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15 17:27:15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

  2、技能目标: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254+687+313

  (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

  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

  (1)揭示课题:

  (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定律”)

  (3)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A、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2、凑整训练: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3、教学例4:27+56+173+44

  (1)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2)反馈——投影出示整个计算过程。

  (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

  (4)小结:先凑整,再简算。

  凑整中同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我们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数任意调换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两个数放在一起加。

  三、自主训练

  1、怎样简便怎样算。

  77+255+45+23273+15+185+18

  68+74+33+67125+21+33+48

  (1)分组完成(每组一张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对)。

  (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依据是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练一练”3。

  口答得数,说说依据和方法。

  ①发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

  1+2+3+4+5+6+7……+99+100

  =(1+100)+(2+99)+…十(50+51)

  =101×50

  =5050

  四、课堂小结:

  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

  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04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现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

  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

  国家运动员各论动作得分总成绩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中国劳丽诗

  李婷53.40 58.20

  哈特利

  海曼斯49.80 49.2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

  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

  4、概括计算法则:

  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点要对齐,

  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

  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

  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

  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

  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

  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

  ┅┅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1、2。作业本P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

  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

  1)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12.03+0.875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12.03

  + 0.875

  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

  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

  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练一练:7.81-4.075

  1)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大家讨论,发表意见。

  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

  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

  2.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示: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0.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2004年1月)如下表。

  它们各相差多少?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P44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 5.2+0.48 0.8+0.4

  1-0.27 3.8+6.4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

  3.观图后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45

  (六)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

  2004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

  班级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可能的总成绩

  第1棒第2棒第3棒第4棒

  四(1)班8.48 8.54 8.52 8.46

  四(2)班8.40 8.56 8.61 8.39

  四(3)班8.32 8.68 8.70 8.36

  四(4)班8.42 8.67 8.58 8.50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方法2:8.48+8.54+8.52+8.46

  =17.02+8.52+8.46 =(8.48+8.52)+(8.54+8.46)

  =25.54+8.46 =17+17

  =34(秒) =34(秒)

  方法3: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4.95+3.3=6.7+口+4.95 (3)6.38+1.72+3.62=6.38+口+1.72

  (2)(1.38+1.75)+0.25=口(口+口) (4)(2.55+7.7)+(2.3+7.45)=(口+口)+(口+口)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

  (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P4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 +3.85

  10.24+8.2+1.8=10.24+(〇 〇 )

  18.76-(3.76+0.53)=18.76- 〇

  32.17-0.46-4.54=32.17-( 〇 )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2、P106 5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3、P106 7(同上)

  4、P106 8、9

  四、作业:作业本P47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09-17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02-0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02-0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02-0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01-1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篇02-03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篇)02-03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