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反馈情况。
444
312213
④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
122111
2.5的组成
①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学生独立操作。
③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全班讨论得出:
5555
1423324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24
43
12
3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填数
545453
()32()1()1()2()()1
4.填表
314
1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4 ~ p38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
(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
(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
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在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沪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
二、教材简析
加倍与一半,是一年级上册整理与提高中的一部分,需要一年级上册前期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二年级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数的含义是基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类似的问题,但从没有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过思考。
“加倍与一半”隐含着集合的思想,而其中的“加倍”为二年级“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作了前期的孕伏;而“一半”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二年级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另外,加倍的题可以用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之前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在这部分教材内容中,首先以小胖吃小笼包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入了加倍与一半,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在求出实物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之后,通过小熊猫的话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加倍与一半。
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加倍与一半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加倍与一半的内涵。在此过程中,从刚开始的具体实物过渡到了半抽象的点图,并经历了点图的加倍与减半,最终过渡到抽象的数的加倍与减半。在此表格中,“2”的加倍为后面进行了示范,“3”则由学生按照示范初步尝试,“4”则由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其加倍过程。而“10”和“12”则是求其一半。
紧接着,通过求部分数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逐渐体会其可逆的关系。
最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些关于求数的加倍与一半的练习,并在其中隐含了可逆关系,对学生予以强化暗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会求一个数的加倍、一半;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加倍与一半的变化过程,操作小圆片摆出对应圆片数的加倍与一半,比较加倍与一半之间的关系等活动,建构数的加倍与一半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悟数学的价值;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
难点: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小圆盘、小圆片、大小盒子、湿巾、小棒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神奇的盒子。先看这个大盒子,我往里面放进3张湿巾纸,请你打开盒子数数现在有几张湿巾纸。(3到6)板书
现在我再往小盒子里放进10根小棒,请你打开盒子数数现在又有几根呢?(10到5)板书。
这两个盒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加倍
1)调动原有知识
师:今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在早餐店点了一份小笼包,一份有4个。可发现吃不饱,就又点了一份。(出示媒体)谁能根据这件事编个故事,列一个数学算式呢?
(板书:4+4=8)
师:这个算式里有什么特点呢?(两个加数一样)
师:两个加数4分别表示什么?(原来小笼包的只数、增加的小笼包的只数)
2)初步感知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加倍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添加的只数和原来的只数有什么关系呢?(相同)
师:是的,又点了一份小笼包,也就是添加了相同只数的小笼包。
像这样加上同样多的数的过程就是求一个数的加倍(板书:加倍)。跟我一起念:加倍。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加倍呢?
师:谁能说说4的加倍是几?你是怎么求的?(4的加倍是8,4+4=8)
追问:为什么是4+4?(加倍就是加上相同的数)
师:(指着板书4+4=8)我们就说4的加倍是8(板书),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3)进一步理解加倍、求一个数的加倍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现在你能发现这个大盒子有什么奥秘吗?(手指3到6)(加倍)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3=6)媒体呈现
追问:你的第二个加数3是怎么来的?
师:所以,3的加倍是几呢?请你说完整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挑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
师:请你们添加小圆片,使小圆片的数量加倍。
师:你们先摆了几片,又添加了几片,一共有几片(算式是)?也就是X的加倍是X?(3、4组板书算式)
2、探究一半
1)调动原有知识
师:前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在早餐店,老板一下给我拿了6个大烧卖,我马上对老板说只要一半就好。你觉得老板会拿掉几个烧卖,我最终又能吃到几个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2)初步感知一半的意义、求一个数的一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什么是一半呢?(请2-3人)
师:一半就是把它对半平分,分成两份一样多的,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另一个知识,一半。
师:所以,我们是怎么求出6个烧卖的一半是多少的呢?(生说出后动画演示对半平分的`过程以及算式3+3=6)
师:(指着算式)我们就可以说,6的一半是3,3是6的一半,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3)进一步理解一半、求一个数的一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现在你能发现这个小盒子有什么奥秘吗?(手指10到5)(一半)
师:你能说说10是怎么变到5的吗?
追问:为什么10对半平分后就得到5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所以,10的一半是几呢?请你说完整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再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
师:请你们减少小圆片,摆出小圆片的一半。
师:你们先摆了几片,又减少了几片,一共有几片?为什么减少这么多的小圆片?也就是X的一半是X?(3、4组板书算式)
师:小朋友们在摆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提示:是不是所有小圆片都能摆出它的一半?)
师:是的,只有双数的小圆片才能摆出它的一半。
3、探究加倍与一半的关系
师: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再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摆出小圆片的一半。(请2组不同的答案,并在板书算式,用在算式上箭头标注思考方向)
师:请把现在这些小圆片的数量加倍。(再请刚才两组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打开书完成57页第二题,看看加倍与一半到底有什么关系?
师:是的,加倍与一半就象向前走一步和向后退一步,是正好相反的关系。看,黑板上的算式,我们正着看,就是加倍;反着看,就是一半。
师:根据这一个算式(手指某一之前书写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几句关于加倍与一半的话吗?(X是X的加倍,X是X的一半,X的加倍是X,X的一半是X)
(三)巩固练习
1.求数的一半、加倍,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体会可逆关系
2.超市购物,结合生活认知
师:在超市购物时,有些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加倍与一半,你知道吗?
师:什么是“买一送一”,什么是“打对折”呢?
师:请找到以下商品价格间的加倍与一半:一块橡皮的价格是3元,一把剪刀的价格6元,一筒铅笔的价格是12元。
3.数的多次加倍、一半,及混合
师:小伙伴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你能顺利找到它们的家吗?
我的门牌号是5的加倍;我的门牌号是1的加倍再加倍;我的门牌号是8的一半、一半再一半;我的门牌号是6的一半的加倍。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是加倍,什么是一半;怎么求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加倍与一半的关系)
八、板书设计
加倍与一半
3+3=6 5+5=10
6是3的加倍,3的加倍是6. 10是5的加倍,5的加倍是10.
3是6的一半,6的一半是3. 5是10的一半,10的一半是5.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同学们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2.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数学交流,形成初步的整理、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来复习人民币的认识。
二、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三、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1元=()角
1角=()分
1元=()角=()分
6元=()角15角=()元()角
40角=()元1元3角=()角
四、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1元5角()15角13角()1元3角
1元5角()15角14角()1元
16角()1角6分13角()1元3角
5.20元()52.0元1.50元()15元
3.40元()4.30元1元5角()15元
五、简单计算。
(1)口琴喇叭
10.00元38.00元
提一个数学问题。
(2)可以怎样付钱?
篮球皮球足球排球
35元7元131元28元
提数学问题。
(3)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毽子乒乓球三角尺练习本橡皮铅笔
7角6角8角4角3角2角
允许学生有多种选择。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546-929-862-40
50-645-3024-5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联系实例建立实际时间观念。
2、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整时、整时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难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模型钟;
课前学生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准备:
在()里填数
1元=()角
7角=()分
8元4角=()角
50角=()元
一、观察交流。
出示《小胖的一天》主题图。
1、观察要求:
(1)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2)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2、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有什么?(数字1-12,时针、分针。)
(2)如何区别时针和分针?时针粗而短,分针细而长。
(3)时针和分针怎么走的?顺时针方向,用手指一指。
3、认识各种钟。
4、课件演示一天的'变化。
一天有几个小时?一天=24小时齐读。
5、出示有24时的钟面。跟着数一数,读一读。
观察:如何换算?1+12=13,2+12=14,……
二、实践操作。
1、认识时间。
(1)几时。
①观察:小胖上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8时)
②这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在哪里?分别指着几?
交流: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
③观察:10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在哪里?
时针指着10,分针指着12。
④比较8时和10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分针都指着12。
⑤说一说3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⑥小结:表示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⑦在学具钟上拨一拨。0时、12时、6时、11时、13时、15时、20时。
A、说一说:如何拨出6时和15时?15时和那个时间的钟面是一样的?
B、同桌互动:一生说一时刻,另一生动手拨,再交换。
(2)几时半。
①观察:小胖吃午饭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1时半)
②这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在哪里?分别指着几?
交流:时针超过11,指着11和12的中间,分针指着6。
③观察:9时半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在哪里?
时针超过9,指着9和10的中间,分针指着6。
④比较11时半和9时半的钟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分针都指着6。
⑤说一说4时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⑥小结:表示几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⑦在学具钟上拨一拨。0时半、12时半、6时半、11时半、13时半、15时半、20时半。
A、说一说:如何拨出12时半和15时半?15时半和那个时间的钟面是一样的?
B、同桌互动:一生说一时刻,另一生动手拨,再交换。
3、根据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
4时,4时半;5时,5时半;14时,14时半。
三、总结
1、你还知道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时间的哪些知识?想办法去了解,课后再做交流。
2、爱时、惜时教育。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看钟面填时间
_____时_____分
看时间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
22时
板书设计:
时间的初步认识
一天=24小时
表示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表示几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0页“填未知加数”及其相应练习。
【设计理念】
本册是课程改革的实验教材,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着重活而实。“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如何能让学生“乐学活用”,我对本节课作以下的设计:
1、捕捉儿童心理,重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获得知识。
3、练习形式多样化,融于生活游戏、比赛中,让学生体验猜的乐趣。实践多层次的练习,提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通过探索讨论,学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
技能目标: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同伴合作,动手操作,结合各自生活经验,感受身边的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美。
发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图片,电脑课件,游戏卡片、头饰。
学具:小棒,水果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趣铺垫。
1、猜牌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的精神真好,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猜数的游戏,好吗?(出示两张扑克牌)
师:⑴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猜是几和几吗?
⑵现在老师加一个条件:两张牌上的数和起来是8,你还能猜猜吗?
⑶如果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其中一张的数是2,能猜出另外一张是几吗?
(教学设想:利用与猜数有关的游戏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初步确立了填未知加数的意识为新课作铺垫。)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猜数的问题:“猜猜我是几?”(黑板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自主操作,合作交流.(学习例1铅笔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智慧爷爷送给我们一个礼物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边说边打开盒子)大家看:里面放的是什么呀?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这个盒子放满了可以放几枝笔?(板书:10)已经放了几枝?(板书:7)再放几支笔就放满10支呢,(板书:())谁能完整地把图的意思说一说?
师:图的意思可以用这样一道算式来表示:7+()=10(板书)这道算式怎么读呢?(带读一次后学生看书70页)
2、动手操作,摆小棒
师:还要放几枝笔就是10枝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请你先摆7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7枝铅笔,再摆几根就是10根呢?(边摆边跟你的同位说说是怎样摆的)
请一个学生在黑板摆铅笔演示,并说说是怎么摆的。再指名2个学生说摆法。
3、同位合作,探讨方法。
师:除了用摆小棒的方法猜出()填几,还有别的方法猜出7+()=10吗?
先跟同位说说小括号填几,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填在书上。
4、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注意及时表扬、评点)
师:你猜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想组成、分成、减法这么多方法来猜出加法算式中的小括号填几。
6、同位分享
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请把你的最喜欢用的方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位。好吗?
(教学设想: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并着力于学生动手摆,开口说,让学生得出7+()=10中的括号填几。这样把直观感知和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孩子们的思维。)
7、尝试练习:课本70页做一做第1题
师:秋天到了,学校组织秋游活动,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呢?想知道班里的同学准备的情况吗?请看:(课件出示)
同学准备了什么?还差多少就放满呢?你能猜出小括号填几吗。
(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学习例2小旗图)
师:同学们学习这么认真,老师太喜欢你们了,所以老师打算做8面彩旗来表扬你们,每个小组奖励一面!你们开心吗?但是老师今天只带了6面,还差几面就是8面呢?(边说边出示)
1、黑板出示例2:小旗图
2、学生在书上自主画、做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填括号里的数。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请一个学生演示,并说说想法。
4、小结评点:
师:看来要猜出加法算式中的小括号除了可以通过摆的方法还可以用画的方法来做呢。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动手画和在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出加数。使学生认知知识从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
5、尝试练习:智慧爷爷也想考考你们呢!
(电脑出示)课本70页做一做第2题:
师:都是已经画了一些,还差多少呢,能画完整吗?请你们马上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填数。
(三)、质疑:我们学了有关猜数的问题,你还有哪里不明白的吗?
三、巩固与拓展。
(一)基础练习
1、举数字卡游戏:课本71页练习十第2题(教师手中出示填未知加数的算式,学生从0~10的水果卡片里找出答案并举起来。)
师:智慧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水果卡片,请你从信封里拿出来,再按顺序排在桌面上。你猜智慧爷爷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看,(出示填未知加数的算式)就是小括号要填的对应的水果卡片,看谁找得快又准。(抽2道题目让学生说想法)
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家都找到了智慧爷爷喜欢吃的水果。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掌声表扬一下自己!
(教学设想:这是一个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的活动过程.改变课本直接填括号,采用举数字卡片的形式:通过猜和找,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自主、热情地投入其中,也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太好了!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大森林去秋游吧!
2、游戏:对号上车。(教师和一部分学生戴着头饰分别扮演火车头与火车厢一起模拟火车开动的情景,拿着号码的`学生在火车开动过程中对号上车,其余学生做判断。)
师:老师来当火车头,谁来当火车厢?谁想坐车?同学们注意看,每一节火车厢都有一道算式,算式中()要填的数对上你的号码才能上车呀!火车准备开了,拿号码的同学快点对号上车吧!(开始游戏)
(教学设想:借助头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扮演火车开动的情景,使游戏更显得生动有趣,带动全体学生全情投入.而游戏本身也极具挑战性,要考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反应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也能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同学们都上对车了,我们出发去大森林吧。(课件出示:动画)
师:大森林到了,美吗?这都是人们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结果,所以我们同学也要好好爱护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争当一名环保的小卫士,好吗?
3、选叶子比赛(黑板出示两组花和一堆树叶,每朵花都缺少了一片叶子,分男女组比赛看谁能又快有准地找回那片缺少的叶子。)
师:看大森林的花多漂亮,(黑板出示两组花)但是它们的叶子都掉了一片下来,谁能帮它找回这片叶子,使两片叶子的数加起来正好是花心的数。
分男女组比赛,各派两个代表要分工合作。
得到同学们的帮助,花朵开心的笑了。
(教学设想: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花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拓展练习
大森林又美又大,我们不知不觉中,(课件出示迷宫图)走进了一个森林迷宫,怎么办呢?(动画)智慧爷爷告诉我们说:“出迷宫,必须要闯关呢!”。同学们敢闯关吗?好,开始闯关。
(电脑课件)第一关:()+()=7
第二关:5+()<10
第三关:6+()>9
恭喜同学们闯关同学们成功。
出了迷宫,秋游活动结束了.
(教学设想:“闯关”这一组开放性题目,对学生充满挑战性,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这一学习内容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感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
四、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2、说说自己、小伙伴在这节课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猜数的问题,回来告诉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出示主题图,教师导语:春天来了,青蛙从冬眠中醒来,开始了工作。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很好,青蛙是我们庄稼的好帮手,同学们要保护青蛙,从自己做起,同时教育我们的家长拒绝吃青蛙。
二、算法探索
1、观察两道算式,说说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呢?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展示一下算法。
3、小组合作:把自己的算法在组内交流,说给伙伴们听。看谁说得有道理。选出代表来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要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5、小结归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加减十位上的数,个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1、2题,先出示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提出问题再解答。
第1题,让学生理解相差关系应用题中求相差数的算法。
第2题,让学生理解已知总数和剩余数,求减少数的算法。(学生可以用减法计算,38—5=33,如果用加法计算,33+5=38,只要说出合适的理由,也给予肯定,要求学生口答出结果,并养成习惯)
2、练习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选其中两道说说计算方法。
3、看图理解图意再列式计算。(第4题)
第4题,重点让学生理解一把椅子坐一个人,40人需要40把椅子,这是总数,现在只有30把椅子,缺少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组织形式:先让学生独立试一试,不会做的'没关系,同桌可以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么学的?你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口算和五星级练习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56+30=86(只)56—30=26(只)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加减十位上的数,个位不变。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听口令操作。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评价。
2、“堆一堆”。
谈话:(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评价。
3、“摸一摸”。
讲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分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3、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并进行分类活动。
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磁性数字卡片0-10、小花10朵(教师用)
小花10朵,数字卡片0-10(学生用)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10的认识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因此,10的进位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因此,10的组成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基于以上的认识,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会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掌握10的组成。
㈡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数小花,给数字排队等,学生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个性化做法。
2、通过操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力图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认识事物的过程,抓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提供有趣的素材,从生活经验出发,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力求课堂“活泼生动”。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景,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数学交流意识。
3、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㈠情境引入
1、引出学过的几个数(0-9)
师:认识黑板上的这些数字吗?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师:今天,这些数字娃娃又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你们欢迎吗?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2、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出10
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9命令其他数字排好队,他看见0最小,走到0面前骄傲的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最小,怎么和我比!”0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走到0旁边,和0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9,猜猜看,1和0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数字娃娃1说:我和0站在一起比9还大,你说对吗?
3、了解起点,揭示课题
师:1和0站在一起就变成一个新的数字10。
师:对于10,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我们今天再来好好的了解了解这位朋友10。(板书:10的认识)
㈡探究学习
1、认10
⑴多媒体显示有关10的主题图(并非课本中的主题图,而是一幅节日的动态画面)。
①这是一幅节日的画面,仔细看看图中有些什么?②引导学生用10来表述图中的事物。
师:这是一副节日的画面,美吗?各族小朋友欢聚在一起庆祝祖国的节日,仔细看看图中有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备选】如果能说出10的数量,应该加以表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说出10的物体,例如:“只说有许多小朋友”,教师要问:“到底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
2、数10
⑴学生说说怎样数的方法(强调数数的策略性和有序性)
师:你是怎么数的?来数数看吧!(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⑵小结数数的方法
师:数数的方法很多,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数都能数出物体的个数。
⑶数学具
师: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也从学具袋中数10朵小花摆在纸上,排成一排。数完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对方数的对不对。
3、找10
⑴举生活实例
师:我们身上,生活中也有很多与10有关的事,请你来找找看,用10说句话。
学生举例完后,教师稍作小结。
师:我们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做个数学和生活的有心人。
⑵排队游戏
①请小朋友数数我们班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8人)
②(老师站进)现在有几个人?(9人)
③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④数数,现在有几个人?(10人)谁是第10个人?
【备选】当问题刚一提出时,学生不假思索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答案,这时教师不用着急,只要再多给几秒时间,大部分学生知道会有两种可能性,接着指名回答,学生自会将结果分析得很清楚了。
4、写10
师:现在,数字娃娃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出示卡片10)
⑴10与0-9这些数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⑵电脑演示10的写法,教师讲解、指导。
⑶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描红3个,练习5个。
⑷同桌之间互相欣赏,相互提提意见。
⑸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
⑹写完之后,抽取3张进行评议。
师: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写得怎么样?(学生进行欣赏、评议、提意见)
5、10的位置和大小比较
⑴在直尺上排列(黑板上出示一张右边断掉的尺子)
①师:那谁来帮帮黑板上的数字娃娃,黑板上这些数字娃娃站得太乱了,谁能让它们整齐的站在这把尺子上(指名上来排一排,鼓励其余学生与老师一起当裁判)
师:他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从小到大)
【备选】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尺子上的数是左边小,右边大,如果学生排的是从大到小,教师就简单介绍一下尺子的特点。
②师:从这把尺子上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9的后面是几,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10比哪些数大,反过来,哪些数比10小......
⑵火箭发射时的倒数计时(从大到小)
师:生活中有时候也要倒着数,上个星期我们国家非常了不起,又有一枚新的火箭发射上空,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为它倒数记时吧!准备!开始!10,9,8,7......发射!他的成功发射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小朋友也要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了多为祖国做贡献。
6、10的组成
⑴情境引入教师进述:把10朵小花分成两部分,进行记录。
师:我们来个比赛吧,比什么呢?请听清楚了,我说开始才能开始哦!把桌上的10朵小花分成两部分,你可以怎么分?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好,方法多,分得快,记得又清楚。
⑵同桌合作,动手操作,一人动手分,一人把分法记录在纸上。
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发现个例。
⑷汇报不同的分法,电脑逐个演示不同的方法,教师进行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一种分法,心里想出另外一种分法,得出两种不同的记法。
⑸【备选】如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有发现个别学生的方法很奇妙,既快又不遗漏,指名上来演示,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如果学生当中没有出现这几种巧妙分法,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出,方法1:即10可以分成1和9,9和1,还可以分成2和8,8和2,3和7,7和3以此类推;方法2:即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
⑹对方法进行评价,观察数字特点,渗透数学思想。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汇报(快、清楚又不容易遗漏),教师板书。
㈢运用提高
1、对口令
师:我们轻松一下,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吧,我说1,我说9,1和9组成10......
先师生玩,然后生生玩,边玩边举数字卡片。
2、运用: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
师:你们学得很认真,为了奖励你们,如果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儿,我给你10元钱,你想玩哪些项目?(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如:□+□+□=10□+□+□+□=10等)
具体项目:
荡秋千1元
滑滑梯 2元
骑木马 3元
小火车 4元
旋转飞机 5元
碰碰车 6元
滑船 7元
观看魔术 8元
摩天轮 10元
【备选】如果学生选择的项目加起来大于10或者小于10时,在纠正的同时,更要向学生渗透数与算式之间的大小比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几个数相加比大小做铺垫。如:□+□+□<10□+□+□+□>10等
㈣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2、提出希望。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认识10与数10
师:这是一副节日的画面,美吗?各族小朋友欢聚在一起庆祝祖国的节日,仔细看看图中有些什么?
生:图中的小朋友在表演节目。
师:到底有几位小朋友呢?能连同数量一起说出来吗?
生:图中有十位小朋友在表演各种不同的节目。
师:你的话说得很完整。
生:图中还有十个气球。
生,应该是图中有十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很好!说出了带有数量的物体,那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数量的.呢?
生:我看出来的。
生:我是用手指头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这样1、2、3、4......10(伸出手指头,指着大屏幕,认真地数起来。)
师:这位小朋友是从左往右数,而且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谁用不同的数的?
生1:我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数。
生2:我可以两个两个地数。
师:那你来数数看!
生:2、4、6、8、10。
师: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1:我觉得这种方法数得快,再说你们看,气球本来就是两个两个靠在一起的,这样数起来更加清楚。
生2:我可以两次就数出10。
师:是吗?数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5、10就好了嘛!(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师:这个好办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生:嘻嘻!是我平时看妈妈数复印纸的时候,也是这样五张五张数的。
师:老师很喜欢你!你不仅很会观察,而且能把生活中的经验带到课堂上来,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就是这样,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
⑵小结数数的方法
师:数数的方法很多,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数都能数出物体的个数。
......
片段二:10的位置和大小比较
师:那谁来帮帮黑板上的数字娃娃,黑板上这些数字娃娃站得太乱了,谁能让它们整齐的站在这把尺子上。
(一学生上来从0排到10)
师:他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生:(齐答)从小到大。
师:从这把尺子上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1:我看出它们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2:10在9的后面。
生3:1-9都比10小。
生4:0站在最前面,10在最后面。
生5:也就是0最小,10最大。
生6:不对,10不是最大的,还有很多比10更大呢!
师:那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比10大?
生;20、30、100、1000很多很多。
师:你懂得可真多!比10大的数还有许许多多,数也数不完,不过在0-10这几个数当中最小的是-0,最大的是-10。
师:还看出些什么?
生:这是一把断了的尺子,如果没断的话,10后面应该还有很多数字。
生:那尺子不就太长了。哈哈!(学生议论纷纷)
师:到底尺子上有哪些数字呢?今天回去就找来尺子好好看看,一定要多找几种尺子看哦!
......
片段三:10的组成
......
师:好!现在哪一组同桌先来介绍你们的分法。
生:我们把10朵小花分成5朵和5朵,两边一样多。
师:也就是说10可以分成5和5。(板书)
生:10可以分成4和6.3和7。
师:当你们把10分成4和6时,能不能马上从这种分法里再想到另一种不同分法?
生:也可以是6和4啊!
师:对啊!根据一种分法,可以得出10的两种不同组成。这样就很好记了。
生1: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生2:10可以分成2和8,8和2。
生3:10可以分成3和7,7和3。
生4:已经有了,把10分成3和7刚才已经汇报过了。
师:哦!原来差点重复了。你听得可真仔细哦!
师:还有吗?
学生扫视着黑板,过了一会儿,陆续地摇头。
师:很不容易啊!把这么多不同分法都展示出来了。那有没有更好的记法,能很快的把这么多方法都记录下来,而且不会重复,不会遗漏,让人一看就明白呢?
生:有!我们刚才记得时候就很有规律,所以记得特别快。
师:哦?有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呢?可以介绍给大家看看吗?
学生将自己的记录成果展示在屏幕上,开始介绍。(学生列的是竖式,能看得清清楚楚)
即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例如:10
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19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28
生:我觉得好极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师:那到底好在哪里?
生:这样就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了。
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生:因为数字很有规律,左边的数字从1开始慢慢地多1多1,而右边的数字就从9开始满慢地少1少1。
生:左右两边都在变化,但是变得很有规律,让人觉得很美。
师:是啊!真有一种美的享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去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活动情景。
㈠创设活动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活动,对其内在动机是很强烈的。为此,本节课安排了“排排队”“分小花”和“对口令”及“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等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成功与创新学习的空间,学生兴趣怏然,主动参与,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㈡体现“用数学”的理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要体现“用数学”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向往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主题图后,说说数数的策略,引起他们的联想:自己或者家人在生活中的好多地方也会用到这个知识,接着举出一些生活实例,然后是排排尺子上的数字和火箭发射时的倒数记时,无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更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在最后一个环节,花10元钱选择游乐场中的活动项目,学生进一步体验应用知识的快乐。
㈢运用多样性的评价,使学生增强数学交流意识
“评价学生学习是应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法,如:谁愿意来介绍你们同桌两人的方法?你最喜欢谁写得10,为什么?”你觉得这种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在评价他人中学会欣赏,学会批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评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关(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
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②从1开始数,1、2、3、4、5……、13;
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
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学情预设:
①玩碰碰车和激游涌进一共多少元?8+7=□
②玩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8+6=□
③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8+5=□
④玩碰碰车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8+4=□
⑤玩激游涌进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7+4=□
⑥玩激游涌进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进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转木马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6+5=□……
(6)优化算法
①7+6=□,请你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为什么把6拆成3和3.
②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凑十法。
不同点:9加几是把9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8加几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
7加几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
6加几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③优化算法:
在做8、7、6加几时,可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大家认为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7)你觉得玩碰碰车和过山车一共多少元?
8+9=□(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情预设:
①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和7合起来就是17
②因为9和8=17,所以8+9=17
小结:在做计算时,可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快,也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划线的要求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生独立在书上算
(3)校对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归纳小结,完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8、7、6加几的题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练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的练习比较过程,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在计算前先估算得数范围的习惯。
3.使学生体会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习惯的养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比较唤起回忆。
34+2=2+35=61+8=
34+5=2+53=80+17=
34+20=20+35=3+36=
34+50= 20+53= 37+20=
①学生独立做题后,观察第一竖行的题目,再看第二竖行的题目,再看第三竖行的题目,分层比较。
②选一组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③集体核对计算结果并统计结果。写一写,读一读。
二、计算练习估算培养
1.完成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选个别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过渡:计算之前怎样检测计算的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和对题进行估算。
2.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5+30=4+52=60+13=53+20=
56+3=25+4=31+6=20+35=
①出示对比题组卡片,说说得数是几十多
②计算看看你的`得数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③小结: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审题,检查正误。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完成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47+2○47+204+75○75+4
50+48○40+503+66○30+66
①学生独立比较填写。
②交流:你是怎样比的?
鼓励学生运用“找相同比不同”的思想,找出每道题目中相同的部分,明白剩下的部分越大结果越大。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七第4题
①从图中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②边读边画出问题,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全班交流想的过程,列式计算并解答。.第8题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对本单元的知识,哪些掌握地比较好,哪些还需要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4-25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02-05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2
一年级数学教案10-13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1-07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04-2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