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2、“单数”、“双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00以内的数目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
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xx。
(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xx.。
(3)9个十是xx。100里面有xx个十。
3、揭示课题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
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三、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
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
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比几大的数是xx,几比xx小几
的类型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数字
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
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教学关键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4+3+1=8
教学反思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一、复习: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l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l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l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
l连加算是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l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l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l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l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l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l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看图。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该怎样计算?
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l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l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l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l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3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
④“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
⑤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
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⑦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学第10页右图。
①(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②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③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
④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
3.整理小结。
(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
(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
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
(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
(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
三、巩固发展
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
(1)12页1
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
(2)12页1
①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
②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复习2、3的组成。
2.用小棒摆一摆1+1= 1+2=2+1=
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习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5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时,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2.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掌握“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铅笔,不同颜色的小圆片,课件。
教学环节拟设:
复习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小树都发芽了,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玩的可开心啦。瞧!天空中怎么也开出了朵朵鲜花呀……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根据你发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红伞比黄伞多几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三、分析,解决问题
1、一一对应法。
2、直接列算式法。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个)
答:红伞比黄伞多8个。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4、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举一反三
数一数,做一做
五、拓展探究(我是数学小专家)
老师拿了7个苹果要分给13个小朋友,够分吗?不够缺几个?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红伞:14个黄伞:6个蓝伞:7个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6 =8(个) 14—7 =7(个)
答:红伞比黄伞多8个。答:蓝伞比红伞少7个。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100以内的数。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一列数的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帅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3)一把花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那三把花生有多少个?谁能快速的数出来呢?学生尝试数一数。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它同学呢?组织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①两个两个的数。
②五个五个的数。
③十个十个的数。
……
教师补充: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三、应用拓展
(1)7接龙: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
①师生互动。
②生生互动。
(2)接力赛。你们能根据给出的数填写后面三个数吗?34,36,38,(),(),()。45,50,55,(),(),()。
(3)排顺序。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6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写有一个数,分别是13,11,15,14,16,12。现在请问同学们根据运动员胸前的数将他们排排队,看谁排的又快又好!学生活动。
(4)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利用小棒代替花生进行数数,同桌互相交流。
2、完成教材第23页第3题。教师指导:连续数数就是从这个数往后接着数。同桌两人一起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百,学会了数数,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8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0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通过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观察比较,归纳整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集中注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做动作。如:举起右手,指指眼睛,点点嘴巴2、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2、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用动手、动眼、动口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动感官,学习新课
1、动动你的眼睛,找一找(第1题)
(1)、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找一找,这些算式的非列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你能很快找到差是7、8、9的算式吗?说一说。
2、动动你的嘴巴,说说写写(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动动你的手,算算写写(第2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5、动动你的脑子,想想算算
A: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B: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C: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D: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各感觉的主动参与,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活动中。)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6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 6+5= 6+6= 6+7=
6+8= 6+9= 6+10=
2.( )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6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 6+8= 6+6=
11-6= 14-6= 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 6+□=15 6+□=16
13-6=□ 15-6=□ 16-6=□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5题.
3.11-6= 17-8= 18-9=
14-7= 15-6= 16-7=
4.9+4= 12-6= 7+5=
11-7= 6+8= 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
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习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师: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摆数字卡片。)
师: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一生上台摆卡片,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排队是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利用它的直观有序性引导学生对0~10各数进行排队,使学生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这11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出示小黑板)老师这儿有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一生上台演示)
[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童话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学数学教案《1.6.17 数学乐园》。]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种)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果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吗?(有)
[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习。(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放轻音乐,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同学表扬自己。)
[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投掷游戏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尽管投掷者寥寥无几,但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每个人都是评判员。就在这看似纯游戏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投进(或未投进)球的个数,并将这些数目用小圆片贴出来进行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专家评析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各项实践活动。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杨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宫游戏时,教师创设了给“数字娃娃”排队的游戏,设计了帮小白兔找家的童话情境;又如,做“对口令”游戏时,设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充分体现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年级儿童刚步入校门不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习的专注性、持久性也较差,怎样使儿童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较旺盛的学习情感呢?这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杨老师的这节活动课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
(2)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材安排的5个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就看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杨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地安排了5个活动,使学生不感到疲乏,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活动课,教师注意公平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数字星”等活动教师都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5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01-12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0-28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1-2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1-07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3-20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0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9-21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02-06
【热门】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