些约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1和它本身。

  教师:如上面这些数,都具有这个特点,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板书:质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质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教师:请观察有两个以上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口答后,老师逐次板书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合数。

  在学生完整地概括什么是合数后板书: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教师:的区别是什么?(约数只有两个还是两个以上。)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板书)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数竖排写)。

  17(的约数):1,17(两个)

  22(的约数):1,2,11,22(两个以上)

  29(的约数):1,29(两个)

  35(的约数):1,5,7,35(两个以上)

  37(的约数):1,37(两个)

  87(的约数):1,3,29,87(两个以上)

  教师:根据什么来判断?(检查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学生口答,老师在上面各数后面板书出判断过程。

  板书:17,29,37是质数

  22,35,87是合数。

  再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教师:一个数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判断它是不是质数时,需不需要把它的所有的约数都找出来?(不需要,只要找出第三个约数,就能证明它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口答练习: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19,21,43,67。

  (2)教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检查它的约数外,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来判断。

  请学生取出2~50的自然数表。按如下要求去做: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不包括2,3,5,7本身)看剩下的是什么数?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书写和讨论,老师巡视。最后说明这就是50以内的质数表。请看课本59页质数表。

  练习:请判断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判断的'?(查表或是看约数)

  31,57,87,4325,632080。

  (3)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质数、合数的区别是它们约数的个数,那么我们能不能按约数的个数这个特点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分几类呢?

  学生讨论中有分两类,三类之争,老师引导从约数个数去看。最后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画出集合图:

  教师:为什么1要单列一类?

  口答后板书: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教师:到此,这节课要研究的自然数的一种新的分类问题已解决了,还认识了质数、合数两个概念。板书引出课题:质数和合数。

  3.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口答填空:(投影片)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

  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①质数都是奇数;

  ②合数都是奇数;

  ③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④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⑤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请再说一说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①在19,29,39,77,84,91中( )是质数;

  ②合数最少有()个约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2.“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按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作业:课本P62练习十三,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约数、倍数、奇数、偶数的基础上,新引进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教学从研究根据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入手,这个分类与已学过的奇数、偶数分类容易混淆,所以设计复习提问和新课教学共用一组板书,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便于比较的视觉效果,(奇数、偶数可以混合排列,也可以左右排列,前者观察与比较难度比后者大,这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选定)。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数,合数以及1的区别在于约数个数的多少,同时使学生分清了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本质区别是对自然数采用了不同标准的分类,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在应用中既不会分类时把1划错范围或遗忘,也不会把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混为一体。

  质数、合数概念的归纳,设计中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抓住关键词,逐层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质数,合数的意义。

  第二部分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区别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