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如:7名同学参观展览,门票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式:48×7,并说出怎样计算?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 6 8 3 7 4 5
×3 4 ×8 2 ×4 6
2. 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
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
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
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三、启思导疑
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
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
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136页复习第24、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二、复习复式统计表
1、出示本年级3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
______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别 数 班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
(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
(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
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
三、复习求平均数
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如果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
2、练习:
(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
(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
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较两人谁的表现好?第2题要求平均气温总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
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题、第25题。
第24题。
(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讲解:题中已知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题。
(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7个同学,第二组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2)要比较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
比较: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 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数 期种类 总计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计
连环画 8 16 15 6 0 24 32
童话书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书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
(3)从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
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
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华牌6天的销量分别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 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课后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示和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考虑、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身缺陷,扬长避短,不时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课后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公开课教案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学设计时,要预测同学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同学不容易理解,根据同学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身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战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公开课教案。
在设计新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战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同学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公开课教案时,为加深同学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同学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同学在操作实验中自身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课后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缺乏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时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和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战略,只有这样,才干更好地掌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同学为中心,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时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同学的发展需要。
在同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和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同学克服思维障碍,当同学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和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置发生的意外,使同学和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同学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同学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假如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和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同学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同学表示、教学的胜利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胜利和缺乏之处,研究发生缺乏的原因,考虑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胜利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和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发生的灵感,与同学发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公开课教案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置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同学的反馈
同学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同学为中心进行的,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同学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和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弥补,特别是在课堂上同学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时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身生长与进步,使自身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二)演示动画:复习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演示动画:1
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
教师提问:怎样求出 米花多少钱?
13.50.5
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练习: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结
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练习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标题#e#
(二)学习法则
引导讨论: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演示动画:2
3.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670.3 2.146.2
5.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练习
(一)根据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质疑调节
(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
五、巩固发展
(一)不要计算,说出下表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副标题#e#
(二)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地写出后面每栏中两个数的积.
(三)列竖式计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个长方形长是1.35米,宽是0.48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吨,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书设计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教案点评:
是小数乘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复习中通过动画演示,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和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