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处理练习一第1——3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米与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出示例1情景图,看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拿出课本先估计它的长、宽、厚,再进行实际测量,当整厘米数不能表示时,引出毫米,接着具体量一量1毫米有多厚,再出示电话卡等让学生观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体验1毫米的长度实际,并形成直观形象。
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学具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 1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得到的是整厘米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
(3)情境导入:出示例1情景图。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一起来吧。通过操作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2、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补充形成这节课的自探提示,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看书测一测、量一量、想一想,你一定会有很多发现。自探提示:
(1)通过观察与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你发现了什么?
(2)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表示?
(3)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4)请你说出生活中长或厚大约1毫米的东西。
3、学生围绕自探提示进行自学。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同桌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
2、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由此引出毫米。差生汇报,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教师演示测量课本的长、宽、厚的方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
3、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并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鼓励有多种思考方法。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4、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上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
1毫米的长度。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可以用毫米来表示。生汇报: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卡的厚度等。教师及时评价。
(3)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学生评价,教师小结。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知识,把你认为重点的记一记,同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理解的或是还要了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2分钟)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4、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毫米的认识,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毫米=10厘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相关文章:
“三疑三探”教案示例04-25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疑三探教案04-26
三疑三探的学习心得体会05-06
月球起源探疑04-29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三疑三探教案04-25
白马寺寺名探疑05-03
高三数学上册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