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精选1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三枝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
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
生1:发新书,大扫除。
生2:安排座位。
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高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
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
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
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
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
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
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
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么样?
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
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 积极参与,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
同组同学互相交流,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说一说。
(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课桌比讲台矮。
……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三、 体验相对、确定高矮
(教师手握三枝笔)
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
生:(随便猜一枝)
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四、 应用知识、开展探索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讨论交流,再反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 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 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3
学习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开放题的教学
学习资源
挂图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9月24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做了一盘鱼。(出示图片)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盘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想去打气球。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5-2=3+2=4-4=5+0=
4-0=5-3=4+1=3+0=
问题指向
预习先行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能力: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
(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数数,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有序的观察图,数数手口一致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在我们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你们说的真好,正好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实物投影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能用上数字吗?
(1) 生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2) 指名说。引导学生在序地观察并一一数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有序地排列。1-10也可10-1。可适当担些小问题:
(1)最小,哪个数最大。
(2)双数还有哪些,单数还有哪些?
(3)你还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引导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数字就藏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2、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看一看,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回家以后把今天学过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头大象 2只兔子 3个蘑菇 4只松鼠 5个汉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树 9只鸟 10只蝴蝶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
教学反思
《可爱的校园》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对10以内各数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故事情境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在观察情境图时,开始我没有限制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观察方法,同时体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物体最简单;然后利用同座之间互相说来取长补短,给学生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思维得到了发散和提高。在课的最后,我们一起观察教室学生们兴奋极了,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到处去寻找数学问题,收获很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5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 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7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说明: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鹏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伽俐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的快乐。课堂教学时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中,让学生读文思考:小猫为何钓不到鱼,这是全文的关键和重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探究活动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1
教学目标
进一步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具数;识田字格,能按要求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1—5各数;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联系与区别。(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美观地写出1—5各数)
教学重点
1—5的书写
教学难点
1—5的书写格式,2和3的书写。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一些玩具、主题图、1—5数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指名说
2、每说一种在练习本上用圆圈表示。
3、指导写1-5各数。
形象记忆:1象小棒 2象鸭子 3象耳朵 4象小旗 5象秤钩
要求学生对数1-5的.书写逐步达到整齐、匀称、熟练。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写数:理解题意,第一行,仔细数一数,认真写出数;
第二行通过观察发现要写涂色的三角形的个数。
2、练一练第2题:看数画线,画的方法不唯一,但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几节车厢/
(2)挡住的是第几节车厢?
(3)用数字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和3相邻的数是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各数的写法,请大家要注意认真书写。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整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数玩具是低年级小朋友所喜欢和熟悉的,我选取了这一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让学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图形来表示,再对图形抽象出数字,通过“直观操作―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的转变,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4○25○12○3
3、看图回答
○○△△□△□○□△☆△
一共有()△。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44
13223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3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1-2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2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0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11-13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24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教案01-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2-0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热门】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