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6.本课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提升。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理解根据余数来判定结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想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标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一)知识铺垫---------------------------------------------------------------
2.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呈现两只老虎的歌词),请学生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歌词记下来,之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唱。
生:齐唱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能把这么长的歌词记下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生:通过观察歌词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记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师:看,这里还有两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先看第一幅图。
生:这幅图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两个图案,一个太阳,一颗星星,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图案应该是太阳。
再看第二幅图。
生:这副图也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个图案,一个笑脸,连续两个哭脸。根据这样的规律,笑脸后面紧跟着的图案应该是哭脸。
师: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
只有先找出规律,才能判断出下面的图案。
(二)新知探究---------------------------------------------------------------
3.师:我们再来试一试。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首先我们要找出排列规律。这些小旗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面小旗,一面黄色的小旗,两面红色的小旗。问题是让我们求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规律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之后小组活动,交流倾听。
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符号代替小旗接着往下摆
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并用PPT展示继续摆小旗。
图中最后一面是第13面小旗,后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黄色的小旗,根据规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应该是红色的小旗。这样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组成了一组。接下来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组的开始,所以是黄色的小旗。
4.师:换个角度来理解这道题,如果我们它理解成应用题,每一组都有3面小旗,现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里面有几组完整的小旗,还剩几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16÷3。用除法竖式来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里有完整的5组小旗,还剩1面小旗。
师:对应着算式和小旗图,16.3.5.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组有3面小旗),5(可以摆成这样的5组),1(还剩下1面这样的小旗)
师:剩下的1面小旗和问题中的第16面小旗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继续往下摆,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组中的第一面,根据规律,每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黄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旗的颜色跟有几组完整小旗没有关系,跟还剩几面有关。也就是说,跟除法的商没有关系,跟余数有关。那么观察图和余数,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师:总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5.师:现在我们试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竖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组,没有余数。没有余数,就是正好分完。
师:正好分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面旗子,根据规律,每组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红色。
6.师:不信的话我们接着摆一摆,验证一下吧。出示PPT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第27面小旗确实是红色的。
师:做这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快就能解答出来,有的同学则相对慢一点,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做的快的选择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点的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
通过比较,当所求数量较大时,用画一画的方法会比较麻烦,列算式则相对简单一点。
(三)巩固---------------------------------------------------------------
7.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做一做这些题吧。“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想解决这道题,我们得先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这些珠子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每一组有5个珠子,分别是两个蓝色的珠子和三个红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竖式来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组完整的珠子,还剩4个珠子。最后一个珠子的颜色跟商没有关系,我们要看余数,余数是4,根据规律,每组第4个珠子是红色,因此第24个珠子应该是红色。
(四)总结---------------------------------------------------------------
8.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首先要找规律,确定每组的数量,用除法解决,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五)作业布置--------------------------------------------------------
元旦挂彩灯,用6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紫的次数装配,一共装了36个灯泡,蓝色的灯泡用几个?红色的灯泡呢?
(六)音乐欣赏--------------------------------------------------------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现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圆、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规律现象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衣服、生活、雨伞、项链、红绿灯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27÷3=9(组)正好分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 7+4×3
(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 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四、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死套类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布长10米,____________________,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____________________,还剩多少个?
从上面这组题可以发现问题和条件之间的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说。
小结: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要解答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两个有联系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有民间故事185本,民间故事书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还剩多少本?
1)谁来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生自说,再指名说。)
2)怎样才能求出结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组互说。
3)你准备怎么求?师整理:
A.根据“有故事书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据“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从原来的数字里减去它。
4)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5)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7)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题怎么做吗?
3)自己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2.完成第2题。
1)生自己读题。
2)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知道红红有多少张邮票吗?自己列式计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3题。
1)生自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自己列式计算。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4题。
1)生自读题目。
3)小朋友们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5)生自己列式计算。
6)全班核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90
150-60
340-300
130-80
70+200
50+60
60+500
110-30
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体核对。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85-36-52=97(本)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低年级己经认识了克的纂础上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并不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重录单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课上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应首先向学生说明。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终达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认识质录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建立起1千克的质录概念。
2.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称物体的各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重量的过程。掌握称物体的方法。并能估计物体的重量。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激发起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
(1)课前布置同学们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录单位。到菜市场亲自体验一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小组准备各种秤、物品若干(苹果、梨、熟鸡蛋等等)。
(3)小组准备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知识
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知识,知道比较轻的物品重录用“克”作单位来计量,然后检查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
有的同学在报体重时可能会说自己多少斤。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为了便于和国际交流。我们国家也把千克作为法定的计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千克”这个重录单位。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一)感知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盐的质量。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彼此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称一称”,通过称录具体感知1千克表示的质录。
如何知道某种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称一称。秤有很多种。教师首先在电脑上出示各种秤。让学生说出名称。其次。让学生观察。认识台秤的使用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称出1千克苹果,2千克苹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组实验操作。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品随便称出 1千克,然后每个同学都掂一掂。看看有多少(苹果、梨、鸡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样1千克的物品个数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拿一拿”,让学生试着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个小组试着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评选出感觉最好的小组。
5.自由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称录不同质录的物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充分感知一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过程。体验建立重量单位“千克”的观念。】
(二)探索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每个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别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让同学分别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然后。让每个小组报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个1克重的大豆合起来的。或者说多少个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书:1千克二100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断等数学活动,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拓宽视野
(一)基本练习教科书第44页第5题、第6题。
(二)游戏1.比一比。谁是我班的‘。铁杆秤”?
教师准备不同的水果放在一个箱子里。推选4个学生代表到前边来。让他们每人搭配一个2千克的兜。谁最接近2千克谁就获胜。
2.猜体重(看谁估计的最准)。
在班里找一个同学上来。再选几个人上来分别背一背这个同学。感觉一下他的重录。然后让学生把估计的重录记录下来。最后验证。看谁估计的最准。
(三)动脑筋1.电脑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比较。哪个重?
2.电脑出示:
1只鹅=2只鸭2只鸭=3只鸡1只鹅=6千克1只鸭=?千克一只鸡=?千克(四)实践活动1.学校里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安装了饮水机。并每人发了一个折叠杯子,让学生思考如何称出一杯水的重录(方法越多越好)。
教师告诉大家。水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东西。科学证明,我们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约210克)。
2.学生知道了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又知道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让他们估计一下。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充分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对于低年级比较抽象的内容的教学。必须依靠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中掌握知识。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
(1)10个一千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8562千位上的数是( );比100小1的'数是( )。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5,最低位上是3,其他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请你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草图验证:在数射线上,标在右边的数比标在左边的数大。
3、小结:两个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哪个数的位数多,哪个数就大。(板书)
4、揭示课题。
(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游戏1:(从个位抽起)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由一名代表抽一张数字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
多媒体出示游戏过程,教师引导提问。
小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最高位上的数最关键。
2、游戏2:(从千位抽起)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由一名代表抽出一张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千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
多媒体出示游戏过程,教师引导提问。
小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
3、游戏3:(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1)每队派出一名代表来抽签。
(2)每次抽到的数字自己决定放在数位顺序表中的哪一位。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
4、小组讨论:
刚才游戏中,比较的数位数都是相同的,我们是怎么比的?
总结:比较两个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时,从最高位比起……(板书)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在 里填上“>”或“<”。
964 1002 2776 2761 5140 4621
8149 8419 7326 7320 7002 6989
2、填一填: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 ﹤1352 4 08 ﹥4608 500 ﹥500
3、解决问题。
武夷山:717米, 希夏邦马峰:8012米,珠穆朗玛峰:8844米,峨眉山:3099米。
请将它们从低到高排队。
4、出示:5、0、2、6。
它们能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还可以组成哪些四位数?
我们还可以给这些数排排队,大家在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试一试。
四、总结内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练习:练习册P48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99 < 100 6754 < 9563
4027 > 895 2754 > 2563
8 > 5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哪个数的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从最高位比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我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根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进行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同样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楚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习题
4页3、4、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获取信息:生读,问:谁最高?谁最低?
1、比较黄山和香山那座山高?你是怎样比较呢?
学生回答:黄山。黄山1873米是四位数,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18 73>575(板书)。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2、黄山和恒山比较,那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恒山和黄山都是四位数,在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7(板书)。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3、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17<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36页练一练。
(2)、完成试一试。
师: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4)、猜数游戏。
1、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5)、考验能力,树立自信。
1、考眼力:估计杯子中的沙里多少。
2、考智力:确定数的单位。
(三)、说一说,评一评。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575,位数不同,直接比
四位数三位数
1873<2017,位数相同,比首位
四位数四位数
2017<2160,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数四位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解决问题????4课时
2、表内除法(一)????15课时
3、图形与变换????3课时
4、表内除法(二)????11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6、克与千克????2课时
期中复习????4课时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
8、统计????2课时
9、找规律????4课时
总复习????6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运用形象思维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教学,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展示台,5个,6个(背面贴4张5元、2张10元);每小组一只信封(内装2分、5分硬币7个);一只相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听着,我出题了--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有几只鸡?有几只兔?”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难题吗?(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二、教学例题
1、分析题意。
(1)“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里”是什么意思?
(2)“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是什么意思?
(3)“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是什么意思?
(4)要问我们什么问题?
(5)我们知道,一般每只动物一个头,而腿的条数有些不一样。每只鸡几条腿?每只兔几条腿?
2、指导画图。
师:笼里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呢?我们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来帮助思考。(依次出示5个)把5个椭圆看作笼中鸡和兔的头,(让学生也照样子画5个椭圆)有了头,只要在它的下面添上腿,就能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请大家动手画一画,用椭圆表示头,用竖线表示腿,看笼中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用表示鸡,用表示兔)
生在纸上画图(师巡视)。
3、讨论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用电脑进行演示:(图1)
师介绍先画14条腿,再用头去套腿的.方法。(图2)
4、验证小结。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3只鸡,2只兔,与笼中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呢?(电脑显示笼中的鸡和兔)
师: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而且结果完全正确。以后碰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想想、画画的方法帮助思考。怎样画更快呢?比如刚才这道题,可以先假设全部是鸡,数一数腿,还少4条,再添上腿(电脑演示图3:两条两条的添上);也可以先假设全部是兔,数一数腿,多了6条,再擦去(电脑演示图4:两条两条的擦去)。
三、解决问题
师:用这种想想、画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1、(电脑显示自行车和三轮车)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7辆,共有18个轮子。自行车有几辆?三轮车有几辆?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简单图形表示自行车和三轮车?(师提供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表示法。)大家画图时,可以先假设全部是自行车,也可以先假设全部是三轮车,再数一数轮子的个数,少了要添上,多了要擦去。
指名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画法,电脑演示假设思路)
2、师:老师这儿有6张长方形纸,它们的背面各有一张5元或10元的人民币,合起来是40元。你能知道5元的有几张?10元的有几张?
指导:我们可以先在脑中画图,也可以在纸上画图,把画图与口算结合起来。
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画法)。
验证(揭去盖纸)。
四、小组活动(猜硬币游戏)
“每个小组桌上信封里都有2分和5分的硬币共7枚,共有的钱数写在信封上。请大家猜一猜,有几枚2分的,有几枚5分的。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先猜出来。猜出结果后请组长打开信封,看猜的结果对不对。
选1--2组说一说结果。(电脑演示)
五、总结全课
学生努力学习,长大做真正的科学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图形王国,愿意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图形博士说:“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图形王国,我是图形博士。”
二、合作探究:
1、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特征。
播放:“请跟随图形小精灵进入第一宫:辨别图形宫”出示各种各样的图形
提问:这些图形你认识吗?说说他们的名称。
学生回答:6、14是正方形。1、3、13是长方形。4、8、11、12是三角形。2、5、7、9、10都见过,但不清楚他们叫什么。你知道吗?
师:不知道的名称我们先放在一边,过一会儿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播放:“送你们一张笑脸。请跟随图形小精灵进入第二宫:定义图形宫”
2、了解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概念。
师:请小朋友们为我们的图形朋友找找他们的家?
(1)那些图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4、8、11、12
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
师:那也就是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这也是三角形的定义。
(2)那些图型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
1、2、3、5、6、9、10、13、14
师:这些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通常叫他们四边形。
小组讨论:四边形的定义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板书)
师:找一找这些四边形中有没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图形?是哪一些?6、14是正方形,1、3、13是长方形
师:正方形和长方形石是在四边形中找到的也就是说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板书)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是三角形与四边形。(出示课题)
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定义,什么是四边形的定义?
(3)还有图形7你知道他叫什么吗?(五边形)
问:为什么叫做五边形?由五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师: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那么这六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六条线段)七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几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3、师:图形小精灵说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太好了,夸夸自己。
三、动手操作: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宫:动手宫
1、学生动手拼搭三角形和四边形,抽生介绍自己拼搭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学生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2、除了能拼搭三角形和四边形之外,你还能拼搭其他的图形吗?
学生自由拼搭,介绍。
3、你能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吗?完成书P55题1
4、第四宫:游戏宫,完成书P55题2。
四、总结下课: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和四边形?
课堂练习:练习册P41—4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引入,拉近距离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上一节课全班同学表现很棒,我们一起去到喜洋洋的家作客,受到了他热烈的欢迎。那么,这一节课喜洋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拿出喜洋洋,并把它放在讲台上面。)他要在我们的同学里面,表现最好的同学,做它的老师。愿不愿意成为它的老师?
生:愿意。
师:好。你想成为它的老师,很简单。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以组为单位,看看那个组的同学表现最棒。老师给每个组都贴了一个喜洋洋(拿出喜洋洋贴图,并把它贴在黑板的比赛图上)。表现好的、回答积极的,老师把它往上跳。谁组的喜洋洋跳得快,那么你们组就赢出来了,就能成为喜洋洋的老师。等一会,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很好看的图片,要送给我们的同学。当然,是最先算出的组才有机会。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2、复习旧知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在上一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生:笔算乘法。
(老师在黑板写出两道复习题)
师:谁愿意来黑板上面做?
(学生积极举手)
师:我叫到那一组,如果他们组没有错,他们组就往上跳一格。假如他们组错了,其他组就有机会。我从第一组,你们来帮我找,你们愿意找那个去做?
生:罗俊杰。
师:好,罗俊杰,同学们都相信你。那你来。(师走到该生面前,请他上来黑板。罗俊杰到黑板板演)
师:第二组,你们帮我找一个,找谁?
生:陈汉荣
(陈汉荣到黑板扮演)
师:那么你们呢?你们愿意成为喜洋洋的老师。那么现在就学会做他们的老师。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拿出尺子给学生。其余学生认真看黑板。)
师:好了,小老师们,看看你找出来的同学,怎么样?第一组罗俊杰做的23乘3做对了没有?
生:(齐答)对了。
(老师在题旁边打钩,并走到比赛图旁边)
生1:错了。
师:有问题吗?
生:(齐答)数位没有对整齐。
师:哦,数位没有对齐。这个数对这个数,是吗?(一边说,一边指着竖式)。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差很远。我知道你们找他的原因。因为罗俊杰平时在教室里面或者在成绩上与你们有一点点差距。你们就先考他,对不对?那么你觉得这个同学进步了没有?
生:(齐答)进步了。
师:数位这里差了一点点。但是我们的老师要求很严格,我告诉你这只喜洋洋也会像你的要求这么高。(边说边指喜洋洋)等一会,如果你们的要求,你们做的题目,不认真的话,那么喜洋洋可不会挑你做老师。那么这个同学既然有进步,我们先表扬他。好不好?
(生齐鼓掌并说棒棒,你真棒。)
师:那么第一组,你们先跳。(把第一组的喜洋洋贴纸往上跳一格)再来看第二组,同学做的。你们找的是陈汉荣。这个同学有没有代表你们组完成任务?
生:(齐答)有。
师:对了没有?
生:(齐答)对了。
师:这个同学也很棒,表扬他。(师把第二组的喜洋洋贴纸往上跳一格,生鼓掌表扬)你看这两个同学都过关了,难道你们不能吗?
生:(齐答)能。
3、小结
师:好。那么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乘法要注意那些问题?看找谁来补充?这一组(指这第三组)公平一点,你们来找,找谁来回答?
生:(齐说)
师:好,你来。
生1:数位对齐,画线用尺子,从个位算起。
师:同不同意?
生:(齐答)同意。
师:表扬他。(师把第三组喜洋洋贴纸往上一格,生鼓掌表扬。)
师:说得非常好。有一点漏了?你补充什么?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加上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他同不同意?
生:(齐答)同意。
师:那么第四组既然你们也这么积极,喜洋洋也跳起来了。(师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没问题。一起把笔算乘法要注意的问题一齐说。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对了,非常棒。那么第一关没有掉下来了。我告诉你,等一会在听课的过程中,如果哪个组同学回答问题错了,刚才是你们找的,等一会我会找。如果你错了,不好意思,你们组就掉下来。但是有一个给你拯救的.机会。如果是你们组错了,给一个机会你们组的同学来拯救他。如果答对了,还是跳上去,如果答错了,不好意思,就留在下面了。明白了没有?
生:(齐答)明白。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师:那么接下来要做它的老师,接着跟我走,接着考你们。请看黑板。我们先去书店走一趟。(出示幻灯片)买一些书送到羊村去。请看情景图。在这里边你找到那些信息?你不举手我也会叫的。如果叫到你,你没有回答,那么组就会……
师:欧贤宗,请你来。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1:一套书有18本。
师:一套书有18本,有没有找对?
生:(齐答)有。
师:还有吗?这一组,你来回答。你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2:一套书有18本,共有3套。
师:好。这个同学比他多了一个,看谁能说得更完成一点。你来回答。
生3:那里写着买3套。
师:还有谁愿意补充完成一点。好,请你来说。
生4:王老师到书店买连环画,一套18本。王老师说要买3套。
师:这同学说得特别完成。表扬她。(师把第一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了,王老师到书店买书,买3套,每套18本。那么小精灵问我们,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幻灯片同时出现问题)怎样列算式呢?你先说式子给我听就行了。好,请你来。
生5:18乘3
师:同不同意?(幻灯片出现式子)
生:(齐答)同意。
师:非常棒。这个同学也为他们组争光荣了。(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请后面的李泽富同学。
生6:50本。
师:估算她买了50本。你们觉得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不对,你们是第三组,先掉一格。给你们一个拯救的机会。你们组如果再错的话,就错过这个机会了。你来回答。
生7:60本。
师:同意没有?
生:(齐答)同意。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18接近20,3乘20等于60。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个李泽富也很乖,他能举手回答问题。请坐。虽然错了,不要紧。有错,等一会认真点就行了。
师:估算她有60本。18接近20。这里有几个20呢?
生:3个20。
师:估算就是60。
3、尝试计算,探究算理
师:好,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准确地算一算18乘3到底等于多少?也就是王老师到底买了多少本?看看你用什么方法算出它的得数。(生计算,师巡视。)
师:做完的同学轻轻地举手。(师找出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
师:好了,做完的同学,先来看看黑板。(出示学生的计算方法)看看张亮同学做的。他先算3乘8等于24,那你知道他的3乘8先算那里的吗?(板书)
生:我知道。
师:一齐说。
生:先算个位。三八二十四。
师:再算3乘10的等于多少?再算那位?
生:十位。
师:再把个位和十位的积加起来等于?
师、生:54。
师:可不可以这样算?
生:可以。
师:那么再看一个同学做的?这个同学是杨振华同学的。你看,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连加。
师:用了连加的方法,结果也是等于54。那么再看这两个同学的,你们来比较一下,他们用的都是相同的方法,什么方法?
生:笔算的方法。
师:观察一下,你认为他们谁对?谁错呢?这个对还是错?
生:错。
师:这个呢?
生:对。
师:有没有同学找出原因?错在那里?要先给个机会第四组。欧贤宗,你来。
生8:第一个同学没写横式。
师:你认为他错在横式。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好,再给你一个机会。
生8:个位写错了。
师:个位怎样写错了。你说?
生8:……
师:好了,机会应该给第三组了。叶海璇,你来回答。
生9:进位错了。
师:第几个同学进位错了。
生9:第一个。
师:怎么错了?
生:3乘8等于24.
师:这里该怎么样?
生:进2。
师:那么它是满20,这里写2。再看十位,1乘3再加2应该等于多少?
生:
师:叶海璇一次过关,为第三组争光荣。(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那么这个同学呢,你看18乘3,先算那里?一齐说。
生:个位。8乘3等于24,再算1乘3,3加2等于5。
师:在这里个位满的是20。个位满20向十位进2,个位写4,然后算十位1乘3加2等于5。结果等于54。(边说边板书)还要进行答题。一起来答题。
生:王老师买了54本连环画。
4、小结新知
师:那么请同学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乘法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呢?看看那个组最积极,我先把机会给你们。还是第四组最积极,好,那我先把机会给你们。
生:乘2的。
师:为拯救你们组,还要不要机会?
生9:上次学的是没有进位的,今天学的是有进位的。非常棒,表扬他。(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贴一格)
师: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观察一下有进位的笔算乘法和没进位的笔算乘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来回答。
生10:去掉进位就相同。
师:再想想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10:……
师:刚才是找不同,现在是找相同的地方。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0:……
师:那说不出来怎么办?
生:先掉一格。
师:谁来拯救这个同学?
生11:从个位算起,相同数位对齐。
师:对了,刚才那个同学也很乖,虽然一下子没有想出来,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呢,所有组都跳到了第三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师:下一题又是你们往上跳的机会。看看哪一组领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6页。有3道做一做的题目。(幻灯片出示题目)请你把它完成在书本上。
(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批改。)
师:我找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把你的算式写出来,带上尺子。
(3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继续批改。)
师:做完了要做什么?
生:检查。
师:对了。
师:好了,我知道同学做完了。请同学们放下笔。看黑板,看这三个同学有没有做对了?第一题27乘2,先看它的得数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怎么样计算的?谁告诉我?
生12:2乘7得14,个位满十向前进一。2乘2等于4,4加1等于5,等于54。
师: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那么第一组同学往上跳一格。接下来第二题,15乘5这个同学做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又是怎样做呢?后面这个同学,请你来。
生13:先算5乘5等于25,满20向前进2,再算1乘5等于5,5加2等于7,等于75。
师:对不对?
生:对。
师:第二组同学做对了,也讲得非常好。(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师:接下来这题呢?黑板上的同学做对了没有?
生:错了。
师:那谁来拯救?第三组给你们一个机会。请后面这个同学。你来这里改是吗?好,来。
(生到黑板上修改)
师:看她改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原来进的是2,这个同学帮她改了1。为什么要进1不进2?(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第四组的同学很棒,你来说?
生14:因为三四十二。满十进一。
师:十位呢?
生14:1乘3得3,3加1等4。
师:再算那位?
生14:百位2乘3等于6。
师:第四组真棒!(棒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紧张啊!都是这么积极的组。还要加油。请同学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像这样笔算乘法,有进位的要注意那些问题?能不能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把他们计算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得更完整。
(生小组讨论)
师:好,123。
生:我坐好。
师:谁来向大家讲讲,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那些问题?举手最积极的组,我先叫。最爱动脑筋的组,我先叫。第四组最积极,我先叫第四组。
生15: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有补充吗?你先坐下来,听听别人怎么讲。
生16: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
师:还有同学说得更好的吗?一定向前进一吗?我这里就没有进一。(师指着个位满20进2的题目)
生17:满十向前进一。
师:那你看这里是那位满十呢?
生17:个位。
师:还有谁说得更完整?
生18:个位满十向前进位。
师:还有没有同学说得更好?
生19: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位。
师:差一点点。这个同学说得比较完整。(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但是还差一点点,看谁说得更好。马上开动你的脑筋。
生20: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
师: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全都是进一的吗?你看清楚啊。还有没有补充?
生19:那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还有吗?
生: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好,请坐。没有问题。你看这题,个位满几十?(10)就向前一位进几?(1)这题个位满几十?(20)就向前一位进几?(2)如果是满30呢?(进3)那么用一句话来说?那位满几?
生:那位满几十就进几十。
师:你看这里是进几十还是进几?
生:进几。
师:非常棒,表扬他。(板书,并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哇,第四组,领先了。那么表扬下第四组。那么第四组的同学你们有机会做喜洋洋的老师了。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师:对了,要进几。满10就进1,满20就进2,明白了没有?接下来,看看谁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请看下面几题。这些题目,请你看看它有没有错?(幻灯片出示题目)有机会给你了,看是那一组同学。
师:第一道题17乘4。第三组很好,我找第三个男生。对的还是错的?
生20:错。
师:错在那里?
生20:没有进位。
师:没有进位,应该进几?
生20:进2。
师:然后十位的 4改为多少?
生20:改为6。
师:改对了没有?(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贴一格)
生:对了。
师:第二小题错在那里,发现了没有?请你来说。
生21:没有进位?
师:那位没有进位?
生21:个位没有进位。满十进1。
师:这个1应该放在这里。十位应该改为多少?十位几乘几
生21:2乘4等于8,8加1等于9。
(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师:还有一题,最后一题,错在那里呢?你发现了没有?第三个男生,请你来。
生22:3应该写在个位上。
师:对了没有?(对了)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的问题,清楚了没有?(把第一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生:清楚了。
师:第四组别骄傲,等下错了要掉下来啦。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
2、笔算
师:打开书本77页,第一题,有6个小题。男同学做第一排,女同学做第二排。
(生独立做题目)
师:做完的举手,我找一些同学到黑板做。把机会给一、二、三组。(请6名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第一题对了吗?第二题呢?……
生:对了。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笔算乘法,是有进位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五、作业
师:作业就在77页2、3、4题,做在书本上。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把第1、第2和第3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等下班长到我这里,我给同学们都送一份礼物。下课啦。
生:谢谢老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09-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09-1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02-15
【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1
【热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1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荐】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