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难点
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算理。
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准确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一组简单的计算题,如:25 + 36 =,36 + 25 =;12×5 =,5×12 =。
让学生计算后,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在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在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简便运算的方法,这些方法都与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有关。
(二)探究新知
1.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如:18 + 27 = 27 + 18,50 + 30 = 30 + 50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强调加法交换律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出示算式:(18 + 27)+ 13和18 +(27 + 13)。
让学生分别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再让学生举几个类似的例子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
讲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回顾导入部分乘法算式的特点,再次强调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 b×a。
乘法结合律
出示算式:(25×4)×5和25×(4×5)。
让学生计算并比较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 = a×(b×c)。
乘法分配律
出示算式:(12 + 8)×5和12×5 + 8×5。
让学生分别计算这两个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相等。
通过实际例子,如:有两个小组,每组分别有 12 人和 8 人,每人要发 5 本书,那么总共要发的书的数量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先算出总人数再乘每人发的书的数量,即(12 + 8)×5;另一种是分别算出两个小组要发的书的数量再相加,即12×5 + 8×5,从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填空:
35 + 42 = 42 +( ),运用了( )律。
(28 + 36)+ 64 = 28 +( + ),运用了( )律。
125×8 =( )×125,运用了( )律。
(13×5)×2 = 13×( × ),运用了( )律。
(25 + 12)×4 = ×4 + ×4,运用了( )律。
简便计算:
45 + 78 + 55
236 +(64 + 79)
25×37×4
8×(125×13)
15×(20 + 3)
38×17 + 62×17
2. 提高练习
简便计算:
99×25 + 25
101×87 - 87
25×32×125
36×98
18×125 - 125×10 - 25×8
解决问题:
学校购买了 45 套桌椅,每套桌椅包括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每张 128 元,椅子每把 72 元。购买这些桌椅一共花了多少钱?
一个游泳池长 50 米,宽 25 米,深 2 米。如果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那么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2. 提问学生:你觉得在进行简便运算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3. 引导学生总结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等。
(五)作业布置
1. 基础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2 + 95 + 68
158 +(42 + 97)
25×43×4
9×(125×81)
18×(30 - 5)
45×23 + 55×23
2. 拓展作业:
简便计算:
56×102
78×99 + 78
36×11 - 36
25×(40 + 4)
125×32×25
解决问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80 千米,行了 3 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 200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一个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 360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 倍。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举例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运算定律的内涵和本质。在练习环节,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了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指导。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小组的合作效果不太理想,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一组简单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直接计算。
25 + 36 =
36 + 25 =
12×5 =
5×12 =
2. 提问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简便运算的方法,这些方法都与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有关。
(二)探究新知
1.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 1:李叔叔上午骑了 40 千米,下午骑了 56 千米,他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列式计算:
方法一:40 + 56 = 96(千米)
方法二:56 + 40 = 96(千米)
提问学生:这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吗?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例子,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教师总结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出示例 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 88 千米,第二天骑了 104 千米,第三天骑了 96 千米,他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
方法一:(88 + 104) + 96
先算括号里的:88 + 104 = 192,再算192 + 96 = 288。
方法二:88 + (104 + 96)
先算括号里的:104 + 96 = 200,再算88 + 200 = 288。
提问学生:这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吗?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例子,发现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师总结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2.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 3: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已知每组有 4 人,一共有 25 组,求总人数,可列式为4×25 = 100(人)或25×4 = 100(人)。
提问学生: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例子,发现规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教师总结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
出示例 4: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已知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桶水,求总共要浇的桶数,可列式为(25×5)×2或25×(5×2)。
先计算(25×5)×2 = 125×2 = 250(桶),再计算25×(5×2) = 25×10 = 250(桶)。
提问学生: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例子,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教师总结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
出示例 5: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已知每组有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 25 组,求总人数。
方法一:分别算出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相加。
挖坑、种树的人数:4×25 = 100(人)
抬水、浇树的人数:2×25 = 50(人)
总人数:100 + 50 = 150(人)
方法二:先算出每组的总人数,再乘组数。
每组的总人数:4 + 2 = 6(人)
总人数:6×25 = 150(人)
提问学生:这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吗?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例子,发现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教师总结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3. 简便运算
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如:
25×44
观察发现 44 可以拆分成4×11,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 25×4×11 = 100×11 = 1100。
125×88
观察发现 88 可以拆分成8×11,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 125×8×11 = 1000×11 = 11000。
36×98
观察发现 98 接近 100,可以把 98 写成100 - 2,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 36×(100 - 2) = 36×100 - 36×2 = 3600 - 72 = 3528。
56×101
观察发现 101 接近 100,可以把 101 写成100 + 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 56×(100 + 1) = 56×100 + 56×1 = 5600 + 56 = 5656。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75 + 201
46×12 + 54×12
99×38 + 38
25×32×125
3600÷25÷4
78×102 - 78×2
(四)课堂小结
1. 提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强调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8×29 + 38
125×72
45×99
25×(4 + 8)
87×101 - 87
36×98 + 72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来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运用时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 使学生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难点
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抽象概括。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看,这是我们学校的体育活动场景,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例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加法交换律
解决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式计算:28 + 17 = 45(人)或 17 + 28 = 45(人)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28 和 17 的位置交换了,但和不变。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教师提问:像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完吗?
小组讨论: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2. 教学加法结合律
解决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计算:(28 + 17)+ 23 = 68(人)或 28 +(17 + 23)= 68(人)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小组讨论: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三)巩固练习
1. 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4 + 78 = 78 + 34(加法交换律)
(25 + 73) + 27 = 25 +(73 + 27)(加法结合律)
125 +(75 + 36) =(125 + 75)+ 36(加法结合律)
45 + 82 + 18 = 45 +(82 + 18)(加法结合律)
2.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 + 14 + 186
=(425 + 186)+ 14
= 611 + 14
= 625
75 + 168 + 25
=(75 + 25)+ 168
= 100 + 168
= 268
245 + 180 + 20 + 155
=(245 + 155)+(180 + 20)
= 400 + 200
= 600
67 + 25 + 33 + 75
=(67 + 33)+(25 + 75)
= 100 + 100
= 200
(四)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 1、2、3 题。
2. 思考:减法和除法有没有类似的运算定律?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究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举例、讨论等活动,自主发现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多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包括利用运算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学会在运算中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运算律的应用
识别并构造便于简便运算的形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复杂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准确识别可简化的计算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算律示例及练习题
实物教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直观演示
简便运算技巧手册,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生活小故事,如购物结算时如何快速算出总价,引出简便运算的重要性。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复杂计算经历,讨论如何能让计算变得更简单。
二、新知讲授
1. 介绍运算律
逐一介绍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结合实例说明其含义。
使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展示运算律在简化计算中的应用。
2. 示范例题
选择几个典型例题,如“99×87+87”,“25×(40+4)”等,逐步演示如何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强调解题步骤:观察算式特征→选择适当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实践操作
1. 分组练习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练习题卡,题目涉及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
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惑。
2. 分享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及发现的简便方法,鼓励不同解法展示。
教师点评,强调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和正确性。
四、巩固提升
挑战题:设计几道稍有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简便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快速估算、合理安排时间等。
五、总结反思
回顾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简便运算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进步点和待改进之处。
作业布置:设计适量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六、课外延伸
推荐数学趣味读物或在线资源,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简便运算技巧和数学奥秘。
提议建立数学学习小组,定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促进提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应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中的简便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体验数学运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分配律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
学会识别和利用数字特点(如零、一、接近整十整百的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简便运算规则解决复杂问题。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选择最优解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简便运算的示例、动画演示。
实物教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直观展示数学规律。
练习题卡,包含不同难度层次的简便运算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赛计算速度的故事,引出简便运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加、减、乘、除的基本法则,为学习简便运算打基础。
二、新知讲授
1. 加法简便运算
展示例题:如25+37+75,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加25和75得到整百数,再与37相加。
引入概念:讲解加法交换律(a+b=b+a)和结合律((a+b)+c=a+(b+c)),并举例说明。
2. 乘法简便运算
实例分析:如25×48,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将48拆分为40+8,再分别与25相乘后相加。
深化理解:讲解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和分配律(a×(b+c)=a×b+a×c),通过实例加深印象。
3. 特殊数字的运用
强调技巧:介绍如何利用0、1、10、100等特殊数字进行快速计算,如任何数与0相乘结果仍为0,任何数与1相乘结果不变等。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尝试找出并应用特殊数字简化计算。
三、巩固练习
分组练习: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发练习题卡,包含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题目,鼓励讨论交流,共同寻找最佳解法。
上台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强调简便运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拓展提升
思维挑战:提供一些稍复杂的题目,如含有括号、分数的简便运算,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生活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简便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计算总价、时间管理等,增强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反馈
总结回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简便运算方法和技巧,强调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自我评价: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哪些地方感觉困难,需要如何改进。
教师寄语: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享受简便运算带来的乐趣。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简便运算题目,鼓励尝试一题多解。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简便运算解决的问题,下次课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简便运算方法,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简便运算方法。
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并选择最合适的简便运算策略。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实物投影仪。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一堂课的前半段)
1.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赛算题的故事,其中一只聪明的小狐狸利用简便方法快速完成了计算,赢得了比赛。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小狐狸用了什么秘诀吗?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简便运算。
2.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规则,为学习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二、新知探索(持续进行)
1. 认识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a+b=b+a”的规律,鼓励学生尝试自己举例说明。
加法结合律:介绍“(a+b)+c=a+(b+c)”的概念,组织小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加深理解。
乘法分配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物分配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a×(b+c)=a×b+a×c”的原理,并尝试动手操作验证。
2.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数学卡片,卡片上写有不同类型的数学算式,要求小组合作,选择最合适的简便运算方法完成计算。
汇报分享: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及结果,教师点评,强调简便运算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分析。
三、巩固练习(持续进行)
1. 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练习题,包括直接应用简便运算规则的题目和需要判断并选择运算策略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 游戏环节:“数学小侦探”游戏,教师出示一系列看似复杂的算式,学生需迅速判断并指出能否应用简便运算,最快且正确的小组获得奖励。
四、总结提升(约一堂课的后半段至结束)
1. 知识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简便运算方法,强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2.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习的简便运算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简化计算?鼓励学生课外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3. 作业布置:设计几道综合运用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并写下解题思路。
五、板书设计
标题:简便运算的奥秘
关键点: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示例与练习(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特别是学生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以便在后续教学中做出相应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评价。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总结:(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8
教学内容:
P20: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5、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6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并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1.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并能选择最简捷最适合的解题方法。
2.体验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简便性。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以一首诗开启今天的数学课堂,《钱塘湖春行》,教师配乐朗诵。
读完此诗,你有没有感受到春的气息,春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也是郊游的季节。这个春天,我们去了科技馆与人民公园,我们马上还要去银川研学旅行了,在去之前我们先解决一些隐藏在这次旅行中的数学问题,你有信心来解决吗?
问题一:
1.出示例题:四年级有102名师生要去研学旅行,平均每人的费用25元,那么师生这次旅行共需要多少钱?
①指明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询问怎么列式?为什么用乘法?②要求:学生独立计算之后,再与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③师巡视收集不同算法。(关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情况。)
2.展示交流算法。(算法预设如下)
A:笔算
1 0 2
× 2 5
5 1 0
2 0 4
2 5 5 0
B:口算
100×25=2500(元)
2×25=50(元)
2500+50=2550(元)
C:乘法结合律
25×102
=25×(2×51)
=25×2×51
=50×51
=2550(元)
D:乘法结合律
102×25
=102×(5×5)
=102×5×5
=510×5
=2550(元)
E:乘法分配律
102×25
=(100+2)×25
=100×25+2×25
=2500+50
=2550(元)
通过刚才咱们用多种方法求解102×25我们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阐明理由)
教师板书102×25
=(100+2)×25
=100×25+2×25
=2500+50
=2550(元)
答;师生这次旅行共需要2550元钱。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如果我把题中条件稍加改动,你还会不会算?
师改题104人,,每人25元。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6.总结:一个接近整百却大于整百的数乘另一个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百数加一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从而让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问题二:
我们继续往下研究。
1.在102人中有4位是教师,学生自由98人,这些学生应交多少钱?指名读题列式。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算法。
展示交流算法。(算法预设)
98×25
=(100-2)×25
=100×25-2×25
=2500-50
=2450(元)
答;这些学生应交2450元钱。
3.如果我把题中条件稍加改动,你还会不会算?
99人是学生,每人28元,一共多少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总结:一个接近整百却小于整百的数乘另一个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百数减一个数的差乘另一个数。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从而让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问题三:
继续往下挑战
1.去春游的学生中有36人是四年级(2)班的学生,四年级(2)班的学生应交多少钱?
要求:学生自由读题,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展示算法。(算法预设)
A:36×25
=(4×9)×25
=9×(4×25)
=9×100
=900(元)
B:36×25
=(40-4)×25
=40×25-4×25
=1000-100
=900(元)
3.通过刚才咱们用多种方法求解36×25我们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阐明理由)教师板书
36×25
=(4×9)×25
=9×(4×25)
=9×100
=900(元)
答:四(1)班学生应900元钱。
4.总结:如果是特殊数25乘另一个数,可以把另一个数拆分成4乘几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结合律来计算,从而让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二、巩固反思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想知道大家为什么能算的又快又准确,有没有什么技巧与方法,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①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可以将这个数写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会使计算简便。
②如果是特殊数25(或125等)乘另一个数,可以把另一个数拆分成4乘几(或8乘几)的形式,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会使计算简便。
一次简单的出游,竟然隐含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但都被我们的数学小能手们一一解决,大家说学好数学有没有必要?学好数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乘法简便运算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10
教学内容:
P2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 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 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谁是我的好朋友?
老师说出一个数,你说出另一个数,我俩说出的数的积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积各是多少。抢答:25、125、 99=?0.98=?10.2=?
(意图:通过游戏提高对乘法简算特殊积的关注,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作好准备。) 刚才同学们说的数都有意图与我的数凑整,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 提供数据 编题复习
1、 出示一组特殊数据,选择其中的一些数进行自由编题,要求:根据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定律编出不同类型的题,越多越好。
课件出示:2.5、12.5、0.4、19.9、80、6.7、1.02、3.3
生自由编题,师巡视找出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题并做一定指导。
2、 反馈所编算式(板书),提问:你是依据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编题的?
2.5×80×0.4
2.5×12.5×80
12.5×6.7+12.5×3.3
2.5×4.4
12.5×1.02
80×19.9
随机复习三种运算定律及公式(板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依据: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还有不同情况的简便运算吗?一一反馈板书
刚才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编的题目很好,请你与同桌进行交流分享。
3、 解题后小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
(1)、审题:看清题目有什么特征,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转化:合理地把一个因数分成两个数的积、和或差;
(3)、运算:正确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检查:解题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观察数字特征和式题结构特征,以正确判断是否能运用运算定律。通过计算,回顾了小数简便运算都是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凑整,通过口算使计算简便。
二、 魔术变身 加深理解
1、 在学生所编原始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编,老师改编、指生改编,指生反馈。 随机讲解达成目标。(板书)
2.5×80×0.4
2.5×12.5×80 2.5×12.5×0.32
12.5×6.7+12.5×3.3 12.5×13-12.5×5 12.5×11-12.5
1.25×67+12.5×3.3
2.5×4.4 2.5×4×1.1 2.5×(4+0.4)
12.5×1.02 12.5×5.6 12.5×20.1
80×19.9
2、解题过程中随机小结:
(1) 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2)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往往解决一道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观察中思考,选用优化的解题策略不但正确率高,而且能为我们节约许多时间。
(3) 利用积因变化规律进行变形,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始终一样是利用简便运算的定律。
三、 灵活运用 提高能力
1、 我来当当小医生(典型错误情况)学生现场做题中来
2、 灵活运用大比拼(练习纸)
(一) 第一回合。(只需写出关键步骤)
(1)3.5×13×2 (2)125×8.8
(3)2.8×3.7+ 2.8×6.3 (4)(2.5-0.25)×4
(5)7.3×0.99 (6) 4.5×10.2
(7)7.8×99+7.8 (8)2.5-2.5×0.6
(9)6.8×0.41+0.59×3.4×2 (10) 0.25×1.25×32
(意图:综合练习,检测学生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熟练性和灵活性。)
(二) 第二回合。(提高题)
(1)3.6×4.7+36×0.53 (2)2.4×1.8-4.8×0.4 (3)0. 9999×1.3—0.1111×1.7
3、解决问题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来,甲车每小时行4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5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和自己比你哪方面有了提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
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X4
1.25X0.8
32X25X4
0.5X
0.5X1.01
125X18X8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X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X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Xb=bXa(aXb)Xc=aX(bXc)(a+b)Xc=aXc+bXc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X46X4
47X8X125
48X99
54X61+61X46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X1.2
1.2X0.7
(0.8X0.5)X0.4
0.8X(0.5X0.4)
(2.4+3.6)X0.5
2.4X0.5+3.6X0.5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X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X为什么X
4.: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新授。
学生尝试计算。
0.25X4.78X4
=0.25X4X4.78
=1X4.78
=4.78
0.65X
=0.65X(+1)
=0.65X+0.65X1
=130+0.65
=130.65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X0.125X4X8
3.2X1.25
0.5X0.46+0.5X0.54
2.5X99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13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买一套运动服(113元)和一个书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讨阶段。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独立探索地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彼此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全面地判断。
①每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
②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地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归纳出多加几,减去几;先凑整,再相加这两种方法。
在教学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原型来揭示算理,探究规律。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时,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减几,加上几这个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动,并且在课堂中展示这个活动: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钱包花了97元,妈妈怎样给钱呢?由老师扮妈妈,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一百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这里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减法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原型。再引导学生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65-100+3,从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
三、拓展问题领域,重构知识体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所以在学完了新知以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选择了三种物品(钱包97元,旅游鞋198元,录音机236元),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用500元钱去买钱包和旅游鞋,还剩多少钱?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3+305=873+300-5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通过尝试,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运算》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简便运算复习》的教案设计04-30
《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总复习教学反思05-06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教案(精选23篇)01-16
“数的运算”总复习建议04-30
“数的运算”总复习建议 论文04-30
总复习数的运算教学反思04-29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设计参考04-30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