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3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__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__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__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4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4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6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6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三年级的优秀数学教案4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