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分数的大小》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分数的大小》,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分数的大小》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的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两、三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2/7和5/7、2/3和2/9的大小
分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同分子的分数进行比较,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二、引入新课
怎样比较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例题讲解
例1比较5/12和3/8的大小
分析:(1)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2)通分(12和8的最小公倍数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比较27/15、25*/12和23/4的大小。
2、练一练
(1)比较1/2和2/5的大小
(2)比较17/18、11/12和5/6的大小
四、归纳
1、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写出比较的结果。
2、带分数比较大小,先看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分数比较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分数部分。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分数的大小》2
教材分析
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的概念。教材提供了3种思路: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分数的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即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第三种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本节课主要学会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并能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内容。学会多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选择最简便的方法,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探索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4.进一步渗透等量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分数的大小》】相关文章:
分数的比较大小的五年级数学教案02-08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02-06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02-07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01-30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教案02-01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04-22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12篇)06-27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7篇02-06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