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习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习,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习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按照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认知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明白、完整的语言描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圆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形状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如何排这种灯笼最好看。
学生或许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或许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大学里高兴地说话唱歌。(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可爱,它们可不是随意摆的,是根据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明白哪些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还要把这种规律都找回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你们细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什么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回来吗?(小组探讨,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老师起来告诉全班人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今天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去布置,你会如何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写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形状的格子条(指出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发生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予以适度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关(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
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②从1开始数,1、2、3、4、5……、13;
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
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学情预设:
①玩碰碰车和激游涌进一共多少元?8+7=□
②玩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8+6=□
③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8+5=□
④玩碰碰车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8+4=□
⑤玩激游涌进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7+4=□
⑥玩激游涌进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进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转木马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6+5=□……
(6)优化算法
①7+6=□,请你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为什么把6拆成3和3.
②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凑十法。
不同点:9加几是把9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8加几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
7加几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
6加几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③优化算法:
在做8、7、6加几时,可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大家认为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7)你觉得玩碰碰车和过山车一共多少元?
8+9=□(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情预设:
①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和7合起来就是17
②因为9和8=17,所以8+9=17
小结:在做计算时,可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快,也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划线的要求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生独立在书上算
(3)校对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归纳小结,完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8、7、6加几的题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7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8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让我们列个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 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 + 5 =
1 4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 9 + 5 =
4 5
师:要算9 + 5 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试一试。
9 + 3 = 7 + 9 =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 + 4 = ?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 + 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 + 8 = 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 + 9 = 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9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1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60-3050-4063-386-6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80-6068+515-9
9+7237-448-6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4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5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1-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9-2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09-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推荐】01-0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01-02
【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02
【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0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热】01-0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热门】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