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2 15:18:04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

  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案点评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搭积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搭积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谁能按从大到小说说?

  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从左到右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右到左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是怎样化的?米与厘米,米与毫米间是怎样互化的?

  (2)练习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举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可捉高90(),教室长10(),小学生每小时步行4(),黑板长5(),火车每小时性80()。

  (2)练习书p87t3

  4、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独立完成p87t4、5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学校的三层楼高是11米。()

  (2)小明1分钟能走100米。()

  (3)一条路长4千米,另一条路长4000米,这两条路一样长。()

  (4)一辆货车在公路上每小时行56米。()

  (5)小英从家里到学校走了20分钟,他家离学校大约是1千米。

  2、应用题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675米。

  a:哪座桥长?长多少?

  b:这两座桥的长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喷气式飞机的9倍,火箭每秒飞行500米。火箭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练习

  天平的一边放了一个1千克的砝码,另一边放了5个苹果和两个100克的砝码,正好平衡。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p52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 ,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1页,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道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2、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眼睛观察,用手掂、用秤称,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测轻物品的重量,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天平、(大豆、图钉、2分币、橡皮等实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表演唱《小熊请客》。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来了,(屏幕显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带着礼物来了(屏幕显示小猫、小狗)。咦,它们怎么吵起来了。〔录音:

  "我的虾条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虾条重。"〕它们谁也不让谁。这时,电脑博士来了,(屏幕显示电脑博士)〔录音:别吵别吵,我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游览数学宫,小朋友,你们愿意去吗?〕

  电脑博士在数学宫中设了三个关,要小朋友闯关,比比哪组最先闯过去?

  二、逐层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比较物品的轻重,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1、看看说说

  (1)用眼睛观察:两块大小不同的橡皮,说说哪块重?

  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指出:我们不知道盒里装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观察,比不出它们的轻重,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2、掂掂说说

  (1)用手掂一掂: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一粒阿尔卑斯糖和2个2分币,说说哪个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提问:到底谁重?谁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3)学生讨论回答后,再听听电脑博士的话〔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用手掂,应用秤称一称。〕

  3、称称说说

  (1)认识天平。屏幕显示天平,并依次闪烁各部分及其名称。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盘一般放要称的,右盘一般放砝码。当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边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

  (3)比较物品的.轻重。

  学生跟着屏幕操作,左盘放一粒糖,右盘放2个2分币。观察指针说说谁重?

  (4)设疑:右盘放几个2分币,能使天平平衡?

  学生尝试操作,根据回答屏幕显示:1粒糖=3个2分币重

  (5)小结过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较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称物品的重量,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

  板书:

  "克"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第二层次: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1)1克有多重呢?(出示2分币)1个2分币约重1克,老师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个放在手上掂一掂。

  (2)刚才我们称出一粒糖大约等于3个2分币重,那么大约重几克?(3克)

  学生轮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们就把1个2分币当作一克的砝码,来称称物品的重量。(学生分组操作)

  A、称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盘放1个2分币,左盘放几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约重几克?读一读,小组轮流掂一掂。

  B、称15个图钉 学生操作:15个图钉大约重几克?

  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出:图钉有大有小,因此,15个图钉有的大约重7克,有的约重8克,书上告诉我们15个图钉大约重10克,这些都对。

  小组轮流掂一掂。

  C、称1支粉笔、1把小刀

  学生操作后交流,读一读,再轮流掂一掂。

  D、读一读,下面物品大约重几克。(屏幕显示:1本数学教科书大约重174克,1瓶墨水大约重156克)

  学生读后,师指出:如果还用2分币代替砝码称,要放174个或156个2分币,多麻烦,现在应用砝码来称(出示砝码)

  学生轮流掂一掂数学书、墨水瓶

  (4)完成

  40页的试一试

  游戏:猜一猜。采用拍读形式,让学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冻、旺旺煎豆,估测大约重几克,哪组最接近实际重量,奖品就归哪组。

  三、巩固练习,促进提高

  1、完成41页想想做做1、2、3两题.(第二关)

  2、思考题(第三关):屏幕重现动画,比比是小猫的虾条重,还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读包装袋上标的重量,板书:"g",并说明它也表示克。

  3、指导实际应用:学生读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装上标的重量,并掂一掂。

  4、课外作业:放学后,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总结,再揭情思

  (屏幕再现电脑博士〔录音:小朋友,你们好,今天你们学行可认真了。你们在数学宫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认识了克,学会了比较物品的轻重,但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识,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探索。小朋友,再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课件演示:

  2.小结: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 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0篇)05-2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2篇)05-2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30篇)08-0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2篇)06-1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0篇)04-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7篇)06-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17篇06-13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3篇)03-14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8篇)10-0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精选12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