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咱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 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 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教师:留一个课下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页第二单元的“用数学”。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用数学”内容,教科书上呈现的足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图中提供了许多资源信息,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我人,求藏起来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玩“丢手绢”的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再计算。我认为这幅主题图设计得非常好,它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画面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1.学习新知阶段:由于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多次学习过有关“用数学”的知识,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把主题图中“藏起来几人?”这个问题去掉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主题图制作成课件,采用邀请小客人的形式引出活动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搜集信息,试着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并列出算式。最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提问等形式讲明:解答问题时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巩固练习阶段:这一阶段分三个层次:首先,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教科书上“做一做”中提供的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快乐的小河边)。其中包括15只小鹿,15只小鸟,13条小鱼等信息,而且小鹿有站着不动的,有飞快奔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的,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鱼有集中在一起觅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这一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背景和空间。但是我认为这幅情境图中,有的信息处理得不是太好。例如:小鸟中“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出现得太生硬,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个信息不如不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图意自己搜集信息得出,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我在处理这幅主题图时,就把“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去掉了。只给学生两个信息:“有15只小鹿和15只小鸟”。这样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更大了。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进行同学互评、订正。其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都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室内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可以观察小旗(按颜色来分),观察其中两个组的学生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也可以观察听课老师的人数……这时才真正达到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目的。最后再通过课下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来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课堂总结阶段: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教师随机引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专家评析
《标准》中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教师灵活地运用了教科书上所创设的情境图,图上的资源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富有童趣,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十几减8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13页,在课堂练习本试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学内容:
十几减8(第13页 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操作,利用可直观的实物,体会同一个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 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辨认从不 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
小兔存钱罐 照片 毛毛熊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很特别。想看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师:好确 定吗?为什么?
师:咦,我拍的是同一个人,怎么会看到的照片不一样呢?
小结并板书课题:对,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六、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构建新知
本位观察
师:(出示小白兔存钱罐)这是什么?这个小兔存钱罐是什么样的?
请两位同学小宇和小霞上来观察。分别坐在小白兔的侧面和前面,从你的.位置说一说你看到了小兔的什么?
小霞 :我看到小兔头上有漂亮的 小花……
小宇:我看到小兔的一只耳朵……
师: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小结: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二)巩固新知
1.认一认
师: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出示小兔的三幅图 )
2.想一想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圣诞礼物-毛毛熊。
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熊 的正面、侧面、后面分 别 是什么样的?
带着想 法再次观察。
3.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小组活动,观察带的各种 实物,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应用及实践活动解决购物里的简单问题,加深对人民币及其价值的认识;能在模拟购物活动中成功购物,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2、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里的数学,了解购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社会实践能力。
3、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1、进行分工。
2、明确购物程序。
3、学生进行活动。
4、汇报讨论。
三、活动总结
1、情趣导入。(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
(2)加菲猫: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谈话: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四、实践小结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
(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呢?(学生答:钱)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索,认识人民币
1、组内交流,初步认知。
每个小组桌面上放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认一认,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注意要互相谦让,不要损坏人民币。
2、分组汇报,交流展示。
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要先说出你介绍的人民币的面值(就是多少钱),再简单说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通过看阿拉伯数字知道它是多少元。你通过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人民币?
师:人民币上大写的汉字还有壹、贰、伍等。
板书:壹、贰、伍
生1:我认识1元的纸币,我是通过看颜色认识的。1元是绿色的。
生2:我还认识5角的纸币,5角的正面有两个少数民族的人像,背面有国徽。
小结:
1、认识人民币的办法很多,不仅可以通过颜色、数值,还可以通过图案进行辨认,也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辨认。
2、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1)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小组内研究分类的方法。
(纸币和硬币)
(2)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板书:元、角、分)
2、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老师想买一支一元钱的自动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可以怎样付款。
这些付款方式都对吗?为什么呢?(板书:1元=10角)
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吗?
引导学生拿人民币学具摆一摆。
(板书:1角=10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后强调: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颜色、图案、文字来辨别,以及1元=10角,1角=10分)
(1)填数。
1角=()分
8角=()分
70分=()角
60分=()角
2元=()角
30角=()元
3元2角=()角
4角8分=()分
12角=()元()角
12分=()角()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7分=2分
12分○5分=1角7分
90元○4元=94元
8角○3角=1元1角
40分○60分=1元
9角○5角=1元4角
1、在○里填上“>”、“<”或“=”。
9角○1元 8角9分○9角8分 1元○10角 3角7分○4角
9分○1角 1元○9角 9分4元○4角4分 8元4角○10元
2、计算。
5角+2角= 7元+3角= 5分+4分= 3元4角-8角=
2元8角+5角= 30元+8元= 1元-7角= 1元-10分=
一、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2、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3、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4、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张2元和()张1元。
二、应用题
1、明明有100元钱,买书包用去50元,还剩多少元?
2、一个计算器50元,明明现在有40元钱,想买一个计算器够吗?明明还差多少钱?
3、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4、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个56元的足球和一个40元的篮球,王老师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情境图“小小养殖场” 创设了一个猜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等词语描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对比新旧教材,新版教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如丰富了主题情境图,加入了羊和兔,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感受“多得多” “差不多”等词组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而在练习中,则删除了猜数游戏。在对新旧教材的反复对比解读中,进一步体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描述,本课在设计时,主要通过大量具体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会运用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又能让学生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计:
一、直观感受,体会意义
师:同学们,如果这三杯多少不同的饮料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一杯呢?为什么?
引出“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等词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比较中初步体会这些词组的意义。 】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师:在这个小小养殖场中住着哪些小动物,说一说,谁多?谁少?能试着用这些词组把它们之间多少的关系描述得更具体些吗?
2.交流对比,初步体会。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组描述鸡、鸭、鹅三者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的数字解释这些词组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中逐渐过渡到对数字抽象的比较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3.新知运用,点拨引导。
(1)出示兔子图,18,26,90,97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在提示下进行猜数,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猜。
【设计意图:在对新知的'巩固运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逼近的数学思想。】
(2)羊的只数与鹅差不多,羊可能有多少只?让学生先说一说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最后从70、26和3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扎实新知
1.结合生活实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等词组说一说。
2.猜猜老师的年龄。
3.猜数游戏
4.猜一猜糖果有多少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倍的多少,但学生在没有学过100以内加减法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口算出28的两倍大约多少有相当的难度,因些将原有教材中28更改为30,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5.比一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描述。】
四、谈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一、口算竞赛,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卡片,划线的题自己是怎样想的。)
60+30 50+8 16+3 30+40 13+5 18-6 80-20 12+5
2、激情导入:通过口算,老师发现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老师这儿有许多漂亮的标志,要奖励给大家呢!)
二、观察信息图,提出问题。
1、孩子们,全运会快到了, 学校号召大家进行绿色环保活动,来迎接全运会的到来。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有关这些内容的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师电脑出示:已经挂了26个牌子,还剩3个没挂。 已经浇了23棵花,还剩20棵没浇。)
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屏幕上的这些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考考大家吗?(生答)
大家真会动脑筋,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孩子们,你想自己动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电脑出示:“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若有生提出其它问题,如:减法问题,放入问题口袋中。)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红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
1、找信息:那么,要解决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生答,齐读)
2、列算式: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大家同意吗?(板书26+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用磁性教具演示。)真会解决问题,谁能边说边演示一下?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那“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谁能列出算式?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
3、算得数:
⑴大家真了不起,自己列出了算式。现在,你想知道“26+3”怎样计算吗?自己动脑想一想,借助你面前的小棒摆一摆,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⑵组织全班研讨: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交流一下?(2、3个同学,边说边用教具演示,重点说明:26+3一式中,3为什么和6相加。)(师选择性板书,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
4、灵活选择算法。
⑴练习:你们真聪明,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了“26+3”。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几道题好吗?(出示:23+2= 51+8= 53+3= 62+7= )
⑵交流计算方法,指导灵活选择算法:23+2、53+3用数的方法比较简便,而51+8、62+7要先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再加几个十,比较简便。
⑶小结:这位同学能够自己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二)红点2(两位数加整十数)
孩子们,刚才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学具,自主探究,明白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大家有信心一鼓作气探究“23+20=”的口算方法吗?
1、先自己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看谁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注意鼓励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或在计数器上动手拨一拨计算过程。)
2、交流:谁想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边说边演示)大家同意吗?你能说说为什么先用“20+20”吗?(强调:20中的2表示两个十,所以要和23中的2个十相加) 。谁有不同算法? (根据学生回答择优板书计算方法。)
3、练习:大家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口算两道题,好吗?(电脑出示:35+60= 57+20= )
请听好要求,先自己口算,再同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有困难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4、指生交流方法。
(三)对比练习,抽取规律。
1、大家表现得太棒了!小猪欢欢看大家这么聪明,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题,你想开动小脑筋,挑战一下吗?(电脑)(你们可以口算,有困难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1+6 5+42 21+60 50+42
2、指生说答案。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若有困难,指导先竖看,再横看,重点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4、(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谁再来说一说?。
5、小结:
刚才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个方法吗?(根据回答,板书: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应用这条规律,我们可以在计算时做到又对又快,大家想试一试吗?
四、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拿出作业纸,自主选择作业纸上的题目进行练习,(作业兼顾各类学生,第1题口算题,第2题选做题。)一会儿我们要按书写质量和做题正确率进行评价。
2、对照屏幕同位互批,小组评价。
五、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1、谈收获,评价自己表现。
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真棒,除了学会的知识,大家能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位互助等方面评价自己表现。)
2、小结:评价得真好,老师真为有你们骄傲。孩子们,这节数学课结束了,可是保护环境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携手,把祖国建设成美丽的绿色家园,来迎接全运会到来,好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 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 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 由那几种 图形组成的?有 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 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 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 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 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上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8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整包的就有30本,另外还有2本单本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合学共研
1.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
师: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要怎样列式?
师:30+2=32,你是怎样想的?
(1).3捆小棒加2根小棒,一共32根小棒。
(2)1包是十本,3包就是3个十本,3个十和2个一加起来就是32。
(3)用个位0+2=2,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所以30+2=32。
师:30+2=32,那么2+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利用数的组成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因为30+2=32,所以2+30=32。
教师板书:30+2=32 2+30=32
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迅速抢答。
师: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2.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师:我们接着来看图,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如果老师拿走30本,还剩多少本?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先独立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利用数的.组成想。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2个一,就是2。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因为30+2=32,所以32-2=30,32-30=2 。
教师板书:32-2=30 32-30=2
展学共享
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
师:这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怎样计算比较快?
延学共促
1.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1题。
师: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2)订正得数,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竖着一组一组读读算式。
3.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2题。
师:要看55瓶矿泉水够不够,应该怎么想?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我会算)
30+2=() 3+10=()87-7=()
20+4=() 3+20=()77-7=()
10+6=() 6+30=()67-7=()
5+20=() 9+40=()57-7=()
2.能力提升
40+8=48 6+20=26
8+()=()6+()=()
48-()=()26-()=()
48-()=()26-()=()
1.思维拓展
63=60+()80=()-4
65=()+5()-7=40
55=50+()70=()-()
29=()+()30=()-()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练习
课题
练习十一
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 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生1: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生2: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生3: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生4: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 6=8(个)14—7=7(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字开花的游戏,巩固练习这一单元的学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主动思索,在游戏中说出与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1—100的数位顺序表、豆粒、红花。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回答。 激趣引入:今天,1—100这100个数字朋友,想和咱们玩儿个游戏,你们喜欢吗?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这样的引入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实践活动
1、小组按游戏规则开始活动。可能有:
投到32的,所说数学问题有:
(1)32比31多 1,32比58少得多。
(2)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32+5=37
(4)98小于32
等等。
学生按游戏规则记录自己的成绩和小组的总成绩。
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回答的问题因投中的数和学生的问题而定。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游戏吧!(电脑出示画面,蓝灵鼠用美妙的.声音说游戏规则。
(1)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向下面的顺序表内投豆粒。
(2) 投中哪个数,就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3) 说对一题记1分。
(4) 能听出别的同学的错误也记1分。
(5) 10分讲一朵花。
(6)小组能得10朵花,就奖励一面小红旗。
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师:看来这个游戏一点也没有难倒我们聪明的同学,咱们提高点难度。
出示下一步的游戏规则:
当投中某个数,需回答别的同学问的与这个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
利用蓝灵鼠的画面出示游戏规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小组团结合作意识。
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关系。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让学生给对方提问,回答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使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6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4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4-11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1-2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