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4-02-06 12:46:34 浪龙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按照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

  (二)说一说

  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

  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

  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7、游戏〈男女找家〉出示课件,轻重的比较,然后男生女生分组找家。

  8、小猫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它带来一只小猫和两团线球,它要问问我们小朋友哪团线球长?学生自由发挥,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还能比较什么?

  9、动手涂一涂。出示课件,看到大数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不要象他这样,要爱护树木)下面把你认为是大树的涂上深绿色,小树涂上浅绿色,动手涂一涂,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大拇哥。学生动手老师巡视。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平移、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3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3、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备范例展示

  重点提示

  “一庹”指的是两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长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选择物体进行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同学的肩宽以及一庹(tuǒ)的长度。

  2、用表格记录数据

  教室的长

  约长10米

  讲台的长

  约长1米

  肩宽

  约长30厘米

  一庹长

  约长1米40厘米

  3.明确选择描述标准的方法

  选择哪种标准要与描述的事物贴近,便于表达。

  4、选择合适的长度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è)鱼。测量标准:

  ①约长30厘米的肩宽;

  ②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测量结果:

  ①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②5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测量标准:

  ①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2名同学手拉手,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②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3)所选动物:鲸身长26米。

  测量标准:

  ①约10米长的教室;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3个教室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②26个讲台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活动总结

  所选的测量标准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相同。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法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们以闯关形式进行,每通过一关,就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有)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生2:还要与被测的物体保持水平)

  活动2【活动】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第一关:小组合作两处1米。

  (1)交代清楚比赛任务;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组间互相检查测量结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多种方法;

  (在测量出1米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对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方法,渗透推理意识)

  第二关:测量我们身体的三把尺:一步长,一拃长,一庹长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其实,我们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长度。继续第二关:(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些名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一步的长度呢?

  生:(示范并说明)脚向前迈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脚脚尖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就是一步的长度。

  生:也可以是前脚脚跟和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长?

  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师:一庹长是什么意思?

  生:伸开两臂的长度。

  生: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师:第二关要测量我们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想一想,在小组内如何科学的分工才能比较准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一拃长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测量。

  生:一庹长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软尺。

  生:一步长也可以用卷尺。

  师: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行。好,我们现在就趁热打铁,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测量要求: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测量快的小组可以再测量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咱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好。

  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进行汇报交流。

  小小体检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一步长

  一拃长

  一庹长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一庹长大约1米30厘米

  第三关: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并了解了自己身上三把尺子的长度,那么能利用我们身上的尺子去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吗?你们想了解哪些物体的长度呢?

  生:黑板的长度

  生:教室的宽度

  生:课桌的长度

  师: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要用到我们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宽度呢?课桌的长度呢?

  2、生小组讨论后点名上台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关: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活动3【练习】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大比拼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5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

  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根据学生的选择,在操作中讨论,明确这4种尺在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怎么对准0刻度。

  (2)操作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3)读数。

  2、认识身上的“尺”。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有刻度的尺,还会选择它们来量物体的长度。有时候,我们没有带这些尺,怎么办呢

  师:我们还有“身上的尺”,你知道你的身上哪些地方有尺吗

  生:食指宽约1厘米,小指长约3厘米,一,一步,一庹(tuǒ)等。

  师:身上尺的用处可大啦,妈妈给你裁剪裤子时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课桌大概的长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

  提供数据并设定问题。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通过前面活动的测量结果,小朋友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两个小朋友并排站立,宽度大约是30+30=60(厘米)。那么20个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宽度大约就是20个30厘米相加,长度大约就是6米,和鳄鱼的身长差不多。

  我们测得小朋友一庹的长度,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拉起手来试一试,5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也是6米。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小朋友的肩宽为标准,大约20个小朋友并排站的宽度是6米;以小朋友一庹的长度为标准,5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是6米……

  让大家多选几种事物为标准,描述一下鳄鱼的身长。

  从下面的表格中再选择一种动物,用不同的方式把动物的身高或身长描述出来。

  长颈鹿身高 6米

  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

  企鹅身高 1米30厘米

  鲸鱼身长 26米

  巨蟒身长 10米

  壁虎身长 12厘米

  思考:为什么选择的标准不同,所需要的数量也不一样呢

  (选择不同的事物作为标准描述物品的长度,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在测量的时候应该统一测量的单位。测量较长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厘米”作单位)

  三 小结全课

  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比厘米还要小或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根据测量的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用到更多的测量方法,见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课件播放: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影子测量法、远距离测量法、目测等)

  【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对测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现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学到的一些测量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对测量的浓厚兴趣】

  板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学生尺、米尺、卷尺。

  认识身上的“尺”,描述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量课桌的长度、量步长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长度单位,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通过让学生用“身上的尺”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连一连,看看它们大约有多高。

  (考查知识点: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力要求: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B类

  回家测量几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考查知识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答案参考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略

  B类: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01-15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01-16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例文10-12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通用14篇)11-07

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03-28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03-27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01-26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01-07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