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05 18:20: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练习四第14-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练习四第14题,口算下面各题。

  320÷80 120÷60 100÷50

  140÷20 90×6 80÷40

  630÷70 720÷90 280÷70

  学生先默算,再指名口答。

  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二、笔算

  1、练习四第15题。

  (1)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6题。

  (1)出示第一组的两题:

  612÷18

  552÷18

  (2)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最高位是几。

  (3)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

  (6)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面两组题。

  648÷32 845÷23

  608÷23 845÷28

  3、在作业本独立完成第17题。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18题。

  (1)指名读题。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2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思考题

  1、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

  ( )÷72=( )

  ( )÷27=26……18

  2、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难点:掌握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提问:这些数你会读吗?

  (学生试着认一认这些数,会觉得数据较大)

  2.教师引入:以前我们学习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用到比万更大的数。如:30万千米,一千三百八十一万九千人等。这些数是怎样数出来的,又怎样读、怎样写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准备。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2.教学例1: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出示: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教师:要认识这样大的数就要先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数:

  (1)在计数器上拨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拨到九万。

  提问:再拨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10个一万就是十万。

  (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数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教师:1亿是个很大的数,我们每秒在纸上画1个点,一刻也不停地画,要画3年2个多月;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由此可见1亿是个很大的数。

  (4)教师小结:像以前学过的一(个)、十、百、千、万一样,今天学的`十万、百万、千万、亿也都是计数单位。用数字来计数时,每个计数单位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边说边板书:

  ……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 千 百 十 个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A.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教师边讲边在计数单位下添上“位”字。

  B.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例如:128是三位数,20xx是四位数。

  C.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在亿级。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完成数位顺序表。

  (6)读、记数位顺序表。

  考考你:从右起,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7)数的组成:在19612368中,十万位上的“6”表示6个十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教师巡视。

  2.教材“练习一”第1、2题。

  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主张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

  1.口答列式:40÷2=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抓两个要点:(1)因为20×2=40,所以40÷2=20。

  (2)因为40里面有20个2,所以40÷2=20。

  3.小结: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

  [点评:切实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呈现主题图。教师:如果将题目改为“有200名师生。”

  (出示主题图)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一共要坐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花车费多少元?

  2.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师: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板书: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集体交流——分两个层面。

  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是求200里有多少个40)

  第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①因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每辆车的租车费为840元”并将问题改为“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你们能列式吗?

  (1)解释:为什么“÷40”?(这是将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抓两个要点:①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练一练。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来解释,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数来进行计算。

  [点评: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本环节的教学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练习巩固、熟练口算

  1.教科书第100页课堂活动,完成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102页练习十九1~4题。

  (本案例由黄世鱼提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9~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位置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二、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三第4题。

  指名学生先回答,再上台将竖式计算写出来,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三第7题。

  (1)指名学生读一读题目,并指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2)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小组议一议,再写出答案。

  (3)一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其他学生演示笔算的过程。

  3.课件出示:小学四年级463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辆车可坐60人,要租几辆车?

  教师要求学生读题并指出有用信息,随便抽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1)463÷60=7(辆)……43(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43人。

  (2)463÷60=7(辆)……43(人)

  7+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肯定并向学生强调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9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12?*题。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难度并不大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通过练习,是可以强化计算方法的理解的,但是往往就是有许多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出现以前的法则中所描述的错误,特别是确定商的`位置。问题是教材中没有文字计算法则,教学中要不要归纳?这个问题要依据具体的课程中的内容才能确定,但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归纳出计算的规则。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做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回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克、千克的活动经验、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吨米的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重量单位,请你回忆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重量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t=1000kg

  1kg=1000g

  1t=1000kg=1000000g

  学生回答

  二、换算、加减法

  (一)同一单位量的换算

  研究书上25页第4题的前八题:师巡视

  核对:选2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例:8t-4500kg=()kg

  1.尝试解决

  2.发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

  3.组织汇报

  4.归纳: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练习:剩下的5题

  6.小结

  独立完成

  说理由

  观察

  尝试

  质疑

  讨论

  独立完成

  再核对

  设计意图:

  使学生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三、应用

  1.进一题(题5)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2.去尾题(题6)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3.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的题。

  4.练习:针对班级情况出2题:

  比较大小:

  2700千克()27吨

  30000千克()30吨

  2吨()1900克

  7100000千克()7吨

  5.小船可载重58吨,大船的载重量比小船的327倍多24吨,大船的载重量是多少吨?

  设计意图:

  会处理简单的结果出现“进1”或“去尾”实际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练习:

  1.填空

  10kg = ( )g

  75000kg = ( ) t

  24000k g =( )t

  80000000kg = ( )t

  2.计算

  9t-5600kg=( )kg

  2400kg+5t=( )kg

  9237kg-4t=( )kg

  3100kg+400kg=( )kg

  86000g-35t=( )kg

  8635kg+83000g=( )kg

  3.应用题

  (1)粮店里有892吨大米,如果每辆卡车可装4吨,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把这些大米全部运走?

  (2)一桶油净重1500g,货架上有8桶,一共有多少千克油?

  建议:

  1.练习中可以增加多个单位不同的量的比较。也可以有已知数据,填单位的开放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乘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乘除法的关系式及验算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巩固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45×27   754÷29   115×32

  876÷73   103×37

  二、自学目标、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会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熟练运用关系式。

  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第七页练习二的第一题,并说出这道题分别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第二题另外两个等式及第三题中缺少的部分。

  (3)完成课本第八页的第八九十题,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学生汇、报相互订正

  学生汇报时第2、3、4题时,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同时进一步说出利用哪条关系式。

  四、教师精、讲指导发现

  1、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五、测试总结、完成作业

  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48个,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能加工零件多少个?

  一篇稿件需要打印,王阿姨每分钟能打84个字,18分钟刚好完成,丽丽每分钟只能打63个,那丽丽需要几分钟完成稿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具准备: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首先我们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

  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推想 计算)

  (1)画图的策略。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列举的策略。

  (3)计算的策略:把每3盆花看作一组,19÷3=6(组)……1(盆),第19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3是从哪里来的?6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师述:像这样,每3盆花看作一组,把19÷3=6……1,那就有这样的6组。注意6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9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4、学生探索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

  分组活动。组织反馈与交流。

  5、比较发现

  比较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归纳周期排列的事物的特点。

  三、拓展应用,回顾反思

  1、用△、□和○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序列。

  反馈、交流。

  2、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经验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把除数看作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15、25进行试商的方法。

  难点:灵活选择试商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4= 15×6= 25×4=

  24×5= 15×8= 25×8=

  2.笔算。

  188÷24= 245÷4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后小结:在试商中当商大了或小了时,要用调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240÷26= ,怎么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试商方法,再汇报算法。

  2.学生汇报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教师将三种不同的试商方法和竖式板书出来:

  3.这几种方法都对,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教材第81页“做一做”。

  把你试商的'过程说给同学听听。

  5.小结。

  在计算除法时,可以把除数14、15、16和24、25、26分别看作15和25来试商比较简便。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五”第2题。

  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再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每人做4道,做完后互相交流、检查,同时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小组内议一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概括: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这些题的商都是5。

  4.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想想该怎么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交流后,独立完成,小组汇报。

  5.教材“练习十五”第1、5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内互相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试商的方法。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练习巩固和复习前面学习的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来计算,感受多次调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试商,培养学生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l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减几分之几

  有前一节课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3、计算(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2)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5、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

  (1)生读题,弄清题意;

  (2)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6、妈妈买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萝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2、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算理。

  课前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训练

  用竖式计算。(投影出示)

  87÷30 67÷20 42÷30

  分组计算,让三名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注重强调商的书写位置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校新买来380根跳绳,每班分30根。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

  提问: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算式。教师板书:380÷30。

  (3)引导估计。

  提问:在算出结果前你能先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估计情况。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估计的情况和方法。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相机穿插提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可能的估计方法和结果:①每班分到的根数比10根多;②每班分到的根数比20根少;③分的根数的范围在10到20之间。

  在学生估计的基础上小结:看来380÷30的商是两位数,是十几。

  (4)探索笔算方法。

  谈话:380÷30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请同学们联系刚才复习题中的38÷30的计算方法,想一想380÷30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思考后进行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注重了解学生尝试计算。

  “试一试”:425÷30 425÷50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这两题,同时让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集体讲评,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组织比较: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商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一位数)

  提问:同样是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一个商是一位数,而另一个则是两位数呢?(前一题是前两位够除以除数,所以商在十位;后一题前两位不够除,所以要用前三位数去除以除数,因而商在个位)怎样辨别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还是不够除呢?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想一想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怎么计算?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指名概括,最后师生共同作比较完整的口头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或等于被除数,就先在商的十位上写商,然后继续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上写商。

  (5)“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写在书上,然后订正。

  2、练习二第7题。

  先做第1组两小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这两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商的首位书写的位置)完成其他各题。

  四、课堂小结 :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9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12=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使学生明确: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教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读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每步的算理。

  4.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进而使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试一试

  出示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4-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01-18

【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1-1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01-1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2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