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老师想看看这些算式你们掌握的如何。
卡片让学生摸出5题退位减法“开火车”口算,选择两题让学生说算理。再请学生来举例几题像这样的退位减法算式,教师贴上算式。
【教学设想: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第一步,我采用了口算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出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三、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课件出示需要补充的退位减法表)
师: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我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你瞧!但有些算式找不到了家,请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小组合作操作,摆一摆,讨论一下,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在填一填,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说规律。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减法表是怎么来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在叙述上的有顺序性,当学生说到横行时,要将横行的规律说完再来观察竖行,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后观察规律。
(1)横着看,第一行都是11减几;第二行都是12减几;第三行都是13减几……
(2)竖着看,第一列都是十几减9,第二列都是十几减8;第三列都是十几减7……
(3)算一算你会有跟多发现的:
横看:
第一排的得数分别是2、3、4、5、6、7、8、9;第二排的得数分别是3、4、5、6、7、8、9……引导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减少1,差依次增加1。
竖看:
第一列从上到下的得数分别是2、3、4、5、6、7、8、9;第二列从上到下的得数分别是3、4、5、6、7、8、9……引导发现:减数不变,被减数依次增加1,差也依次增加1。
斜看:每一斜行算式的得数都是相同的,最外面一行的算式得数都是9,依次是8……
师:差是5的算式有哪几道呢?( 11-6、12-7、13-8、14-9)
引导发现:被减数、减数依次增加1,差不变。
3、整体观察,引导发现:
横看: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减少1,差依次增加1。
竖看:减数不变,被减数依次增加1,差也依次增加1。
斜看:被减数、减数依次增加1,差不变。
【教学设想:通过小组的讨论,然后汇报整个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有规律的观察,横行、竖行、斜行。20以内退位减法和加法一样,共有36道题。可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
4、运用规律。
课件出示算式:11-5、12-6、13-7、14-8、15-9
师:算一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吗?
师: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学生汇报。(11-4、12-5、13-6、14-7、15-8、16-9)
5、儿歌学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运用规律,口算实践。
师:看着这张表,老师随便指一个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为什么你算得这么快呀?
设计的目的:运用规律,加强计算的速度。
【教学设想:运用规律提高计算的速度,但是我自己感觉在这里,表格的规律似乎在计算中很难来用运。开小火车报答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避免一对一的形式。】
2、探询加减法间的关系。
(1)一图四式 (课件出示)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师:谁能根据图意,来列算式?
师:关于这四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只要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三个数是相同的就可以了,问:是哪三个数字?
师:那么如果有这个减法12-5=7,你又能想到其他什么算式呢?
(2)根据所给的算式写另外的算式。
师:由黑板上的这道减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的'哪些算式呢?(这些算式由学生上课伊始举例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3)根据所给的数字来写加减法算式。
现在老师这里有7个数字卡片,你根据这7个数字,能写出哪些算式呢?
课件出示:6、7 、4、8、13、11、15
师:每个数字可以重复使用,但是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只能在这7个数字之中选择。
3、开放性计算练习。
师:在()里该填什么数?
9-4=11-() 14-5=10-()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
师:今天我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从表中找到了很多的规律。以后让我们在计算中更加的熟练。
【教学设想: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十几减9》是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激发兴趣,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讨论交流探究算法,巩固算法,强化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二、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1
三、教学目标
1、学生懂的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让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
3、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我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师:两个数凑十的时候,我们看到9,想到几?看到8,想到几?看到7,想到几?看到6,想到几?看到5,想到几?
2、抢答
17 = 10 +()18 = 10 +()
15 = 10 +()13 = 10 +()
12 = 10 +()16 = 10 +()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游乐场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主题图)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你知道怎么列算式来解决问题吗?
列式: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师:15-9=?5减9不够减,怎么办?
请你用小棒代替气球,试着摆一摆,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共同探究15-9的算法:(课件演示)
①数一数: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地拿走,共拿走9根,还剩下6根。
②破十法:把15根小棒分成10和5,从10根里面直接去掉9根,剩下的1根和原来的5根合起来就是6根。
师追问:谁也用了这种方法?再来说说看。为什么都要把一捆小棒拆开来?(不够减)
抽象出算式,学生规范说算法
师:现在不借助小棒,你能直接说一说怎样计算“15减9”吗?
师:表达得多清楚呀!先把15分成10和5,10-9=1,1+5=6、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
③平十法:把9根小棒分成5和4,从15根里面先去掉5根,剩下的10根再去掉还没去掉的4根,那么剩下来就是6根。
④想加算减法:想:因为:9+(6)= 15
所以:15-9 = 6
七、练习巩固,掌握算理,应用算法
1、练习1:比一比,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练习2:做一做
八、课堂总结
11 - 9 = 2 16 - 9 = 7
12 - 9 = 3 13 - 9 = 4
14 - 9 = 5 15 - 9 = 6
17 - 9 = 8 18 - 9 = 9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巧算“十几减9”:就是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是“十几减9”的差。
九、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 5 - 9 = 6
方法1:一个一个的减
方法4:想加算减法:想:因为:9+(6)= 15所以:15-9 = 6
十、教学反思
这节减法课,十几减9的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还是有点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平十法”等不同计算方法。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老师把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跳跳龙请到了教室里,想见见他吗?(课件出示)他带来了两道题,你会做吗?
1、(课件出示)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
2、(课件出示)口算:(抢答)
8+3
9+2
7+4
10—2
15—3
13—3
10—1
10—9+1
10—2+1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原来有13只猴子,走了6只,还剩几只?
生:湖里共有11只鹅,游走了2只,还剩几只?
师:这些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学习的新知识,相信大家学了这个单元后就会计算了,大家有这个信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减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授
1、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1铅笔图)
师: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男孩有11支铅笔,小女孩要2支。
师:要求小女孩要了2支铅笔后还剩多少支铅笔,怎样列算式?
学生:11—2。
(2)引导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这种减法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减法有哪些不一样?计算时你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11—2中个位上的1减2不够减。
师:这种减法怎样计算呢?结合铅笔图想一想,怎样从1捆零1支铅笔中拿走2支铅笔?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看能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边操作边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同学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师:谁愿意在班上介绍你的想法?鼓励学生介绍多种算法,如:
学生甲:把一捆铅笔打开,拿出2支给小女孩后,还有8支和零的1支合起来还剩9支。
学生乙:把1捆打开,只拿出1支。与零的1支合起来刚好2支交给小女孩,还剩9支。……
师:同学们说出了不同的算法,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打开一捆小棒。(教师课件演示打开一捆小棒)
(3)反思深化,探索算理。
师:同学们分小棒的过程中,为什么都要把这1捆小棒打开呢?(课件动态显示)
生:因为从零的1根中拿出2根,显然是不够的。
师:太棒了,这“显然”一词用得非常好!
学生甲:打开1捆,实际上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再把11根小棒分成2根和9根,拿出2根剩下9根。(课件动态演示)
师:在11—2这个算式中,1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现在我们用算式来表示分小棒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分小棒来说分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甲:从1捆零1根中拿出1捆并打开。(教师引导学生说:算式中就是把11分成10和1)
学生乙:从打开的这1捆中拿出2根,就是算式的10减2。(教师板书:先算10—2=8)然后把剩下的8根和原来零1根合起来,是9根。也就是算1加8等于9。(教师板书:再算1+8=9)
师:看一看,你明白这种算法了吗?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生甲:逐步减1法。我们先用11减1得10,再用10减1得9,连续减1减2次,得出11减2等于9。
学生乙:连减法。我们这样算:11减1等于10,10再减1等于9。
学生丙:想加法算减法。我们这样算:因为2加9等于11,所以11减2等于9。学生丁:破十法。我们是这样算的:先用10减2得8,8再加1得9。
师: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学生甲:我喜欢想2加几等于11,就可以算出11减2等于几的算法,我认为这种算法算得快。
学生乙:想2加9等于11,还可以算出11减9等于2。
教师:是的,你发现了这个秘密,真不简单!
(4)算一算:11—9
师:算11减9等于几?(课件出示11-9)
生:你可以这样算?
师:比较11—2=9和11—9=2,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甲:被减数相同都是11,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
生:算这两个减法算式,只需要想一个加法就行了。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课件)谁来说一下图片中的内容?
学生:照片上有11个盖碗茶杯,一个小朋友在问:11个,拿走8个,还剩多少个?
教师:谁能根据刚才同学介绍的内容,提出用减法算的数学问题?学生甲:照片上有11个盖碗茶杯,拿走8个,还剩多少个?
教师:谁能列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算式?
教师:怎样计算11—8?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8加几等于11,因为8加3等于11,所以11减8等于3,11减3等于8。
学生乙:计算11—8,我是这样想的:10减8等于2,2加1等于3。
学生丙:我是这么想的,先将11减1得10,然后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得3。(师生为该组的学生热烈鼓掌)
点评: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火花将照亮学生一生的学习旅程。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数字信息,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难能可贵。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丰富资源,利用学生的交流形象地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水到渠成
四、应用拓展
1、游戏。(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同桌做游戏,一位同学写11减几的算式,另一位同学根据算。
式说出结果,也可由你们自己设计游戏,爱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学生设计出的游戏形式,可以是两个学生抽卡片说得数,可以是小组长组织抢答,可以是小组与小组开火车,也可以对口令算数,还可以?
2、看谁算得对。
五、总结思考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对老师和同学们提什么意见吗?你还有什么不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西师版)一年级下期第63页。
【教学过程】
计时方式的变化讲课教案:前面教学了认识钟表,在学生会认钟面上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小朋友都会认钟表了,现在我们通常都是钟表来确定时间的。但是古时候人们没有钟表,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确定时间的吗?
教师:想知道吗?在你们数学第63页上有几幅画,它会告诉你古时人们是怎样来表示时间的。
学生翻书看连环画,认不得的字可以相互问,也可以,教师也作一些适当的辅导,帮助学生看懂连环画。
教师:看懂它们的意思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师:你们看懂了连环画上的文字,还有哪些不懂的呢?
教师:什么叫立竿见影?我们像古时候的人一样一起来做一做,好吗?
教师在讲台上立一根竹竿,电灯泡绕着竹竿转,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竹竿影子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们注意看竹竿的影子,有什么发现?
教师:为什么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灯在绕着竹竿转,影子就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了。
教师:我们天天看见的天上的太阳像这样一个电灯泡吗?但是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你们看早上的太阳在天边,中午就到了头顶了,晚上呢,它到了这边山脚了。太阳在不同的位置竹竿影子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古时候的人呀就是看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是多少时间的,你看古时候的人多聪明呀!
教师:日晷就是影子来判断时间的装置。你看这个圆盘上不是有一根小棒一样的细棍吗?太阳照着它,它的`影子就投到圆盘上,古时候的人就可以看这个影子来确定时间了。懂了吗?
教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影子了,古人怎样确定时间呢?这就要到书上说的滴漏了。什么叫滴漏呢?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胶带捆起来的瓶子,瓶口对着瓶口的,瓶口还一块纸块把它堵上了,指针把块纸块穿了一个小洞。上面这个瓶子装有细沙子,把这两个瓶子立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计时方式的变化讲课教案
教师:这样的方法可以计算时间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时间越长,漏到下面瓶子里的沙越多,看下面瓶子里沙的多少就能判断时间了。
教师:漏沙的方法来确定时间的叫沙漏,还有漏水的方法来确定时间的。
学生抢着回答:那叫水漏。教师笑了笑说:小朋友们,那不叫水漏,叫滴漏,因为它是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像你们家坏了的水龙头那样,滴水的多少来确定时间的。
教师:看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小朋友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2:我知道不但可以用钟表,还可以用好多方法来确定时间……
教师:是啊,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你不但可以看到古时候的人们用很多种方式来确定时间,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确定时间呢。除了在钟表上看时间以外,你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确定时间?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也很会动脑筋。放学后还可以继续观察,也可以从书上查一查,你会知道更多的确定时间的方法。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难点名称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根据按行数、列数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发现百数表中简单的规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
2.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哇!太乱了。没关系,那就请它们先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教师为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
(1)第一支数队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排得很整齐。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吧!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它们入住。(1 、2 、3 、4 、5、 6、7、 8、9 、10)
(2)又来了一支数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就让他们入住第二行吧!(11、12 、13、 14、15、16、17、18、19、 20)
(3)瞧!瞧!这里来了一支特殊队伍。(11、22、33、44、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你猜到了吗?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66、77、88、99)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都一样,但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
(4)咦?又来了另一支数队伍。(10、19、28、37、46、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再下一个呢?(64、73、82、91)
原来,这些数队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就按这些顺序,请其它的数朋友也住进它们的家吧!
全部都住满了,这儿一共有100个数呢!它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5)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横着观察。先请从上数的第四行数出队。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31、32、33、34、35、36、37、38、39、40)横着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都是3(40除外),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其它行也是这样排列的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6)竖着看,请从左数第三排出队,(3、13、23、33、43、53、63、73、83、93)它们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同,下面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多10。其它列也是这样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小结:百数表中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的数队伍的排列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所以看起来都很整齐。
3.为数找家,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这么整齐的队伍刚排好,有些淘气的数就出去玩了,只留下这一行、一列数来站岗。但淘气的数回来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35的家在哪里?
找到十位是3的这一行,再找到个位是5这一列,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家。35这个数感谢你,也感谢站岗的小士兵,帮它们很快找的了自己的家。
(2)53也有5和3,为什么不能住在一起呢?
35和53虽然都有5和3,但它们所在的数位不一样,所以不能住在一起。看来,为数找家,一定要看清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因为有这些站岗的数,大家很快就为35和53找到了家。现在,留下来站岗的数也出去玩了。只利用35和53你还能为其他的数找到家吗?
(3)怎么给46找到家呢?
(4)现在你能很快为67找到家吗?还有90呢?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听说我们班小朋友这么能干,又有一位数朋友赶来了,想知道是谁吗?一位神奇的摄影师为百数表拍了一张照片,正好照到了这位数朋友。请大家看
(1)为数和数组找家
你能猜猜这张照片中那些数朋友还没回来吗?
只要把握了百数表中数朋友的排列顺序,就能很快找出藏起来的数朋友,真方便!为了奖励大家,摄影师又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
听说摄影师现在在拍照,数朋友都回来了,可是数太多了,不好拍。摄影师要求它们变队形后才能拍照。你们能帮它们变变队形吗?现在只要大家喊出“一二变”.
(2)引入数轴
你们能在上面为51-59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都是数,为什么50离60那么远,离51那么近?两个数相差得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3)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们能在上面为67找到家吗?
小结
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认识到更多的数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
(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教具:
课件、不完整的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依次呈现右图)。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学生反映太乱了,不容易看出都有什么数。
教师:没关系,那就请它们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
教师: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老师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呈现下左图):第一支队伍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排得整齐吗?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可以吗?
教师: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教师(呈现上右图):又来了一支数的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呈现下左图。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能初步根据统计分析所获得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礼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师:同样都是为了解决一共有几个礼物的问题?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
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颜色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
(板书:分类)
二、联系生活,感受分类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分类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2、生汇报
3、课件出示图片:垃圾分类、水果分类、药品分类、书籍分类。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作用可真大啊!
三、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你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一年级的小朋友决定为我们亲爱的女老师举行一场联欢会。看他们准备了什么来布置教室。
师: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气球呢?(颜色和形状)
引出问题:是啊!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
师: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贴出作品)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和他的不太一样,请你上来给我们摆一摆,(直接在黑板上摆)老师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刚才的同学它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列的呢?
生:整齐、清楚
生:这种方法(第一种)它们容易叠在一起,数的时候不是特别方便,而排成一列一列的清楚的多?
师:说的可真好!那你数出每种形状的有几个了吗?快给大家数数吧!
师:为了让这个图更清晰一些,我还想给它再加上一些东西。
你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你整理的结果。(这里要板书:图)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还有一些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比如这位同学的作品。大伙能看明白吗?请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同样老师给他画上几条线。
(在投影仪上画)
师:现在看它特别像什么?这样的记录真清楚。(这里要板书:表)
看下面的数字就知道,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请认真看图,告诉我你能一眼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最少吗?你是怎么看的?(突出看图时,哪一类最长就最多,最短就最少,重点放在一一对应上。看表时,直接看数据)
师:看老师这儿,移动葫芦形的气球,现在呢你还觉得是葫芦形的最少吗?我分明看到他们两列是一样长的'啊!
这是为什么啊?所以我们在摆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个一个对齐,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清楚最长的就是最多,最短的就是最少。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展示一两个其他的作品)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糟了,老师这还有一个气球(蓝色的葫芦形的气球)刚才忘了分,你们快帮我出出主意该摆在哪?
生:放葫芦形的那列。
师:不对啊,它是蓝色的啊,也能放这列吗?(因为是按形状来分的,所以只要是这个形状的就应该放在这)
这边放好了,这个表又该怎样改变?
师: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又该怎么摆?
生:答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心形的增加一个,种类并没有增加,所以在心形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4、探究其他的分类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从2号信封里拿出小气球和原来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你们还把他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三、巩固练习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老师数一、二、三,把你们桌上的气球全收在一起,压在课本下面。我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智慧乐园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分一分、涂一涂
完成课本练习七的第一题
第二关:给水果排排队
完成练习七第二题(先按种类来分一分,再按形状分)展台展示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活动题
放学后,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的书桌上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第14~16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很好!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
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
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的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或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或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教材第98页第14题。
读一读条件和问题,怎么求这个问题?
引导说数量关系:皮球的个数—篮球的个数=篮球比皮球少的(皮球比篮球多的)再列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类提问: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小结:把数合起来,也就是求一共的用加法,从总数去掉、求相差多少用减法。
2、完成教材第98页第15题。
(1)课件出示第15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完成教材第98页第16题。
(1)课件出示第16题情境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4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五、拓展
课件出示思考题:从下面的6张卡片(1,2,3,4,5,6)中选出4张,组成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差是35。你能想出几种选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思考:
1、不退位减法:67—32=35(六张卡片只有6和3的差是3)。
2、退位减法:71—36=35,63—28=35(要使差的十位上是3,那么被减数与减数的十位应该相差4。于是有7□—3□=35,6□—2□=35。又因为退位减时,个位相差5的情况有11—6=5,13—8=5或12—7=5,所以符合要求的算式有71—36=35,63—28=35)
六、小结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你觉得哪些问题比较困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数“1”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和耐心倾听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淘气为了欢迎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我们,(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哪儿?图中有什么?
2、生汇报后,师: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3、师提示:谁有好办法能把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都找出来?(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找,或把找到的做上记号。)
4、请小老师为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
二、抽象出数字“1”
1、师:刚才大家找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
带读“1”
2、师:很大的物体,如1棵树、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个物体,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
师借助身边熟悉的实物:1根粉笔,1盒粉笔;1个班级等等
3、请学生用1来说一说身边的事物
三、抽象出数“2、3、4、5”
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已经找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体,谁还能说说,这幅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
2、生观察图,可与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师要善于指导:用手一个一个地指,指一个数一个,要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
4、师及时评价,(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表扬表达清晰的,表扬能认真倾听的,表扬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的)
四、找一找,说一说
1、师:孩子们,在这幅漂亮的图画上有不同数量的物体。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数量的物体呢!老师说一个数,你能说出物体吗?
2、活动:师说“2”,指名说物体(如2只手,2只眼睛,2张桌子)
师说5,生说物体(如5个手指,5个扣子,5位同学)
3、生生活动:同桌一个说数,一个说物体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经营性质第1、2题。
1、师先引导读题目
2、生尝试完成第1题,集体汇报
3、照样子,圈一圈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一题的题意是很难的。要引导他们学会看例子,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六、总结升华: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顺序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在这幅图中找到了一群鸭子,谁能数数,一共有多少只?
2、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手口一致,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式)
3、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数吗?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
4、生再按顺序数
5、师:孩子们,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了,请问系蝴蝶结的小鸭子排第几?谁排第4?
6、哪位同学也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呢?(生问生答)
7、师:联系自己的座位,数数这一组有几个同学,再说说每位同学排第几
二、出示“数一数,认一认”的内容,学生观察后
1、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2、汇报,请数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数数的方法(按顺序或做标记)
3、师板书: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将相应图版贴出,并根据图片的数量在旁边写出数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画,再说说每一幅图上都有几个物体,最后再说说第几(谁排一?为什么?这要引导学生明白,根据物体所处的方向不同,第一也是不一样的。)
2、引导学生读题(师先读一遍,学生用手指着题目跟读,再学生齐读)
学生独立完成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4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4-11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1-2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