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准确地实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准确使用运算顺序实行计算,并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实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实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使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能够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德育渗透: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
实践体会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
2、列竖式计算
4、65×24=6、25×35=
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
(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总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
3、7×4、6=4、87×6、43=5、4×1、07=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0、85×0、08=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7
教学内容:
P34-35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3. 通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0”的.乘法
1. 让学生口算“0×5=?”,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引导他们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
二、探索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 解决“130×5=?”这个问题。
(1)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算法,并注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并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书写方法。对于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的方法,教师应该进行指导。
2. 解决“402×3=?”这个问题。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1和3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和交流。
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9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
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第六单元P71、P72"这月我当家"
【教学目标】
1、会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答题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情景引入
1、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的用来购买食品,共用去500元,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师进行总结。
(主要是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和方程思想。
2、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的40%用来购买食品,共用去500元,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总结。
本题与上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主要是找出解题的思路的相同之处。
a、理解40%的意义及百分数化为分数或小数
40%= = 40%= 0.4
b、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解题?
(学生的方程意识)
二、某种花生仁的'出油率约是42%,要榨1050千克的油,需要这种花生仁多少千克?
关注学生的不同的解题的策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方程意识。
三、小结:
1、上两题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方程意识的培养。
四、练习:
第72页,第2. 4题由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复习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画线段图来解。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3、用方程来求解。
与上一题的解题策略一样,要让学生理解40%的意义,一个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这个月购买食品的钱数是这个月总支出的),一个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这个月购买食品的钱数是这个月总支出的40%),表示的意义相同。重点在方程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2
教学目的:
1、在搭建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面容、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搭建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根据指令搭建立体图形
1、介绍游戏方法
(1)挡住学生祖母,教师搭建一个立体图形。
(2)根据自己搭的方法,发出指令,让学生搭。
(3)看看学生是否搭的.和教师搭的一样。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同做搭立体图形的游戏。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比如:“竖着摆3个,在最后面的不变价格的右侧放一个,在最前面的正方体的上面摆一个。
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搭立体图形。
3、同桌游戏
教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一个发出指令,另一个来搭,互相来做这个游戏。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活动进行
学生合作进行游戏,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
二、教师根据学生活动的典型操作活动,组织学生用这些典型方法进行操作活动。
1、自由搭
教师:你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完全一样吗?
同桌两人合作用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分别说说从下面、侧面、上面观察所看到的形状。
学生:有些时候一样,有些时候不一样。
2、看图搭
出示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
学生照样子搭,再和同桌交流,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所看到的形状。
三、全课总结
教师:在这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你都总结出了哪些好的经验?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小发现?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立体图形的形状,有可能是一样的,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平面图形和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指认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学生能在实践操作活动中逐步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3、在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多向思维,学生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量、描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认识周长
(一)感知周长
1、板书:长度
师:老师写了个什么词?
2、观察:教师演示一根塑料片逐渐变弯成封闭图形的过程。
3、揭示概念
(二)指认周长
1、师出示用铁丝围成的`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周长。
2、用线绳围封闭图形。
要求:
(1)围一围:同桌合作用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
(2)指一指:你所围成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3)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长?
(三)找找周长
1、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身边物体上的周长。
2、找长方体纸盒上的周长
二、实践探索,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一)测量周长
1、出示学具:半圆形学具
2、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学具的周长?准备选用什么工具?
合作要求:
(1)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2)测量并做好记录。
3、师生共同小结测量方法。
(二)计算周长
1、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提供各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计算它们的周长,校对。
(提供各边的长度)
2、(三角形和长方形拼成一个组合图形)
①独立计算 ②集体交流校对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课件演示
师:哪块地需要围的篱笆多?说说你的理由。
2、数学学习日记(机动)
我今天学习了周长,知道了封闭图形( )的( )叫做周长。我还学会了求一些图形的周长,如果是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先量出各条边的( ),再把它们( )起来。如果边长相等,可以用( )算。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4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教授教材第16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四第1~4题的口算方法,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口算运算。
教学要求:
本节课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口算运算。
教具准备:
教师需准备练习四第3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第16页的.复习题,并进行集体订正。
2、通过板书530 400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配合板书成:
3、引入新课,将400改成40。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8第(1)题,让学生比较530 40与上一题的不同点,并口算运算过程。同时指名学生依照口算过程在书上完成本题。
2、教学例8第(2)题,与第(1)题类似,让学生口算出计算过程,并强调30加80满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让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口算方法。
4、总结今天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待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方式进行口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2题,重点教授计算过程。
2、口算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一组一组进行口算,并问每组题里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时强调十位上相加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一百几十或一百。
3、教授口算练习四第3题的计算方法,出示第3题口算卡片。同时让每个学生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
4、最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的口算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算技巧,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将题目口头表述出来,明确条件和问题,并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
接着,我们可以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让他们解释为什么使用加法运算,并将算式和结果板书出来。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技巧,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十位上几十加几十满一百时的计算方法以及第二步需要使用的几百加多少的口算技巧。
最后作为课堂作业,我们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四的第二题目,巩固口算技巧。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时
16:00是下午()时
18:30是下午()时()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09-27
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12-12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精选20篇)02-16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精选16篇)07-24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6篇)01-13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6篇01-13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9篇03-11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精选6篇01-22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精选15篇)03-16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