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9——20页例5例6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注意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四、教学难点:
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积、体积单位,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经验。
2、原型:圆柱模型。
3、探究的问题:
(1)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
(2)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圆柱的哪个部分?
(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
切入教学: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会和什么有关?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圆柱的体积
1、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 类比猜测,提出假设: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据此分析并猜测圆柱的体积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提出假设,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3、 转化物体,分析推理:
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在学圆的面积时是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应该怎样转化?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
(拿出平均分好的圆柱模型,圆柱的底面用一种颜色,圆柱的侧面用另一种颜色,以便学生观察。)现在利用这个圆柱模型小组合作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学生在小组合作后汇报交流。
4、全班交流,公式归纳:
交流时,要学生说明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切开,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化曲为直”,圆柱的体积就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渗透“极限”思想。)教师板书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
5、举一反三,应用规律:
(1)你能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吗?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如果我们只知道圆柱的半径和高,你能不能求出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推导出V=πr2h
(2)教学例6
学生审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计算什么?然后指出求杯子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杯子可容纳东西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反馈时,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步骤,着重说明杯子内部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先要求底面积,再求杯子的容积。
(三)训练与强化。
1、基本练习。
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都可以直接用V=sh来计算。全班订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变式练习。
第2题,这题中给的条件不同,不管是知道半径还是直径,我们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时,注意计算方法的指导。
第3题。求装多少水,实际是求这个水桶的容积。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水是液体,单位应用毫升或升。
3、综合练习。
第5题。这题中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引导学生推出h=V÷s,如果有困难,也可列方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小组交流。
4、提高性练习。22页第10题,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四)总结与提高。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在形体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像这样上下两个底面一样,粗细不变的立体图形叫做直柱体,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出示几个直柱体(例:三棱柱、钢管等),让学生计算出他们的体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 ,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 )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
综合算式( )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 )×( )”(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探索激情。
基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身边圆柱的体积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需求。
2.注重直观教学,引导合作迁移。
数学理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它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就比较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所以,教学中不但设计了通过排水法理解圆柱体积的实验,而且还借助教具演示、课件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知识的由来。
3.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等作用的同时,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操作感知体积的意义。
通过出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引导学生猜测:在烧杯中投入一个圆柱形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水面升高或者水会溢出来)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预设
生1:圆柱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2:圆柱占据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3:圆柱是立体图形,它具有一定的体积。
2.讨论、概括圆柱的体积的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在猜测、观察、讨论中加深对抽象的“体积”概念的理解,自主概括出圆柱的`体积的意义,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主探究
探究影响圆柱的体积大小的相关因素。
(1)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
师:哪个圆柱的体积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
生1:左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2:右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3:不好比较。因为左面的圆柱虽然高,但比较细;右面的圆柱虽然粗,但比较矮。
(2)讨论、概括。
师: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圆柱的高及圆柱的底面积的大小有关)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 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练习三第1~3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6~37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地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激凝导入
师: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可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水。(出示装有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吗?你能想什么办法知道它的体积?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
那你有办法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吗?
生(热情的):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了!
3、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结:这么说同学们都有办法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体来求它们的体积,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们要求某些建筑如(出示课件: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一个圆柱形门柱的体积,或者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不能)
那怎么办?
学生试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看起来前面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究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1、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师:你们打算怎么去研究圆柱的体积?
小组同学讨论研究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操作学具,进行拼组)。
(2)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圆柱像这样等分成32份、64、128份后再拼起来,会怎么样?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分成无数份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近似长方体的长越近似于直线,这样整个图形越近似于长方体。如果照这样分成无限多份,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体)
3、教师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4、师生共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圆柱面积高
V = Sh
5、巩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么?
②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а、知道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b、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可以先计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c、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要先算出半径,再算出底面积,最后才能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6、教学例4、例5。
课件分别出示例4、例5,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实践练习
1、出示课件: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的有关数据求出它的体积。
2、拓展延伸:同学们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工人师傅拿出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问: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你们想一想,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应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说:我知道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林是怎样想的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巩固学过的公式。
1、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出示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究新知。
1、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的侧面积用2π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活动三:新知识的运用。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试一试。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练一练。书第6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8
《圆柱的体积》教案可以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V=Sh)。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资源、学具等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模型、长方体模型、水、长方体容器、圆柱体容器等。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圆柱体模型、直尺、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强调它们的通用公式V=Sh。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圆柱形水杯装水)引出圆柱的体积问题,提问学生是否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圆柱的体积,进而引出新课内容。
2. 探究新知,推导公式
提出问题: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能否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引导探究:
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演示动画:将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如16份、32份、64份等),然后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学生分组操作学具,动手拼一拼,观察并讨论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推导公式: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其中S为圆柱的底面积,h为圆柱的高)。
3. 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4. 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创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一、复习旧知
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Sh
二、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2. 推导公式:
圆柱体切割拼合成近似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 = 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 = 圆柱的高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应用公式
例题讲解
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 公式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创意作业:制作无盖圆柱形笔筒并计算其容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V = Sh,其中V表示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通过转化思想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模型、长方体模型、水、长方体容器、圆柱体容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指出它们的统一公式(V = Sh)。
引入圆柱体:展示圆柱体模型,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从而引出新课。
2.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能否将其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演示推导过程:
1. 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如16份、32份、64份等),然后沿着圆柱的高切开,得到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扇形柱体。
2. 将这些小扇形柱体重新排列组合,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分割的份数增多,这个长方体将越来越接近真实的长方体。
3. 观察并比较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
推导公式:由于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因此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即V = Sh。
3. 应用公式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直接计算圆柱体积、通过底面半径或直径计算圆柱体积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困惑。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一、复习旧知
1.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2.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3. 统一公式:V = Sh
二、探究新知
1. 圆柱体切割拼合成长方体
2. 长方体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
3. 推导公式:V = Sh
三、应用公式
例题: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四、课堂小结
1.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公式的应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圆锥体的体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V = Sh),并能正确运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培养学生通过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理解圆柱体积与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将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进行推导。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模型、长方体模型、水、长方体容器、圆柱体容器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所需的学具(如纸张、剪刀等,用于制作圆柱体模型)。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3(V = a^3)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是什么?(V = Sh)
引入圆柱体:
展示圆柱体模型,提问学生:圆柱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怎样求出它的体积呢?
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圆柱体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其体积?
2. 探究新知,推导公式
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将圆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提问:能否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体切割并拼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来计算其体积?
演示推导过程:
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具,将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如16份、32份、64份等),然后沿着圆柱的高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引导学生观察:随着等份数的增加,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体。
讨论并得出结论:
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因此,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V = Sh)。
3. 巩固练习,应用公式
例题讲解:
给出具体的圆柱体尺寸(如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计算其体积。
强调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课堂练习:
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指名板演或集体订正。
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总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公式本身。
强调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下一节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一、复习旧知
1.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V = abh)
2.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3(V = a^3)
3.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V = Sh)
二、探究新知
1.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将圆柱底面分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 = 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 = 圆柱的高
2.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V = Sh)
三、巩固练习
1. 例题讲解
2. 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公式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02-04
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03-13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11-03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07-09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2-10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02-07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2-08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3-12
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13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