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数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2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50~51页的内容。
2.本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探讨可能性的大小。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实践活动的顺序和过程。首先让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组合的知识确定掷两个骰子所得的两个数的和的范围,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接下来,通过游戏探讨可能性的大小,分四个层次。第一步,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对游戏结果进行猜想。第二步,示范游戏。第三步,小组内开展游戏,进一步验证。第四步,通过前面的试验和统计结果进一步探究奥秘。
3.本节课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组合中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已学知识
可能性的大小
物体的多少决定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反之,通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可以判断物体的多少。
组合
可以用连线、列表、图示等方法找事物的组合。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组合、找规律、可能性、统计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以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2.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备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道理。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备知识讲解
活动内容 通过掷骰子游戏,明确为什么两个骰子出现数字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活动用品 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记录本、笔。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探究同时掷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数字和情况
1.猜测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数字和情况
(1)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和不可能是1。
(2)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和可能是2或3。
(3)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和不可能是1或3。
2.实际投掷,并列表格记录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数字和的所有情况
(1)找出两个骰子数字和的方法。
运用组合的方法找出两个骰子的各种组合,计算出各种组合的数字和。
(2)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试验结果。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3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p1—3;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运用。
【教具准备】
蓝球
【学具准备】
表格。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复习旧知,解决问题
1、 答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知识?
2、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你能介绍一下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吗?
3、什么情况下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4、你能解决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出示P59的练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集体订正。
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师:在生活中,你需要用到期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出示P59实践活动课题。
说清要求,分组进行。
1、 需要收集什么数据?
2、 如何绘制?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评一评,哪一组的统计图做得最好。
通过复习旧知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理解,并能掌握其的实用性。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5
活动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七单元《统计》中的实践活动课《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但缺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理财的能力。这堂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从与自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庭的建设规划之中,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几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调查家中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并完成如下统计表。
2、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设计意图]人人参与收集整理数据,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平等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出示课题《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1)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会不同,体会统计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后面谈意见和建议奠定基础。
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教师: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打算怎样设计统计图。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统计图表样,也可向小组内同学学习绘制方法。)
课件出示:()家庭一周开支统计图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的周期性。发挥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降低差异,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汇报
1、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制作好的统计图,比比看谁的作品最美观,选出来作为优秀作品展示。
2、对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同时说说你家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交流后由学生进行评价。(从制作的美观程度,及开支的大小,开支的项目上进行评价)
3、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估算本月的开支,估算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说说具体的估算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开支和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生1:每个家庭周末的开支都比较大,原因周末休息,人们有时间采购、游玩。
生2:生活开支如米面油盐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钱不是很多;
生3:应酬、礼尚往来、朋友聚会虽次数不多,但占用的金额却不少;
生4:买衣服、看病也占去了相当大的开支;
生5:水电暖、物业管理每月都有一定开支,不过比较固定;有的家里这方面开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较少。
生6:我家买彩电花去了五千多元钱。有同学家还买了电动自行车。
生7:我认为有的家里开支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议吗?
生1:水电费如果我们节约用的话,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我们要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习惯,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生2:用于应酬,礼尚往来的资金多,礼尚往来可以进行改革,变一种方式,比如婚事简办,送鲜花等方式。节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一些书籍,还可以捐赠给有困难的人。
生3:我觉得生活开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开支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追求过高档次。
生4: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我们不应该乱花钱。
……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自信的体验,获得发展,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小结:
大家都谈得很好,要想日子过得好,就要合理开支,计划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水电等地球资源,学会为全人类着想。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开支向父母汇报,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
[设计意图]参与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理财,学会管理。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6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较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及连加,巩固10以内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观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学的情境化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身上标有数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学习用具并标有价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单;算式题若干;每个幼儿身上挂有1—9的数字,椅子上也类同。
三、活动过程:
(一)、“找坐位”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前一次的时候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参观了小学,再过几个月,小朋友们也要去读小学一年级了。在读小学之前我们还要学好各种本领,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关小学里的事情,比一比谁最聪明,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2、“找坐位”游戏——复习10以内的组成。
师:看一看,我们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数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学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数字和椅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请个别幼儿示范。师:你应该坐在几号位子?为什么?
集体找“座位” ,引导幼儿边找边说。(几和几合起来是10)
3、“换座位”游戏——复习9以内的组成。
师: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隔一段时间就要换新座位。接下去请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数字和椅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体操作找座位,引导幼儿边找边说。(几和几合起来是9)
集体讲评。
(二)、幼儿操作,加以巩固。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学会了找座位的本领。但是,踏入小学之前我们还要学会更多的本领,要越多越好。
2、教师向幼儿讲述操作要求:
第一层:超市买文具
师: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准备许多文具,文具就是我们读书写字用的东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铅笔、橡皮、尺、卷笔刀。。。。。。。)
师:看一看,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师:买文具要看着单子去买,每张单子买两样文具,这张单子加起来是9元的应该买哪几样?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师:买好文具后我们还要将文具放进书包里,看一看应该放在几号书包中?
第二层:算式接龙
师:在读小学之前,我们要学会做很多算式题,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师:接龙的时候要2张2张卡片接起来的,看一看,这两张卡片为什么能接起来?
师小结:原来,找卡片接龙的时候要找最前面的数字。
教师讲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谁的龙接的对接的长。
第三层:对号入座
师: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读小学,他们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他们找一找坐位。
师:找座位是要3个小朋友坐一块的,看一看,他们3个小朋友为什么能坐一块?(5+4+1=10)
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检验)
(三)、活动总结:
师:下次我们再去区角里玩一玩今天没玩过的东西,好吗?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8
活动准备:
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
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p为pair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教师很少用语言告诉孩子该如何操作,而是用慢而精确的动作示范来让孩子了解操作步骤,这一点是符合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趋势的。同时需要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观察。)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
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三段体的教学方式是经典而有效的。首先老师具体让孩子了解工作的名称(例:"这是插座圆柱体"。),接着让孩子理解工作(例:"插座圆柱体在哪里"?),最后让孩子运用工作(例:"这是什么?")。孩子们通过三段体的学习,真正掌握了工作的名称。)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
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评析:蒙氏教具最终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用眼睛观察,用思维来控制操作,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每一个提示和所需的时间都要考虑到幼儿的思考。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的:
1.通过室内、室外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面积概念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计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热爱学校、保护校园环境的思想教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实际测量的方法,这节课就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在教室内外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你们想解决哪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在教室里测量“地面的长、宽和面积”、“课桌面的长、宽和面积”、“黑板的长、宽和面积”、“窗户的'长、宽和面积”以及“操场的长、宽和面积”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室内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测量
要求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两个项目进行测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
2.教师参与活动和引导
学生在实际测量时,教师要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并适当进行一些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疑问,如当学生提出黑板的长和宽不够量整分米时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量到最后不够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满5厘米的,分米数加 1,不满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个小组完成两项)
4.组织交流讨论
(1)在实际测量时,你是怎样选择计量单位的,为什么?你如何选择起点和终点?
(2)如果给教室的地板铺上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
三、室外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室内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去参加实际测量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各小组按规定的测量顺序到达测量地点,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
1.小组活动
活动一:选择相距30米左右的两个物体,先用步测的方法测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段距离,看看步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差多少?
活动二:选择100米以内的一段距离,先目测,再步测,然后用工具测量。最后比较目测和步测的结果与实际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各相差多少。
活动三: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组织交流讨论
用目测、步测和工具测量距离时,应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准确?
四、评价体验,活动小结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和小结,以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每小组写一份本次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比较、分析等。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四、。
反思: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1
一、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十册第31页内容,数学教案-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的统计,以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学生会自己统计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几种表格、卡片。
五、活动步骤
1、导入
师: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你们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呢?
学生发言。
师: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课前大家都做了一些准备,那么今天,我们就以“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进行探讨,看看能发现什么,能解决什么!
(出示课题: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2、新课
师:据老师了解,课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组参与了活动,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想展示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展示呢?
学生汇报。
师:那么,哪个小组想来介绍一下你们这次活动的过程?
学生各组汇报自己组上的内容,教师指定一组展示统计表,并汇报。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后汇报:
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
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
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
……
(师板书记录)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
(小组内讨论活动)
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所以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写,就像我们过去学习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师每组发一张表格)
名称
测量结果
用米作单位
长
宽
长
宽
长
宽
(学生立刻投入到活动中去,气氛活跃)
活动完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称质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同学们掌握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
(生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小组1:数学课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1:我们认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数学课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组表示认同)
2.猜体重。
师:大家来猜一猜我的体重是多少?
(生争先恐后的猜测)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师:告诉你们吧,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300克,谁能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出来?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觉得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学得很快乐。
生2:我不但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知道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3:我知道了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质量单位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颇有感想:
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比如:“称质量、猜体重”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2.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3.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关系,由学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点评
在这节课中,教师注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1.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比如: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学生单名数。复名数等词语。。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
3.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反思: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4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独立设计出自己想要图案。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案:
课前动手收集一些图案。
二、学生自主合作制作:
1.说一说
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案拿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觉得它美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2.找一找
学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笔,把自己所拿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圈出来。
3.画一画
老师可以取出一幅图片,将其中一幅,对折撕掉,指名生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三、检测达标
1.剪一剪
学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出一幅图案。
四、评比结束本课:
学生把自己设计图案拿出来,先小组比,选出优秀的图案,然后教师在评比出优秀的图案三份。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5
[教材简析]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用加和减(一)、(二)中学习的口算解决假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是学习本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是对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与巩固,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在场景图中安排了表演文艺节目、拍照、浇树、拾废电池等内容。每幅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对话以及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之后,还可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在拾废电池这项活动中,教材只给了三名学生拾的节数,把问题留给学生提。可见,假日小队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假日小队活动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
学生谈体会,教师赞许并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高兴吗?
出示课题假日小队。
[评: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很有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整体感知。
提问:观察假日小队的场景图,你看到春蕾小学的同学在假日里开展了哪些活动?
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浇树、收集废电池。
2.表演节目。
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一)。
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这些问题,再分组解决。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表扬:同学们善于思考、乐于合作,顺利解决了问题,真棒!
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二)以及部分文字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并让学生体会这是第19个节目就是连同这个节目在内共演了19个。提问:你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回答?(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表扬:同学们大胆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图以及文字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提问: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接着出示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提问: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图中找到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表扬: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是聪明的孩子
4.浇树。
出示浇树场景图,再相应出示对话和问题: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集废电池。
出示收集废电池情境图以及三个女孩的对话。让学生给这三个女孩分别取名字。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会解答吗?先想一想,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呢
[评: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小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适时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欢乐。]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假日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问题?
每个小组发一张活动统计表:
参加跳绳比赛的有12人
参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参加拔河比赛的有20人
学生A收集了27张图片
学生B收集了9张图片
学生C收集了30张图片
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也正确,评出冠军组。
谈话:想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正确解答。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评:把学习数学再一次和学生熟悉的'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数学,并使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竞赛形式的小组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小组内的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领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总结
谈话: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快乐。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先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再说给老师听一听。
[评: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愉快。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起到巩固、深化、总结的作用。]
[总评]
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2. 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3.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4. 教师的评价适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12-04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推荐】02-02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精】02-02
【精】小学数学活动教案02-02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热门】02-02
【推荐】小学数学活动教案02-02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热】01-14
【热】小学数学活动教案01-14
【荐】小学数学活动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