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2 11:52:4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分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示ppt)

  师:认识它俩吗?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熊大熊二。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熊大熊二到美丽的森林里去看看?只有会动脑、会探索的孩子才能顺利穿过大森林哦!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借助棋子,感受平均分(6个平均分成2份)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走进大森林吧

  师:它们发现了什么好吃的?

  生:大苹果.

  师:是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太诱人了!你们猜,熊大熊二此时最想干什么呢?生:……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生:分一分…..

  师:说的真好!它俩一共从树上摘了几个苹果?(板书:6)熊大熊二(贴头像)可以怎么分呢?

  有请熊大熊二,哪个小朋友起来说说你的分法?

  师:这几种分法都是我们分东西的好方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师: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师:说得真好,公平,就是每份分得苹果一样多(同样多)。(师贴“每份分得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数学家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师贴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把东西分得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均分。(齐读课题)

  出示ppt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分苹果的过程。

  师:请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分得3个。这样,两份分的就同样多,也就是刚才我们认识的平均分。

  6个,分给2只熊,每只分几个?

  练习: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那你们能给小动物们当个小裁判,看看它们分的食物是否是平均分吗?

  师:请看判断题①,是平均分吗?生:…

  师:你说的真清楚,那谁能想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呢?

  师:同学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掌声送给他。再来看判断②,这是平均分吗?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平均分的?生:….

  师:是呀,是看每只小狗分的骨头是否同样多,如果同样多,说明是(生集体回答:平均分)。如果……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仅能判断平均分,还能将不平均的分法变成平均分,真了不起!

  2、注重表达,描述平均分(6个平均分成3份)

  师:刚才同学们给熊大熊二平分了苹果,正当它们准备吃时,(出示三只熊图片)

  咦?谁来了?生:翠花

  师:这时,熊二说:“熊大,俺们可不能吃独食呀,这么美味的苹果,咱们仨平分吧!”你们同意熊二的想法吗?看来你们也懂得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这次三只熊平分这6个苹果了,你们会分吗?快拿起手中的小棋子分一分吧!

  师:完成的同学用最美的坐姿告诉老师。真好。这次每只熊分到了几个苹果?谁能试着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说:(师提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了?)

  师:谁能完整地把分苹果的过程再来说一说?

  师贴:6个,平均分给3只熊,每只分

  个。

  师:谁还能试着用上面的话说一说?

  师(示ppt)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分的过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大声说,好吗?……(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

  三、探索交流,明确“平均分”含义。

  1、动手操作,重视“平均分”的方法(18平均分成6份)。

  师:看到我们帮熊大熊二分苹果,吉吉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女孩,你来读一读,读的真好,请坐!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这里有多少个桃子?

  生:…

  板书:18

  师:要把这18个桃子平均分给几个小动物?

  生:…

  板书:

  师:这又如何分呢?想不想帮帮吉吉分一分?

  生:…

  师:可是,每人只有6颗棋子,怎么办?好,请同学们静静地看

  温馨小提示:

  ①用18颗棋子代替18个桃子,小组合作帮6只小动物分一分。

  ②边分边和小组成员说说你的想法。

  师:所以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现在请同学们数出18颗棋子在你们的小组合作单上分一分吧!

  生操作

  师:都分好了吗?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哪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你可以带上

  你们组内的一个小助手,一个分,一个说(每个小组

  可派两个小代表上台汇报,一个分,一个说)

  生演示并解说。

  【1个1个地分】这样分可以吗?还有没有补充?这样分能保证每份同样多吗?

  【2个2个地分】

  (掌声欢送)

  【3个3个地分】你们这么快就分好了?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生:3×6=18

  师:说得真好,知识能活学活用,你刚才是用了我们刚学过的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想到了3个3个分的,是吗?(这种分法速度更快)

  三种分法对比优化:1个1个:三轮分完

  2个2个:两轮分完

  3个3个:一轮分完

  那种更更快?

  平时我们在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数量较少,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分,直到分完;如果数量较多时,我们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当然,如果我们能直接想到乘法算式的话,利用乘法口诀一次就能分完。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吉吉分桃子,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动物都分到了3个桃子,他们分得的桃子数是---生:同样多

  师:既然他们分得同样多,这就是---生:平均分?

  2、规范语言表达,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师:谁能把帮吉吉分桃子的过程再来说一说呢?

  师板书:18个,平均分给6只小动物,每只分个。

  3、借助直观模型,体会“几份”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我们把18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小动物,可以看成是平均分成了几份?------6份,每个小动物分到了3个桃子,就可以说是每份有3个。谁能试着用这句话说一说分的过程?(课件)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小动物们,在帮助它们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其实这节课的学习小棋子可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也应该谢谢他们,让我们赶紧送这些小棋子回家吧!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脱离棋子,应用“平均分”

  师:刚才同学们一直忙着帮熊大熊二和吉吉分食物,光头强可着急了,快来看一看,光头强提出了什么问题:

  师:这次没有小棋子的帮助,你还会分吗?快来答题纸试一试吧,可不要让光头强给难倒了。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生:…

  师:你说的真完整。谁还愿意展示?你的方法也不错。想乘法口诀来分的方法,你一下子就学会了,领悟能力真强!

  2、发散思维,巩固平均分。

  师: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快乐吗?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到森林的其他地方去看看吧!瞧,它们举办了一个热闹的聚会,准备邀请大家参加呢!我们看它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什么?生:果汁

  师:看,你们会分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圈一圈填一填吧。

  生说师展示.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动物想出了这么多分果汁的方法。再来观察这幅图,同样是12杯果汁,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人分得的果汁就会越----少;相反,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人分到的果汁就越-----多。

  师:真了不起,在分果汁的过程中又发现了这么多数学奥秘,快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吧。

  刚才我们平分了桃子、汉堡、果汁,那18个苹果会分吗?18个梨呢?你还能分什么?变成分18个物体你们还会分吗?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探索了这多数学奥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首先我们借助旧知识---数的分成,将“6个苹果分成了2份”,(课件1)在对比与交流中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件2-3)其次我们借助棋子的操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课件4)学会了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随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了“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的多种不同的分法(课件5),感受了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课件6-9)联系在一起(课件10-11),解决了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课件12-13)这也为后面除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实平均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作业纸,每人一份,是平均分;课前发的材料袋,每组一份,也是平均分;

  所以老师希望课下同学们能留心观察,把你们的发现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听,好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热处理思。它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我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总与反思。

  二是我的成足迹,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的总结与反思。

  三是我提出的问题,将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来,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四是巩固与应用,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学情分析:

  这一整理与复习是在学生学完四个单元后的一个整体复习,由于二年级学和较小,前面所学内容又多,所以让学生看书回顾知识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P38~P4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对前四个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意识,并逐步形成整理的习惯。

  能力目标:

  1.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巩固运用所学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发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和小伙伴合作回顾所学知识,增强参与数学操作和调研活动 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1.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PPT课件。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或小圆片。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索、自主学习。

  口算天天练

  18÷5= 27÷6= 36÷7= 35÷8=

  9÷8= 42÷5= 49÷6= 56÷9=

  18÷7= 7×8= 12÷5= 49÷7=

  57-8= 58÷8= 6×9= 18÷3=

  35÷5= 25÷5= 63÷7= 4×8=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四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这四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先看我们今天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板书:整理与复习)

  二、探究新知。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自己先复习了,跟大家说说,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前面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方向与位置,万以内数的认识及比较,分米、毫米和千米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一起结合课本第38页的情境图中的具体问题来整理复习所学的知识。

  1.出示:“买玩具”情境图。

  (1)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预设)

  ①每个足球7元,50元最多买几个足球?

  ②每个魔方6元,50元最多买几个魔方?

  ③每盒乒乓球9元,50元最多买几盒?

  ④每副跳棋8元,50元最多买几副?

  (3)分工解答,全班反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意思。每个小组解答其中一道题,全班反馈。

  (解答时,耍提示学生把计算和分物的过程结合起来,并结合分物的过程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学生用减法竖式也是可以的,但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减法竖式和除法竖式联系起来。)

  (4)说一说,这部分解决问题中,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解决问题中有什么经验?学生讨论,汇报。师小结。

  ①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②解决实际问题中注意商的余数的单位名称。

  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灵活、正确的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2.出示:“动物家园”情境图。

  (1)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回顾都学过哪些方向?

  (3)说一说图中的方向标志是什么意思,说出没有注明的其他方向。

  (4)仔细看图,说一说池塘的八个方向,分别住着哪种动物?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式的对答练习,如一个学生说“猴山”,要求另一个学生把与猴山有直接方向关系的动物馆和方向关系说出来,即鹿馆在猴山的西面,斑马馆在猴山的南面,池塘在猴山的西南方向,或说猴山在鹿馆的`东面,在斑马馆的北面,在池塘的东北方向。

  (5)想一想,并举例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辨认这些方向的。

  3、出示“学校人数”,“做值日生”。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讨论解疑:

  1、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2、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大胆的提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巩固应用”第2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8÷3= 40÷6= 52÷7= 80÷9=

  (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回,适时指导。

  (2)强调准确性,在计算的速度上要提高。全班订正。

  2.想一个可以用“45÷6=7……3”解决的问题,和同伴说一说。

  (1)同桌互议,说一说,你编了一道什么问题?

  (2)同桌相互分别共同完成自己编的问题。

  (3)指名个别汇报,全班订正。算式中没有写单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不同的是,它鼓励学生逆向地由算式出发,举出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3.想一想,填一填。

  (1)小河的南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圃在果园的,_______________小刚家在小树林的,_______________水池在菜园的。_______________

  (3)照第(2)题样子说一说。学生继续巩固方向和位置知识。

  四、发展练习。

  1.完成“巩固应用”第3题。出示情境图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我排在第15个,第几次才能进去?同桌互议,说说自己的算法。

  (3)学生解答,汇报。

  (4)照样子自己再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2.完成“巩固应用”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师订正结果。(展示学生结果)

  3.完成“巩固应用”第5题。

  4.完成“巩固应用”第6~13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72÷(18-9)=65-8×5=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指生列式计算,然后订正。看来简单的混合运算都会了,那今天我们学习比较难的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出示例题:面包师傅要烤面包,一个师傅说: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了。另一个师傅说:每次能烤9个。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90-36=54(个)54÷9=6(次)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0-36)÷9=54÷9=6(次)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40÷8=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题.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45÷5=9(米)

  3.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第三题.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18÷9=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小结: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5-5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快过“六一”儿童节了,大家高兴吗?淘气和笑笑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些课外书,准备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去看看他们买书的场景,看看在买书的过程中售货员阿姨算的对吗?(板书课题:算的对吗)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学习加法的验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售货员阿姨说的共256元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8+138=256(元)

  师:笑笑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共256元,也就是应付256元,售货员阿姨算的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指名回答)

  师:请你用你刚才听到的方法和你想到的方法,来判断阿姨算的对不对?请你在作业纸上这个问题的下面用一种加法和一种减法来进行判断,并写出竖式。

  展示学生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118 138 256 256

  + 138 + 118 - 138 - 118

  256 256 118 138

  师小结:在判断阿姨算的是否正确,我们有的同学是重新用竖式算了一遍,有的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算了一下,还有的是用一共花的钱数减去其中一套书的.价钱,看是否等一另一套书的价钱。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售货员阿姨算的是否正确,这就是验算(板书副课题:验算)。

  2、学习减法的验算。

  师:验算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计算的错误,现在淘气和笑笑要去付款了,大家来看(课件出示问题2: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师:你能自己去判断吗?请大家在这个问题的下面和刚才一样也用一种加法和一种减法计算来判断,并写出竖式。

  展示学生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300 300 256 44

  - 256 - 44 + 44 + 256

  44 256 300 300

  师小结:大家来看刚才这两次的判断,大家在对加法、减法进行验算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用加法来验算,也可以用减法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进行验算就可以了,大家听明白了吗?那你愿不愿意自己来算一算,并验算自己算的对不对。

  3、课件出示计算并验算。

  367+254= 732-186=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2题,集体讲评,纠错。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验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缺乏验算,没有及时发现计算错误,发生了严重的错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生活中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事例)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计算后,请自觉验算!

  板书设计:

  算的对吗(验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3、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景设问,揭示目标。

  1、师: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2、出示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所得。

  2、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教师: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

  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分层提高

  1、练习三第1题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练习三第3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景设问,揭示目标。

  1、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出示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大熊猫“笨笨”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2、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3、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④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4、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练习,分层提高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

  2、出示课题:小练习

  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

  (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张()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

  (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

  (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

  (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习题

  4页3、4、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2 、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86页“说一说”。

  2、完成第87页“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评选吉祥物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 经过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 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 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 提高能力

  1、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 3分=( )秒 4时=( )分 120分=( )时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时40分=( )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2、出示课题:小练习(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午餐费:?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 )张( )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 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P6和P7《搭一搭(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且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

  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淘淘和笑笑正在一起玩小棒搭房子的游戏,6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小棒?

  (1)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16÷6= 2(个)……4(根)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学竖式

  教师: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小组讨论:二六十二,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3.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图

  老师要把画有坦克的13张卡片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算一下每人可以分到几辆,还剩几辆?

  (1)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13÷5=2(辆)……3(辆)

  教师巡视指导。

  2.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的竖式计算,这道题的.竖式该怎么列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

  (1)指名板演。

  (2)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7“练一练”的第1到3题

  (四)谈感受,谈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09-1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09-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07

【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荐】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02-02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