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22 16:13:5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基本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课后习题:要求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练习。

  1、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2、找规律填数。

  (1)20xx 20xx 20xx()()

  (2)1200 1100 1000()()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3、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5、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比较分数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028+998= 20xx-619= 1830= 96060= 0.37+0.73=

  1.4—0.5= 0.30.04= 80.01= 2.29229= 82+62=

  += 20-1 = = 1 = 9.1 =

  0 = 12.2+8%= 812.5%= 50%= 101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00-(287+365)71799+717 20xx-172832

  88434+1721 1593-[(4419+44)5] 125208050

  139+159+179 1040.25 0.32+11.7+4.68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求体积部分,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强调选取有用信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10题。

  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4、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完成。

  评讲: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5、练习三第11题。

  此题既可以用外圆柱体积减内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圆环的面积乘高。

  (3)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中未做完的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特别关注

  练习三第4题,在教学中必须应该特别关注。

  关注理由:

  1、有多余条件,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道题中出现两个圆柱体的高,分别是花坛的高0.8米和花坛里面填土的.高0 。5米。学生该如何合理做出选择呢,关键要通过问题来思考。因为问题是求“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所以应该选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这条数学信息。

  在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上“0.8米”这个条件下,可以怎么改变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问花坛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花坛中空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有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契机。

  一般习题中的数据是用阿拉伯数字呈现,可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这里隐含着一个极易被学生忽视的数据“两个”。其实,配套的插图中也明显绘制出了2个花坛,但在做题中许多学生仍旧会出错。所以,应抓住此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如在做这类习题时,建议首先将单位圈出来,以确保列式时单位统一。还可以将问题划横线,以提醒自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学生巧解

  ——巧求削去部分的体积

  今天,全班同学做这样一题:一块长方体木块体积是20立方分米,它的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现在,将它削成一个的圆柱体,求削去的部分是多少立方分米?

  我因为做得既对又快,最终获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同学们巧妙。

  同学们的解法是先求长方体的高(即圆柱体的高),用20÷(2×2)=5分米,然后求圆柱体的体积,列式为3.14×(2÷2)2×5=15.7立方分米,最后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0—15.7=4.3平方分米。

  而我在做这一题时,想起上学期在正方形中画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157/200的结论。因为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直径乘高,而长方体和削成的圆柱体高相等,所以削成的圆柱体体积也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157/200。所以直接用20×(1—157/200)也等于4.3立方分米。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习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习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9-27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4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09

(精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9-19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经典】08-29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篇)01-09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02-08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8篇)07-0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