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时间:2023-10-18 22:10:44 兴亮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精选1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1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x9=3x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引入新课: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路过女儿国,国王给了他们师徒四人一块饼。唐僧说:“我们把这块饼平均分成四块,每人一块吧。”猪八戒听了,急忙说:“一块太少了,师傅我吃得多,就多分给我一块吧”。唐僧看了看贪吃的徒弟,不知道怎么办好。孙悟空说:“师傅,那就把这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两块吧。”唐僧笑了笑说,“你这个猴子,真狡猾。”

  问1: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表示出他们每人吃了多少饼吗?

  问2:猪八戒有没有多吃到饼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师: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播放微课),并回答问题:谁吃得多?也就是谁大?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得出结论:1/4=2/8

  2、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1)师: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

  提示:从左到右观察,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能得到下一个分数,且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2)师:谁来举一个例子。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3)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左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板书:或者除以

  3、理解运用分数基本性质

  (1)师:根据分数的这一变化规律,你认为这个式子对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下列式子)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师: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

  (课件出示式子:)这个式子成立吗?

  生: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乘就等于0,分母不能为0。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乘以0了,我除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

  生:不成立,因为除数不能为0

  (3)小结:对,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在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又因为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要0除外。(师板书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猪八戒学会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傻乎乎的被大师兄捉弄了,那我们同学们千万不要犯它那样的错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我们一起来看例2.

  三、知识运用

  1、例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问:分子分母应怎样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让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课件练习

  3、拓展延伸: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四、课堂小结

  1、看到同学们也笑起来了,老师就知道今天大家的收获不少,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东西?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4 =2/8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

  除以

  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 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或 = )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 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 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1: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第10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做练习四的第3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0页看第6行到9行。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

  80 :2=:200 :5

  内项

  外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x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x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x5=2x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 = 80x5=2x200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x8=:1)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x6=24)。因为3x8=4x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

  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

  (2)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4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107~108页。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正确认识、处理变与不变的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1÷2=()3÷6=()5÷10=()4÷8=()

  2)、根据400÷25=16在□里填数:

  (400x4)÷(25x4)=□

  根据360÷90=4在□里填数:

  (360÷□)÷(90÷10)=4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激趣引入:和尚分饼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很喜欢吃老和尚做的饼,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还没给,小和尚们就叫开了,小和尚说:“我要一块。”老和尚二话没说,就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二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小和尚。高和尚说:“我要二块。”老和尚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胖和尚抢着说:“我不要多了,我只要三块。”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块,取其中的三块给了胖和尚。老和尚一一满满足了小和尚们的要求,同学们,谁会用一个数来表示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数?板书:1/22/43/6

  你们猜猜哪个和尚分的饼多?板书:1/4=2/8=4/16

  这几个分数真的相等吗?让我们做个实验来证明。

  操作感知:

  (1)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然后看涂上颜色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既满足小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这三个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比较这三个分数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2、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

  a、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发现: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2,就得到2/4。就是1/2=1x2/2x2=2/4

  b、再让学生说说从1/2到3/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板书:1/2=1x3/2x3=3/6

  c、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从右往左看,3/6到1/2,2/4到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3/6=3÷3/6÷3=1/2

  2/4=2÷2/4÷2=1/2

  并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抽象概括归纳性质

  (1)引导学生把刚才出示的两条规律合并成一条规律。指出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齐读书上的结论,比一比少了些什么?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齐读。

  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出示例2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引导学生思考: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要不要发生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巩固练习:

  口答

  1/5=()/159/18=()/6

  2/3=()/1210/24=()/12

  6/10=()/20=3/()=18/()

  2、深化练习: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3/5和6/101/15和1/5

  3、应用练习:

  判断: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10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扩大10倍。()

  (3)一个分数的分母除以5,分子也除以5,分数的大小不变。()

  4、发散练习:你能写出和4/6相等的分数吗?

  在一分钟内比一比谁写得多,让写的最多的同学报出来,给予表扬。

  5、游戏:请找找我的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2)归纳比例的意义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6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 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 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买的本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x6=3x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x10=5x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7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个比是否 成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灵活地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教 具:

  投影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课题,引入新课。

  1、引入:如果有两个比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相等的比以叫做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2、引入新课。

  三、导演达标。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表格后回答:

  A、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B、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C、这两次比的比值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板书: 80:2=200:5 或 =

  (2)引出比例的意义。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讨论:组成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C、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练习,后讲评)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看书后回答:

  A、什么叫做比例的项?

  B、什么叫做比例的外项、内项?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先让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再计算两个内项的积,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3、练习:判断下面的哪组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巩固练习:

  第一、二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业:第二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8

  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

  3、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变为比,并比较大小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质。

  交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比的后项、除数是0没有意义。

  二、学习化简比

  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

  14:2154:18

  教师引导交流:怎样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结果仍然是个比。

  1÷10:3÷83/5:5/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1.25:42.7:1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练习:化简比

  60:245/8:7/245/4:0.75

  三、练习

  自主练习5、7、8

  四、小结: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收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

  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片;教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说一说:(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 )( )( )3.填空:1÷2= ( ) (1x2)÷(2x2)=( )( )

  二.大胆猜想,揭示课题

  学生大胆猜想: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生答:有!)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索研究,验证猜想

  1.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1)学生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

  份,并分别给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色,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

  ①观察、分析、比较在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②合作交流,各抒己见。

  ③选代表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板书:4812

  (3)合作讨论: 为什么相等? 4812

  ①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引导)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②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在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分组汇报,归纳性质。

  a.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选择一组学生根据探究报告,到黑板上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

  b.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

  c.有与这一组探究的分数不一样的吗?你们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d.综合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什么规律?

  (4)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回应猜想。

  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补充“零除外”)

  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5)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在相应的字下面点上着重号。

  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3.慧眼扫描(下列的式子是否正确?为什么?)(课件出示)

  33x263(1) ==(生: 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同时乘以2,分数的大小改变。) 555555÷515(2) = = (生: 的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6,除数的大小不同,分数1212÷6212

  的大小改变。) 11x331==(生:的分子乘以3,而分母除以3,没有同时乘或除以,1212÷3412(3)

  分数的大小改变。) 22xx2x(4)==(生:x在这里代表任意数,当x=0时,分数无意义。) 55xx5x

  四.回归书本,探源获知

  1.浏览课本第75—78页的内容。

  2.看了书,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指名汇报、交流)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比较。

  (1)小组合作:讨论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异同。

  (2)小组内交流。

  (3)选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4)小结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内容相同,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4.自主学习并完成例2,请二名学生说出思路。

  五.巩固深化,拓展思维(PPT演示文稿出示下列题目)

  1.想一想,填一填。

  33x( )988÷( )() 55x( )( )2424÷( )3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在下面( )内填上合适的数。

  要求:后二题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3.思维训练(选择你喜爱的一道题完成)

  3(1)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5

  (2)1/a=7/b(a、b是自然数,且不为0),当a=1,2,3,4??时,b分别等于几?

  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

  (3)把6/20、70/100、45/50、1/2和4/5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分数的分母相同了,有什么作用?揭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好、用好。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同桌交流分享你获取知识的快乐!(汇报全班交流)

  七.布置作业

  P77—78练习十四第1、5、8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和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合作学习

  (1)已知a<b和b<c,在数轴上表示如图5-9.

  由数轴上a和c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那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吗?

  (2)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①53,5+2____3+2,5-2____3-2;

  ②–13,-1+2____3+2,-1-3____3-3;

  ③6>2,6x5____2x5,6x(-5)____2x(-5);

  ④–23,(-2)x6____3x6,(-2)x(-6)____3x(-6)

  会发现: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不变;而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归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和b<c,则a<c.

  这个性质也叫做不等式的传递性.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不等式仍成立。

  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如果a<b,那么a+c<b+c,a-c<b-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必须把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即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3、做一做P104

  4、试一试

  (1)若-m5,则m___-5.

  (2)如果x/y0那么xy___0.

  (3)如果a-1,那么a-b___-1-b.

  5、做一做P105

  6、讲解例题

  已知a<0,试比较2a与a的大小.

  分析比较2a与a的大小,可以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数轴,直接得出2a与a的大小.

  二、巩固反思:

  1、P106T1、T2“

  2、探究活动

  比较等式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如,等式是否有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类似的传递性?不等式是否有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的移项法则?你可以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对比.(请与你的伙伴交流)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1、作业题P107

  2、预习5.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问: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因为如果乘以0,比的后项就变成了0,没有意义。且0不能作除数,更不能同时除以0)

  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问:这道题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使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引导学生得出:这道题前项、后项都是整数,要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就必须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最大公约数7)

  (2)问:这是一道分数比,怎样才能使它转化成整数比?(引导学生说出: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8,才能转化成整数比。)

  化成整数比以后,如果不是最简的整数比,还要应用

  (1)题的方法继续化简。

  (2)问:这道是小数比,怎样化成整数比?(启发学生说出: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后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使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如果这时还不是最简整数比,要再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使它化为最简整数比。)

  或

  3.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它的内容是什么?还学会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5、7、8题。

  3.练习十四第9题。

  提示:化简与求比值的得数有什么不同?(化简的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商,是一个数)

  四、作业。

  1.练习十四第6、10题

  2.一列火车15小时行驶1200千米。

  (1) 写出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 求出这个比的比值,再说出这个比值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x10)÷( x )=( )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x18):(2/9x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x100):(2x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x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13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掌握分数性质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形成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统一认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自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这块地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他对三兄弟说了那些话?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x5)÷(2x())=(1÷())÷(2÷4)

  同学们现在已经能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

  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1、下面是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到三块同样大小面积的正方形地里去种树,哪个班种植的面积大一些呢?

  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方法看出三个班种植面积一样大。

  2、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1)通过拼图得到1/2=2/4=4/8

  (2)引导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们的大小为什么相同呢?

  (3)引导思考探索变化规律:

  从左往右看:1/2=1x2/2x2=2/4=2x2/4x2=4/8

  反过来看:4/8=4÷2/8÷2=2/4=2÷2/4÷2=1/2

  3、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怎么做能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2)变化时同时乘或除以小数可以吗?

  (3)0可以吗?3/4=3x0/4x0=?(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是0。)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感觉过去我们学过类似的性质是什么呢?(商不变的性质)

  (1)练习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x5)÷(2x□)=(1x□)÷(1x4)

  (2)你能把1÷2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老爷爷分地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汇报)

  5、组织练习

  (1)判断:

  1/5=1/5x3=1/5()

  5/6=5x2/6x3=10/18()

  8/12=8x4/12÷4=32/3()

  2/5=2+2/5+2=4/7()

  3/4=3÷0.5/4÷0.5()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画一画、填一填

  (3)填空

  1/2=1x()/2x()=6/()

  10/24=10○()/24○()=()/12

  15/60=()/203/()=9/12

  6/18=()/()=()/()(有多少种填法)

  6、通过练习在此性质中哪些是关键词?

  7、巩固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题来做)

  (1)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感想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同时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3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相关文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08-2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8篇02-0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8篇)02-09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03-08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02-14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01-20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12-1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12-17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设计(精选11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