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7 13:57:5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精]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精]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加强独立思考,学会与同伴的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难点: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教学媒体:

  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

  百数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口算:

  30+17= 67+10= 16-()=9

  17+30= 67+20= 22-()=8

  42+20= 67+30= 32+()=42

  20+42= 74+20= 58+()=72

  50+49= 64+30= 76-()=70

  49+50= 54+40= 55+ ( )=60

  教学流程:

  一、旧知复习

  填空:

  (1)45相邻的整十数是()

  (2)一个数加倍后是100,这个数是()

  (3)个位、十位上都是2的两位数是(),比它大30的数是(),比它大3的数是()。

  (4)39和46之间的数有()

  二、新知探究

  1、揭示学习内容:

  师:今天我们将研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如何计算37-20=?

  3、交流汇报:

  生1:我在数射线上算,先找到37,再往前数20格,数到17,所以37-20=17

  生2:我在数龙上算,先找到30,再减去20,剩下10,再加上7,所以37-20=17

  生3:我在百数表上算,先找到37,再往上数2行,就是减去20,数到17,所以37-20=17

  生4:我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算:先摆十位上3,个位上7,再减去十位上的.2,就是17.

  …………

  4、试一试:

  39-20= 28-10= 61-40= 75-50=

  师:通过刚才的试一试,你们发现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怎样计算?(讨论)

  生:十位相减,个位不变。

  三、练习提高

  1、算一算:书本P27/ 5

  2、算一算:P27/ 6 (小小计算屋)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算一算:P27/7

  64+30= 45+20= 81+10=

  64-30= 45-20= 81-10=

  师:小朋友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看清计算符号。

  四、总结归纳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你还有什么问题?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写出计算过程:81-10= 48-20=

  计算:57-20= 48-30= 78-50= 98-40=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十位相加(减),个位不变

  注意:看清符号

  教学反思:

  (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看图正确地说出图意。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看图说图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媒体:口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的分与合

  一、复习连加连减。

  板书:6+1+2= 2+4+3=

  6-2-3= 10-4-4=

  1、直接说得数。

  2、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2+4+3=和10-4-4=计算这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2+4+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4-4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3、连加连减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二、体验感知

  乘车情景:

  小朋友们学得真棒,邵老师带大家去乘小火车。

  看,小火车开来了。

  (一)先加后减

  1、车上有多少乘客?(3个)

  2.小火车到站了,发生了什么?(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

  3、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明2~3人说。

  原来车上有3人,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3+4-2=5

  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呢?5呢?

  5、这个算式跟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谁来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

  6、揭题:对,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板书:加减混合。齐读。

  7、这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1)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名说。

  (3)归纳:先把前两个数字的得数算出来,再和第三个数字相减。

  (二)先减后加

  1、多媒体出示:看小火车又到站了,仔细看,发生了什么?

  (下去了1人,又上来了2个)

  2、请你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名2~3人说。

  原来车上有6人,下去了1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自己轻声地说一说。

  3、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6-1+2=7

  6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2呢?7呢?

  4、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前后说一说。

  (2)指名说。

  5、比较一下,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6、归纳: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只要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都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7、小组讨论:加减混合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师板书“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8、归纳: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应用

  1、模仿练习:乘车游戏。

  要求:摆学具,讲故事。

  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说。

  2、书P36/3

  3、看卡片,说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那就试试你们的新本领吧!(学生口头说说计算过程)

  5—3+4 3+6—7 8—5+3 2+8—9

  4、师:停车场里又出现问题了,汽车怎么开不走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对钥匙吗?

  (1)师:汽车开走了,却留下了问题,问什么这两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数却不一样呢?

  (2)在做题目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看清符号)

  5、送信游戏:争当合格邮递员。

  (1)将自己的信送到合适的邮箱。

  (2)师生共同检查。

  四、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计算时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看图列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计算

  3+4—2=5 6—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汇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准备:口算:

  79-6= 96-82= 83-17= 39-38= 90-84=

  47-32= 40+12= 95-87= 97-38= 1+16=

  80-37= 19+0= 62+34= 97-21= 67-26=

  52-30= 47-20= 84-10= 47-30= 66-60=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的景色很漂亮,小亚他们去郊游了,你们说说去郊游要注意什么?准备些什么?

  (学生交流)

  请看,小亚他们要做什么准备:(出示电脑课件)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画面上你们知道些什么?同桌说说。

  二、观察统计:

  1、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一年级1、2、3班一起坐车去郊游,出示以下信息:

  1班29人;2班29人;3班28人(图片信息)

  “每人发一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文字信息)

  2、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29+29+28

  (2)、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以往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象这样算式是连加。计算时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加减混合计算的策略,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情况,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

  (4)、电脑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连加的计算过程,并比较几种方法的异同:

  a、

  2 9 5 8

  +2 9 +2 8

  5 8 8 6

  计算时也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个位满20向十位进2

  b、

  2 9

  2 9

  + 2 8

  8 6

  c、

  29

  + 29

  58

  + 28

  86

  (5)、完整解题:小亚他们一共需要86个面包。

  (6)、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

  (可以把29+29+28看作30+30+30-4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我们也去春游,一年级1班有26人,一年级2班有25人,一年级3班有34人,共有多少人去春游?试着帮忙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

  如果租45座的旅游车,需要租几辆?

  2、小朋友真聪明,小胖带来了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笔算 课本第41页/2

  说说通过练习你的收获,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课本第41页/3,也是有关连加的计算,你能根据算式编有关的情景吗?(选一题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计算连加时的几种竖式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27+15+48= 63+17+13= 28+39+12= 67+7+26=

  板书设计:

  连加

  29+29+28=86

  教学效果的反馈: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4+2+1读作:4加2再加1,表示把4、2、1这三个数合起来。

  8-3-1读作:8减3再减1,表示从8里面去掉3,再去掉1。

  教学反思:

  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要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5+3=46+2=42+5=25+4=

  35+30=46+20=42+50=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1)创设情境:班级图书角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算式:35-2。

  (2)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如果口算不出来,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

  (3)汇报交流。

  预设:

  ①用计数器算。

  指生当小老师来拨计数器计算,教师问题引领:35怎么拨?35-2从哪减呢?

  (要从个位上去减。)

  为什么这个2要从个位上去减呢?

  (2表示2个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请大家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把刚才拨珠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请小朋友们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说一说怎么算35减2的。

  孩子们,看你们多棒呀,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算式转化成了一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答。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两位数减整十数。

  (1)提问: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尝试列式并解决。

  (3)交流汇报:

  ①拨计数器,引导思考:25-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在十位上减掉2个珠子,为什么在十位上去减呢?2表示2个十,要用3个十减2个十。)

  ②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观察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生:一共有36个足球,借走8个,还剩多少个足球?

  分析尝试列式:36-8=(板书:36-8=)

  师:刚才在36-5=中,6-5够减,现在36-8中6-8不够减,怎么办?

  (2)操作探疑。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三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三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思路一:从打开的10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2根,和剩下的2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

  思路二: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两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

  思路一:把36分成26和10,10-8=226+2=28

  思路二:把36分成20和1616-8=820+8=28

  (4)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课件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可以把36分成26和10,先算10-8=2,再算26+2=28或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板书:36-8=28)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4.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6-4=9-5=7-3=8-2=

  26-4=49-5=87-3=38-2=

  (通过本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

  2.口算。

  30-10=50-20=70-40=60-50=

  38-10=57-20=76-40=69-50=

  3.学生当小老师出题全班比赛算。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设想: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动手操作、自我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首先创设了情境,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以有的加法概念,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选择各自的计算方法,创造了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氛围与环境,在互评、互补的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交流,激情引趣

  1、这两天我们又认识什么数?你能说出几个整十数吗?观察50、60、9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都是0且都是两位数把这样的数叫整十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整十数相关的一些计算。

  3、谈话:星期天到了,松鼠和小熊到街上去玩。街上的人很多,卖东西的也很多。小朋友们看!松鼠和小熊他们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提问。

  ①松鼠和小熊各拿了几个糖葫芦?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几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糖球?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

  师说: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我们以后学。

  ②要求计算出松鼠和小熊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怎样列式?

  (板书:30十20=)

  (2)计算“30+20”

  ①30+20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②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同座的同学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十个十个地数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3+2=5

  30,40,50。是50。 30+20=50

  ③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30+20”并说给同桌同学听听。

  2、教学“试一试”。

  板书;50—20=

  提问:这一题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5=2=3

  所以50—20=30还能说5个十减2个十个,就是30)

  3、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用这三个数再说一些算式吗?从这四个算式中你能概括一下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计算吗?(小结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像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你能出几道让大家试试吗?(从中选几道让学生说算理)

  四、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继续用你们观察发现的小眼睛来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3+2 4+5 6—4 7—3

  30+20  40+50  60—40  70—30

  (打乱顺序出示学生口算,口算后问你能将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按加数的位数分、按得数特点分、按加减法分)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算得好说的更好,你们不仅会算更能从简单的问题中去发现去分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下面让我们动笔来算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第5题(学生做完后同座互改)

  4、发展应用

  (看来小朋友掌握的还不错,继续带上我们发现的小眼睛到生活中去看看。)

  出示信息玩具店部分玩具价格:皮球10元、洋娃娃30元、遥控赛车60元、书包30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4、机动:100—()=30 20○40○30=30()○()=40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8页。

  教后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思索探究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2~83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和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六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1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1)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课件出示右边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

  (3)全班交流算法。

  (4)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六第2题。

  游戏“钻山洞”:两名学生做山洞,手持写有“9+□=□”的卡片。其余的学生手里分别拿写有1~9的数字的卡片,在钻过山洞时必须说出正确的答案才能通过。如果说错了就要说对才能钻过。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3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3)指名板演,订正。

  2、做练习六第6题。

  游戏“开火车”:指名一个小组说出式子的得数。

  3、做练习六第7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哪只猫钓的鱼最多?

  哪只猫钓的鱼最少?

  (3)问:你还能看图提出哪些问题呢?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读写的方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会比10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它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结合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的方法。弄清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具体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数说出【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引入(课前播放歌曲数鸭子)(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

  生:数鸭子。

  2.揭示课题

  师:嗯!是数鸭子,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数数了,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数数

  师:快来快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一只一只、……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而且我们还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2.写数、读数:

  (1)写数:

  师:首先请同学们写一个你喜欢的100以内的数。

  (用红颜色笔写在纸片的方框中)

  师:把你喜欢的数在纸上写下来,然后在计数器上画上珠子,表示出你写的数,然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数?

  (2)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数?为什么喜欢?

  师有选择的让学生展示

  (100、99、一位数、数字相同但数位不同的两位数……有特点的数。)

  学生可能说:

  100,他是最小的三位数;

  99,是最大的两位数

  这是我的生日日

  (3)计数器、小棒表示

  师:刚才让同学们边写边在计数器上画出珠子表示这个数,看看他表示的对吗?

  师:还可以用什么小学具表示?

  生:小棒

  追问,小棒如何表示?

  (4)读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

  师:通过刚才的读、写,谁能说说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

  (板书: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3.数位和计数单位

  (1)分类:

  师:刚才在课前给大家播放的数鸭子的那首歌,小朋友在数数的过程中“快帮他找找,2、4、6、7、8”这些数里,找一找哪个数不一样?

  生:7.7是单数,其他的都是双数。

  师:黑板上这些数,你能试着分分类吗?

  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能分几类?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师:(生汇报)要大声的告诉同学们: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生1:根据位数来分: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

  生2:根据单数、双数来分。

  师:(指展台说)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分法,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2)数位和计数单位

  师:刚才我们在分类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按照数位的多少来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那我们学过的数位是从哪边起开始排列的?

  (板书:数位顺序)

  生:从右边起。

  师: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呢?(板书:数位表)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百位后面还有很多数位,我们以后再学习)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一个数只有个位,那它是几位数?

  生:一位数。

  师:刚开始写一位数的同学请举手。

  师:如果只有个位和十位,那它是几位数?

  生:两位数。

  师:刚开始写两位数的同学请拍拍手。

  师:如果三位都有,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师:刚开始写三位数的同学请给老师挥挥手。

  师:嗯!100它不但是三位数,还是最小的三位数,后面比它大的数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学习。

  4.数的组成

  师:这单元我们还学了100以内数的组成,那谁能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生:“xx”由x个十x个一组成。

  师:看来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在个位上就表示几个……一,在十位上就表示几个……十,百位上表示几个……百。

  【板书:个位……(一);十位……(十);百位……(百)】

  5.比较大小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数位、组成等)知识来比大小。那谁能从中任选两个数比比它们的大小,谁来试试。选两个学生说

  生:xx<xx,x<100……

  师:老师也想选两个数比大小,xx比xx少一些,这样比行吗?谁能也像老师这样来比大小。

  (生答略)

  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

  生1: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师:能结合具体的数说说吗?

  生1:“x”是一位数,“xx”是两位数,所以xx大于x。

  师:是呀,位数不同时,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生2;两位数比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相同,就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也就是说位数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

  师:以上同学们总结出两种比大小的方法:一种是位数不同时比位数,另一种是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板书:比位数从最高位比起)

  6.排序

  师:那现在你能给这些数排排队吗?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排,试着在本子上写一写,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

  生1:从大到小100、99、……

  生2:从小到大……、99、100

  (板书:排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师:通过刚才的排序,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写完一个,划掉一个。

  师:同学们不但能正确地排出顺序,还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真是太棒了。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数位顺序、组成、比大小、排序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咱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数学闯关题:

  第一关:我会数

  第二关:我会填

  第三关:火眼金晴小悟空

  五、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上我们对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生活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例题插图

  师:红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

  生:鹅、小鸡、小鸭

  师:现在看了图,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

  生:能。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二、新授

  1、请学生说说可以用怎样的办法数出各种家禽的只数,再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办法表示各种家禽的只数。

  2、请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

  3、讨论:这种统计的方法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

  提出:统计一些物体用符号代替实物图,这样一来就比较方便了。

  板书课题上:统计

  4、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呢?有层次的出示学生的作业(从不规范的到规范),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代替动物的头像,并且为了清楚的知道统计的对象,应该在下面写上名字。最后让学生知道,不光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5、只不过人们通常是用方块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方块表示一只小动物,那么在小猴的上面应该排几个方块呢?小兔和小熊的上面又应该排几个呢?下面请小朋友用小方块在作业纸上排一排。(预先印好方块统计图,让学生在纸上用小方块排一排)

  6、学生操作,指名学生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呢?为什么这样排?

  7、小朋友们,你们排出的统计图是不是这样的呢?看了你排出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

  8、现在黑板上排出了两张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9、我们刚刚排出的就是方块统计图,方块统计图可以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排,下面动物的名称可以用头像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随着描述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10、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1、出示一张方块统计图。

  比较:方块图与实物图好在哪里?

  提问:你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结:在分类数一数物体的数量时,我们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每一种物体的个数,这样会比较方便,同时也能清晰明了地通过这样的统计图,获得你想知道的信息。

  三、巩固

  分组活动

  四、教学例题

  1、森林运动会中最激烈的要数投篮比赛了,本次投篮比赛的三位参赛运动员分别是小猫,小松鼠,小兔。

  2、现场缺了一个小裁判,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裁判。(课件出示投篮比赛的场景,画外音:你能用打钩的方法把小动物们投篮投中的情况记下来吗?)接着直接播放小动物们每次投篮的情况,学生根据录音进行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记录的结果。

  4、记录的结果既可以在统计图上表示,也可以填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操作)

  5、交流反馈。

  6、看了你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7、看了我们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快速抢答。

  (1)谁投的最多,谁投的最少?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呢?你看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2)那么小猫,小松鼠,小兔分别投了多少次呢?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呢?你看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小结:是呀,当我们看谁最多谁最少的时候,看统计图比较直接,而要知道分别多少的时候看统计表比较的清楚。

  五、出示实物,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1、小芳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小明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3、小丽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4、分组讨论,摸球情况

  六、实践操作

  完成“想想做做”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9.利用认识的图形组出美丽的图案。

  10.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小棒。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扳手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这张图片,你能想起来咱们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吗?

  学生:能。《雪地里的小画家》。

  老师:是呀,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可不就是小画家吗?看!小鸡画的是什么?(竹叶)小狗画的是什么?(梅花)咦?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A:因为他们脚的形状不一样。

  教师:你真是一双火眼金睛呀!那除了这些小动物朋友们,咱们之前学的立体图形它们也能在雪地中印出不同的花型,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老师展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几个立体图形,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2.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并且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立体图形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3.

  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平面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们对这几个图形的认识。教师并进行总结:长方形对应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三条边三个顶点;圆形是曲线无角。

  三、巩固。

  1.

  呈现一张布满各种图形的果树,让学生摘果子,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分别分开。

  2.

  每个人发一张用今天所学图形拼接成的轮船和火箭图形,规定好什么形状的'子图形涂什么颜色,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涂完。

  3.

  让孩子们做小小设计师。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用课前准备好的彩色圆形和三角形教会学生拼接成各种各样的图画并让学生到讲台前面亲子操作,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拼接成不同的图画送给每天为自己辛苦付出的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继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去图书馆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去图书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长见识......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图书馆看书,高兴吗?你们喜欢看什么书?

  生1:我喜欢看连环画。生2:我喜欢看故事书。生3:我喜欢看有关计算机的书。......

  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出书的图片(图片为双层、可打开,内附相关的练习题),并根据学生喜欢的书名当场写在图片上。

  师:我们先看看图书馆里有关这几种图书的信息,好吗?

  (师呈现信息表格并根据学生所喜欢的书当场写在表格内。)

  连环画

  故事书

  计算机书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评析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2.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师:从这幅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1:图书馆原有连环画33本,借走7本;原有故事书25本,借走8本;原有计算机书46本,借走9本。

  师:说得真完整。(面向全体)根据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呢?

  (评析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境提出问题,更深入的是在活动中进行质疑、交流,如此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

  生2:连环画借走7本之后还剩多少本?

  (师将此问题书写在黑板上。)

  师:谁能解决生2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合作

  生:我用算式解决33-7=26。

  师:你连得多少都计算出来了,真棒!其他的同学不要着急,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33-7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开始独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部分学生问题解决后主动寻找伙伴进行交流。)

  (评析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2.交流(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学生的方法有序地呈现在黑板上。)

  师:33-7等于多少?生:(齐答)等于26。

  师:谁来说说你或者你和伙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评析不强调必须是以自己或小组的身份来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讲出在探讨过程中的真实想法。)生1:我是口算出来的,13-7=6再用20+6=26。

  师:谁用的也是这种方法?谁能再讲一讲?

  生2:我是用小棒解决的,我先拿出三捆零三根,然后打开一捆,用打开的10根减去7根,还剩下20+6=26根。

  生3:他的方法用算式表示是这样的10-7=3,23+3=26。(班里响起掌声!)

  生4:我是用竖式解决的。

  师:请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好吗?(生4把竖式写在黑板上的同时其他学生继续汇报。)

  生5:我和我的伙伴是用计数器解决的。先在个位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先去掉1个十,应该减7个一,多减了3个,再在个位上补3个珠子,最后等于26。

  师: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大家讲一讲好吗?(请伙伴再讲一遍。)

  (评析“谁能再讲一讲,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好吗”,这样邀请其他同学重复方法的过程,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又避免水过地皮湿的结果,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你想说什么?生1:他们的方法挺合理。

  生2:我也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方法表示出来。33-7把7看成10,33-10=23多减了3个一,再用23+3就等于26。

  (班里再一次响起掌声!学生的评价是这名学生讲得准确、清楚。)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生4的方法。

  师:(好奇地用手指着“?”)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

  33

  -7

  __________

  26

  生4:“?”叫作退位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出1个十,就用“?”表示,退走1个十,到个位就是10个一,10个一加原来的3个一,得出13个一。13减7等于6......

  生3: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2了呢?

  (评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基础之上,也在对学生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了2”,而这正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生4:因为十位退走1个十给了个位,3个十还剩下2个十,所以十位上写2。

  生3:谢谢你的讲解,我很满意。

  生4:不客气!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式纸,自己试着用竖式的方法再计算一遍,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结果对不对。(生用竖式计算并检查。)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

  生6:(骄傲地)我们小组里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先把7分成3和4,用33-3=30,再用30-4=26;第二种方法是想加算减:想几加7等于33,26加7等于33,所以33-7=26。

  师:你们认为他汇报得怎么样?生:他汇报得很有条理,而且能代表小组发言。

  (评析从生1汇报开始多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公开、真诚地对他人表达欣赏之情。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亲密,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间感到合作愉快。)

  师:你说得很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

  (正当教师要继续进行时,又有一名同学的小手高高举起。)

  师:(有感情地)你还想说?!生7:(干脆地、大声地)想!

  师:好,那你说吧,(面向全体)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生7:33-7我用7-3=4...

  其他学生:(着急)不对,他的方法有问题,不能看3减7减不开就用7减3......(生7开始犹豫,并停止发言。)

  师:(皱眉加手势,把手放到耳边)大家别着急,我们应该先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再进行评价,好吗?请生7继续说你的想法。生7:33-7我先用7-3=4,还差4个没减,就用30-4等于26。(“哇......”班内一阵惊呼。)

  师:(露出笑容)现在你们想说什么吗?生8:他的方法也行得通。生9:他的方法真有创造性......

  (评析耐心地等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能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的理由是什么?(生发表意见。)

  (评析多样化的算法还需要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应该是学生,优化的过程也应该是有学生自身特色的。)

  (三)巩固--反思

  师: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吗?

  生1:故事书借走8本后还剩多少本?生2:计算机书借走9本后还剩多少本?

  师:请你选择一道题,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有什么问题先自己想办法,也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开始吧。(生解决这两道问题并进行交流。)

  交流结果:每人能收获一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问题”,并得出故事书还剩17本、计算机书还剩37本。

  (四)回映主情境--拓展练习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三种书还剩多少本了,因为剩的书有限,我们每个人先选一种书看,看过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换,好吗?你们想看哪本书?(学生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告诉老师自己想看哪本书,教师组织好学生后,按照每个人的要求发给学生想看的“书”(准备好的图片)。)

  (评析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练习既新鲜又兴奋还很认真。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

  1.“连环画”呈现的题目是:森林里有三棵大树得了病,请你当小大夫帮帮它们。

  (五)呈现课题--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生: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师板书)。

  师: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可以小结一下自己或班内同学的表现。

  〖教学反思〗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想法......我希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情境,富有创意地写上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名,学生的兴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可见,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我希望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尽可能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唱主角,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的关注不够,这一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我想创设一个互相接纳、欣赏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去学会耐心地等待、倾听及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能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清晰的以及有见解的方式来直接交换彼此的看法,会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愉快地合作。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4-25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教案10-1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02-05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2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7-02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1-0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