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14 03:52:19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

  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总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

  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