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情趣(抢答式复习)
1、 60÷10 = 600÷( )= ( )÷1 = 0.6÷( )
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用字母表示:a:b=a÷b=a/b)
(二)导目标
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分组自学目标1
(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1、导学法
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
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40 :360 2:18
3、质疑问难
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办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较呢?
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
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
40:360=40/360=1/9=1:9
2:18=2/18=1/9=1:9
5、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
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回答)
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目标。(出示目标)
三、分组自学目标2
1、出示问题:化简比
24:42 0.7:0.8 2/5:1/4
2、导学法
学法指导:
每组任选一题、分析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依据、组内总结方法
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
(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
14:21 = (14÷7) :(21÷7) =2:3
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
四、练习(课件)
1、化简比:
15:21 0.12:0.4 2/3:1/2 1:2/3
2、连一连
3、判断
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5、解决问题
五、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本课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 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3、 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二、应用题练习
1、 看图列式
(1) 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
(2) 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 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 怎样列式?
2、 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 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 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 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 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给定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并能根据解出的数据结合现实问题提出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审题,读懂表格和题意,列方程,体会方程是描述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结合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题目中的表格和题意,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这是问题的核心部分。
难点;正确的.构思出盘活资源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脑筋急转弯式的提问
三 教学流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回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二)新授
1 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课本第34页习题7.3的第2题。
长风乐园的门票规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初一(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长风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到50人,(2)班人数较多,有50多人,经估算,如果两个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如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购票人数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门票价
13元
11元
9元
2由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关系,讨论解题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设:初一(1)班有x人,初一(2)班有y人,由题意得
x=48
y=56
(三)展开
1在同学门解出问题的前提下再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假如一瓶饮料3元,空瓶回收价为13个1元,聪明的你能出一个点子盘活这1240元,让两个班的学生都有门票和饮料吗?请你简要说明一下你的好点子!
两个班104人作为一个团体购票,需要 1049=936 元,
节省了 1240-936=304 元,
买饮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后将空瓶收回,则回收价为10413 =8元,刚刚好!
反思:这是纯数学的思考方式,没有实际意义,饮料是进去后边玩边喝的,不应当像在完成任务似的在门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师(或班长)先垫上8元,同学们就能把饮料带进公园了,但不能随手乱丢,必须带到门口兑换(环保教育)。
2脑筋急转弯:
假如(1)班想要单独买票,请你帮他想出一个比较经济的购买方案:
简单说明
初一(1)班48人原想买48张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买51张票,每张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节省了 624-561=63元,更经济
至于多出的3张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无所谓
四 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数学知识?
(2)对你影响最深的问题是哪一个,你有什么看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80页“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并能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3)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4)引导学生找到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5)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多次质疑讨论,激活思维,开拓视角。
(6)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5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
师:在端午节那天人们一般的会举行什么活动?
师:那你们看过赛龙舟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赛龙舟好吗?
[在多媒体电脑中出示赛龙舟图。请同学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师:我们把9条龙舟分开逐条逐条来看。
出示一条龙舟:
提问:
①师:一条龙舟上共有几个人?表示几个9?
出示:2条龙舟
②师:2条龙舟上共有几个人?表示几个9?
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8条、9条龙舟
③师:那么3条、4条、5条、6条、7条、8条、9条龙舟上的人数,分别可以用几个9来表示呢?
出示:3个9、4个9、5个9、6个9、7个9、8个9、9个9
3、用袋鼠跳格的图来帮助我们算出龙舟上的人数。
[出示袋鼠跳格图。
师:袋鼠每跳一步是9格就表示一条龙舟上的人数,请学生独立将袋鼠跳格图完成。学生独立完成袋鼠跳格图。]
4、指名汇报填写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龙舟的条数和总人数。
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数的?”
[5、引导学生观察已填完整的数轴,发现每个方框中的数都是连续加9的规律。
提问:有了这个袋鼠跳格的图,我们现在随便点几条龙舟都能很快答出总人数了,那么9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3条呢?5条呢?8条呢?]
6、提问:从1个9到9个9,我们可以用什么简便的算式来表示呢?
师:你们会写吗?请你们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并填写出结果。
指名汇报,教师出示:1个9到9个9的.全部乘法算式。
7、为了使我们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我们给它们编乘法口诀。你们有信心编出来吗?
[同桌的两个学生讨论、交流,将编出的乘法口诀写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利用课本第80页例4中的表来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编口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清每一组算式、所编的口诀及意义。引导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及时进行补充、纠正。]
8、质疑:在编口诀的时候你们遇到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9、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出示:9的每一句乘法口诀
先齐读,再分组读、分男女比赛读。
[10、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方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也就是说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记忆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
11、师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真是太棒了,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一边读,一边记忆。
[学生各自试着记忆9的乘法口诀,自由读、自由背。]
12、检查学生记忆口诀的情况:
先全班背,然后指名背:谁能试着给我们背一背?
13、师:在学生背的过程中询问:背到“五九四十五”“六九……”不会了怎么办?
小结:是的,根据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我们就能把口诀很快地背出来的。
14、师:谁能说说“4×9”表示什么意思?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我们会背9的乘法口诀了,还要会应用,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有信心做出来吗?
[1、对口令游戏:
用双手表现出9的乘法口诀,同桌对口令。
2、列式计算:
①8个9相加得多少?
②8与9的和是多少?
③两个9相加是多少?
④两个9相乘是多少?
指名回答,先独立做,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对这4个小题进行比较。
3、解决问题:
①六一儿童节,每个小朋友要吹9个漂亮的气球,小明、红红、欢欢一共要吹几个气球呢?
②一张桌子摆9把椅子,8张桌子要摆多少把椅子?
③一本彩色故事书4元钱,一本彩色连环事5元钱,买9本故事书要花多少钱?]
四、总结评价,升华目标
1、你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发现了那么多藏在9的乘法口诀里的规律,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传统的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就安排了密铺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了解什么是密铺。本册教材中,通过实践活动继续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整个实践活动分为两个层次: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使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密铺概念,教材不再给出密铺的概念及图案,而是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6种平面图形(即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并提出问题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接着,让学生利用附页中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一种图形拼一拼、铺一铺,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铺、不能密铺(圆形、正五边形)的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找出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后,再让学生实际铺一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每次密铺的基础图形都是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同一种平面图形,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两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计算出每次密铺中不同平面图形所占的面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部分:
(1)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让学生从两组瓷砖中任选一组在方格纸上设计密铺图案,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这里的两组瓷砖,一组由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另一组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长边所在的高)组成,前一组密铺可以是用同一种基础图形将平面密铺,后一组密铺则是用两种基础图形密铺平面。
完成设计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也可以由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拼出。建议学生在画或拼摆密铺图案时,要有序地进行。
(2)综合运用有关密铺、面积等方面的知识,统计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的图案中,每种基础图形一共用了多少块,以及所占的面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图形,自由地设计密铺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由一种或两种基础图形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基础图形组成,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不要求),通过学生的创作及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进行美术创作的想像力,让学生体验自己创作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数学活动中,借助观察、猜测、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图案,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密铺图案,课上展示给大家,以此帮助学生复习已了解的密铺知识,从直观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搜集的图案可有多种,如由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一种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不规则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等。呈现图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密铺图案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
(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密铺平面时只用一种图形,比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同时出示该图形的彩色卡片并贴在黑板上),请你们猜猜看,哪种图形能用来密铺?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想像,然后再通过铺一铺等操作活动进行验证并获得结论。或者先让学生想一想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能够用来密铺平面,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形呈现相应的图形卡片,然后围绕学生说出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拼摆,找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并让学生任选一种可以密铺的图形铺一铺,上台展示并与大家交流拼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密铺的理解以及对图形性质的认识。
(5)在学生了解可以密铺的图形后,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密铺的知识设计地砖图案;也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铺。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砖、篱笆和围墙)、玩具、艺术(图画)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然后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让先设计完的学生数一数自己设计的图案中,不同的.基础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6)展示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有新意,激发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7)汇报交流之后,让学生进行更开放的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会继续安排有关密铺的内容,例如较复杂些的密铺、密铺的方法等等,因此在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图形能够密铺的条件(同一顶点的各个拼接图形角的和为360)会在中学的教材中介绍,这里就不需要让学生研究。
参考资料:
密铺的历史背景
1619年数学家奇柏(J.Kepler)第一个利用正多边形铺嵌平面。
1891年苏联物理学家弗德洛夫(E.S.Fedorov)发现了十七种不同的铺砌平面的对称图案。
1924年数学家波利亚(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发现这个事实。
最富趣味的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 Escher)与密铺。M.C. 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兰。他到西班牙旅行参观时,对一种名为阿罕伯拉宫(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十三世纪皇宫建筑物,其墙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尔人建造,而且铺上了种类繁多、美轮美奂的马赛克图案。Escher 用数日复制了这些图案,并得到启发,创造了各种并不局限于几何图形的密铺图案,这些图案包括鱼、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凭空想像的物体。他创造的艺术作品,结合了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另一种看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13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