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
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
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
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 克牌
(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 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数学问题就跟扑 克牌有关。你们都知道扑 克牌有四种花色,而每一种花色都有13张。(课件出示)A,2,3,4,5,6,7,8,9,10,J,Q,K。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
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
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
(二)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
冠军攻略
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
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
2、第一轮:6、8、9、12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
第二轮:3、5、4、8
(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
(设计说明:由扑 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
3、同学们一定很好奇,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地判断出这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并能很快地写出比例,其中有什么奥秘?其实老师是有冠军秘籍的,而秘密就藏在这些比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所写的比例的内项与外项,小组交流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
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三)练习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 2∶2.5和4∶50
2、如果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你会写吗?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
三、课堂巩固,练习提升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4:21和6:9 (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 (4)1.4:2和7:10
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课本46页第3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2=24:( ) ( )/15=4/5 1.5:3=( ):3.4 48:( )=3.6:9
四、实践活动题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 )和( )
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 ):5
(2)( ):1/3=1/4:1/6
(3)0.2:0.6=6:( )
(4)4:3=80:( )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 -列,第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3、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
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得出: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二、活动二:学生小结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三、活动三: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
四、活动四:游戏——摆子连线
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
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
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
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
活动五:全课总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板书设计:
位 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4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1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篇02-16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7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05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9篇)08-14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12-28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05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篇)02-06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