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14 17:31:08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

  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

  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二、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秘密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发现的秘密说给同桌同学听。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刻,在此创设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观察,同桌交流

  3、发现规律,汇报:

  那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彩旗:一黄一红

  ①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②谁和他发现的一样,再说说。

  老师把你看到的贴出来,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黄,问:下边贴什么?贴个蓝的行吗?为什么?接着说下去,一黄一红,一黄一红……评价:他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③把老师贴出的一齐说说,师打节拍生读。

  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是这样)问:哪样?什么意思?总是这样,就是重复。

  ⑤追问:谁在重复?老师圈圈,画竖虚线,用手指黑板,一组一组出现,就是重复。

  师小结:彩旗是按照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你们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谁来完整的说说彩旗是按什么重复排列的。

  (训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完整的话语)

  (2)灯笼、小花方法同彩旗教学方法一样。(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灯笼是按照一紫一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后面两个呢?小花是按照一绿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问:中间两个呢?指一组生接着往后排。

  注意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出灯笼、小花的规律。

  (3)小朋友队伍:看,这些孩子在自己布置的教室里练习舞蹈呢!你从小朋友的队伍里发现了什么秘密?(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呢?(一女一男)

  小结: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刚才,通过观察,你们不但从彩旗、灯笼、小花中找到了他们颜色上的排列规律,从小朋友的队伍中找到了性别的排列规律。

  (4)不同颜色数量不同

  如果这样布置教室呢?

  你觉得有规律吗?读出来。问: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规律的?后边该是什么色的灯笼?

  (5)形状不同

  如果这样布置教室呢?规律吗?读出来。问: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规律的?后边该是什么?

  (6) 观察比较,这两组图形都有规律,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颜色的变化,还要注意到形状的变化,甚至还要注意数量的变化。

  4.那再和前面的小花、彩旗、灯笼比一比,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看起来,规律不是单一的,同一形状,不同颜色重复排列有规律,不同颜色,数量不同重复排列也有规律,同一颜色,形状不同,数量也不同重复排列还有规律,那我们就说,只要不断重复排列就有规律。

  三、操作中创造规律

  1.接下来,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创造出新的规律。

  听清要求: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出更新的一组规律。我们看看谁摆出的规律又漂亮又与众不同。

  2.同时指名到黑板上摆规律。

  汇报展示:

  (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拼摆出规律的图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四、练习中巩固规律

  导语:你们能够创造出这么美的规律,下面快来判断判断。

  1.判断,这是不是有规律的排列?

  讨论、交流

  评价:你们可真会交流。

  2.快想一想,这三组图形如果每组按规律排下去,哪组第6个是红色的?

  学生猜,老师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或问为什么?)

  五、作业中运用规律

  看书88页例1我们讲过了,例2说一说,89页例3和下边的做一做涂色。

  六、生活中欣赏规律

  1.我们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很多,谁能说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小班数学:吃吃玩玩(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标记把吃的和玩的分类。会说“XX是吃的,XX是玩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玩具:玩具车、娃娃等

  2.吃的:苹果、香蕉、橘子、果冻、酸奶、饼干

  活动过程:

  一、吃吃玩玩

  宝宝们,你们看,妈妈在我们的旁边给宝宝们准备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问:你刚才赶什么了?(学说XX是吃的,XX是玩的)

  二、学习分类

  现在妈妈想请宝宝们帮我一个忙,好吗?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东西。你们看妈妈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东西,请宝宝把这些吃的和玩的东西分开来。把吃的给嘴巴吃,把玩的给小手玩。(幼儿分类)

  宝宝门很快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让妈妈来检查一下,看宝宝们分的饿好不好。(如果有错,就请大家一起纠正)

  三、活动结束

  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做饭的阿姨今天也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小班教学活动《多彩的春天》

  活动名称:

  多彩的春天

  设计思路: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幼儿园的小花园里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开得正艳,在午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新奇的发现着,交流着。与季节相结合,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幻想,喜欢艳丽的色彩,所以我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说说心中春天的颜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装扮小花园的过程中,练习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VCR、画有线条的纸 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说说春天的颜色

  1、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幼儿园的花园里可真美丽,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是,王老师,认为春天是绿色的。你们猜猜为什么呢?

  幼:因为春天里有柳树姐姐是绿色的……

  师:恩,说的真好。

  小结:因为春天到了,绿绿的小草发芽了,所以我觉得春天是绿色的。

  2、那么你们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红色的,黄色的……

  3、幼儿相互讨论。

  师总结:我听到有的宝宝说春天是红色的,有的说春天是蓝色的,看来春天真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春天美吗?

  二、 装扮小花园

  1、师:看看我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你们来猜猜看

  2、其实这是老师的花园,黑黑的线是花园里的小篱笆。我在这块种上绿绿的草坪(边说边涂色,指导语:要让草坪长的满满的,可以有小白点吗?)你们帮老师想想花园里除了草地还会有什么?如:花丛,花丛会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3、师:可是,这么大的小花园王老师一人装扮,有点累。所以,我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帮忙。看,哥哥姐姐装扮的小花园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花园里种了什么呢?一起来看看VCR

  4、幼儿操作

  师:剩下的,请你们去用各种美丽的颜色来打扮你们的小花园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飞飞

  1、暖暖的春风出来,引来了蝴蝶姐姐,我们跟着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们的小花园吧。

  2、幼儿边做蝴蝶飞边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评:

  本次活动是在春天《小花园》的主题下进行的,这段时间我们利用午间散步、森林公园春游等等机会中,一起和孩子们找找春天里的颜色。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说说春天的颜色、装扮春天的花园、和蝴蝶姑娘一起参观花园。

  这三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目标所设置的,教师目标意识较强。在第一环节中,老师用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导孩子说说他们心中春天的颜色。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语言表达比较完整,基本能说完整话,如:“春天是**色的,因为…..”老师可以根据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适当的调整一下,在小结的时候可以加强为幼儿感受春天美的体验,如“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的,因为….春天是粉粉的红色的,因为…”但是在幼儿自由交流的环节,也许由于有客人老师在的缘故,讨论的气氛不是很热烈。在第二个环节中,由于看了VCR,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在装扮涂色中,孩子们的表现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环节中,老师应该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完成花园的装扮,这样孩子们才水到渠成的跟着蝴蝶姑娘参观花园。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结束活动的时候总是有着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着这些遗憾才让我们有不断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认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 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平衡与跨的能力)。

  ㈡ 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4、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⑴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㈢ 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㈣ 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再次让幼儿用夹子夹物,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并第三次进行颜色配对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4、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㈤ 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ldqu;空间与图形&rdqu;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认新知(语言表述 回归生活 练一练 折一折)

  2、学画垂直(无条件画 过直线外一点画 完成43页&ldqu;试一试&rdqu; 小结作图方法)

  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页例题图。

  从图中你能找到几条线?(学生可能找到很多,说的很乱。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我们所需要的)

  这些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4个)

  这4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垂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设计意图:由主题图入手,观察图中纵横交错的线,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识),发现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众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中间的文字,并思考:

  ①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线叫什么?

  ③你还知道了什么?(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叫作什么?)

  (2)讲解:&ldqu;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rdqu;。

  提问:如果把一条直线记作a,另外一条直线记作b,我们可以怎么说?

  讲解:&ldqu;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rdqu;。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讲解:&ldqu;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rdqu;

  让学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儿,并用符号表示出垂直。

  (3)寻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问: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

  特别强调:每块三角尺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边,所以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时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练一练: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作业纸)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从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构建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我觉得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且要相信学生能够发现。所以,在构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中发现对于垂直的最科学最准确的表述,学生会觉得那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感受成功学习的成就感。而学生自己发现的虽然深刻,但却是细线条,作为老师要把他们印象中的细线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设计了新知回归生活、科学判断是否垂直和动手折叠感受垂直的环节,即及时巩固新知又传递学习知识的过程方法。即受之于饵,又受之于渔。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纸)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画直线

  学生再尝试。

  (3)出示第43页的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自己先尝试,再请已经好的同学介绍(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识垂直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一个从表象到实体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过程和垂直与其他相交的不同之处(相交成直角),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总结作图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题。

  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个图形互相垂直的线段。

  2、出示桥湾小学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图,请你判断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讲解时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设计意图:第一题让学生在过去认识的图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线段,是运用新知重新认识旧知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徐长青所说&ldqu;让知识从缄默走向明确再回归缄默&rdqu;。第二题通过街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到怎样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数高,让知识回归生活、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四、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收获的?

  设计意图: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我们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俄皮痒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了解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数学知识仅仅是个载体,知识的生成过程才是学习的实质,才是学生该获得的精髓,才是数学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品质。教学不是实现给予与告之,而是探索的过程。

  板书设计:

  垂直

  过直线外一点作

  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足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具演示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教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

  (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

  (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

  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

  (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

  (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

  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

  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示图(右图)

  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

  (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 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 岸。

  试一试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 ,反动19次后杯口朝 。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活动二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

  试一试:(投影)

  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2、口算:

  3/533/722/5-1/51/42/3

  1/2333/51/3+1/261/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2+[50(25+47)][1178-12(84+5)]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引入新课: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学生列式: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生:除法和减法。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生: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6、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

  要求: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题目的运算顺序各是什么,然后进行计算。

  本练习的教学安排:学生先独立计算前两列的四个小题,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对比分步计算的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一次性约分这两种不同的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些?

  鼓励学生以后在计算中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计算第三列的两个小题

  此两小题由学生找出运算顺序之后独立计算,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计算中是如何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后作业:练习九第1---4题。

  第1题:读题后思考,你打算怎样来计算这几道题?(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第2题: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

  (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只有5层楼的高度)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

  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

  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81~84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 知识,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能力,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每个月的天数。

  2、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1)三球运行。(2)1999年—20xx年年历制成邮票形式。(3)“地球绕日”动画。

  2、学习报告单。

  3、小黑板。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年历(卡片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太阳大、 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2、揭示课题

  (1) 课件显示:(三球运行图)。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 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同时老师讲解: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板书:月),同时地球自转一周经过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关于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认识年历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根据具体日子回答)看年历卡片知道的。

  师:我们人类很早就对年、月、日有研究,并把它制成年历卡片,(同 时出示一张),这些年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

  2、观察年历

  师:请拿出你自己准备的年历卡观察。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 数一样吗?有哪几种情况?把你的发现填在学习报告单上。(同时显示1999年—20xx年的年历卡片)

  师:谁能用最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年都有12个月。

  师:回答正确。

  生2:我发现有些月是31天,有些月是30天。而二月有些年是28 天,有些年是29天。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3:我从学习报告单上可以看出:1,3,5,7,8,10,12这些月 份都是31天,而4,6,9,11各月的天数都是30天,二月的天数不一定。

  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3、课件显示学习报告单

  师:从这张报告单中我们发现:31天的月份有1,3,5,7,8,10, 12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大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小月。

  师: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 是小月?

  生: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生:7月前单数月是大月,8月后双数月是小月。

  师:注意7、8两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3、练一练(出示小黑板)

  (1) 一年有( )个月,其中大月有( )个,小月有( )个。

  (2) 1月、( )(5月)、(7月)、()、()、12月都是大月。

  (3) 5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6月30的.后一天是( ) 月( )日

  (4) 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5) 4月和5月共有()天

  (过渡)师:有7个大月,四个小月,还缺哪个月?

  生:二月。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年和闰年

  1、 认识平年和闰年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就不一 定,哪些同学的年历的二月是28天?哪些年的二月是29天?(板书:二月)二月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月。

  生: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8天。 生:20xx年 、20xx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2、 平年、闰年的制定

  (1)课件显示1996—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其中闰年一列显示为红色。

  师:这是一组连续的年份,其中闰年的年份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通常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看来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在这组年份任选一个闰年和一个平年的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除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师: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下面我们来看书上怎样制定平年、闰年的,把你学到的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通过自学,我知道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一闰。 师:你真会归纳。

  生:我知道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你已会自学了。

  师:请看科学家给我们的解释(一边演示课件“地球绕日”动画,一 边讲述有关的知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大约365天6小时,我们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过了4年就少算了一天(24小时),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称做闰年。由于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当做“6时”来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科学家是用“缺了补,多了减”的方法来调整平年、闰年的。(学生:“原来如此!”)

  3、平年、闰年天数的计算

  (1)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那么,你能很快算出一年有多少天?看谁的方法巧。

  (2)学生分组计算、讨论汇报:

  31×7=217(天)30×4=120(天)

  平年:217+120+28=365(天) 闰年:217+120+29=366(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

  二、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