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册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 3枝铅笔平均分给 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习。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习。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 ,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题。
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课外作业
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2
一、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二、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3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⑴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⑵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⑷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⑸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概括归纳就是⑴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⑷培养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知识后,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的作用:
⑴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学情分析
1、 教师主观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 ,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2、 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大多数同学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解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学会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先扶着学生走,再让学生试着走,最后让学生独立走”的教学策略。
3、 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数量间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②如何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②会把方程中含有小括号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的思路和方法。③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数学思考:
学生能够正确地审题、分析题意,思考、分析找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②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三、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四、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五、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
5、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
再让6人到前面来。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开碰碰车。
2.练射击。
3.打电话。
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这么好玩,于是它们各自打电话约朋友去玩。
你能找出它们和谁在打电话吗?(友情提示:得数相等,电话接通)
让小组内6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0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1=4 1 +3=4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3、4题。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 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1-29
小学六数学上册教案01-14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02-05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02-06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5篇)01-29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15篇01-29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小学六数学上册教案15篇01-14
小学六数学上册教案(15篇)01-14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