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4 11:09: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21页的例10

  (1)导学单

  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导学要点:

  (1)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补。

  (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我的例子)

  2)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

  (1)生独立计算。

  (2)生展示思路。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只和;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基本图形,再求相关基本图形面积之差。

  2、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1题前两题。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3、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二题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6.3+6.3+6.3+6.3+6.3=()×()=()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75缩小到它的是()。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5元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结果:3.5元×3=()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小数末尾的0可以(),得()。

  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1.48×23=()0.148×23=()()×()=34.04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计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计意识。

  2. 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3. 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找规律整理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体验估计的策略。

  课件演示:将方格图外观设计为高楼,方格作为各层房间的窗户。

  师:天黑了,大楼的窗户星星点点亮起来了,最后都亮了,你能估计一下这幢大楼的正面共有几个窗户吗?(用高楼的窗户代替书中的方格,是因为人们习惯上数窗户都是一层一层地数,不会一列一列地数。后者是九个、九个地数,这不是我们探究6的.乘法口诀时所希望出现的。)

  师:我们需要搜集哪些相关的数据信息才能做出窗户有多少的估计呢?

  (让学生明白进行估计的前提条件是:这幢楼有9层,每层都有6个窗户。)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动手列一个算式来表示窗户有多少?

  (复习乘法的意义,组织学生交流,明确所列的算式是69)

  师:69=?你们能根据这个算式进行估计吗?

  (培养学生列出算式再进行估计的习惯。)

  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估计,感受估计的策略。

  我们算出了这幢楼一共有54个窗户。

  二、算一算,探究算法的策略。

  1. 算一算,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 交流算法。

  算法①:用加法,逐格加6。

  算法②:从2至5,用乘法口诀计算;后续的用加法,逐一加6。(能自觉利用乘法口诀,应加以赞赏与肯定。)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66可以怎么算?

  ① 56=30,30+6=36;

  ② 46=24,26=12,24+12=36;

  ③ 26=12,12+12+12=36;

  ④ 36=18,18+18=36。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感受数学思考的灵活性,培养与发展数感。)

  3.小组探究、交流:69还有哪些算法,能否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

  (1) 46=24,56=30,24+30=54;

  (2) 36=18,18+18+18=54;

  (3) 46=24,24+24=48,48+6=54。

  (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从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意识和能力。)

  三、独立编制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1. 由学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具有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应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去编。)

  2. 同桌交流

  ⑴ 66=56+□

  67=57+□

  68=58+□

  69=59+□

  ⑵ 68=67+□=69-□

  (体会5的乘法口诀与6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以及6的乘法口诀的内在联系;把握联系既能增强数感,又能加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四、课堂练习,巩固6的乘法口诀。

  ⑴ 同桌互背6的乘法口诀,然后做对口令的游戏(第73页第2题)。

  ⑵ 独立完成第73页第3至5题。

  重点放在第5题的算法交流上。体会通过移格子的方法,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的策略。(利用课件,形象地展示出学生利用移动方格的形式来计算的方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⑶ 提出新的问题挑战,促进知识的迁移。

  问题:每块汉堡6元,买9块要付多少元?买15块呢?

  1)买9块汉堡要付54元。69=54(元)

  2)买15块汉堡要付多少元?即615=?算法是多种多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进步?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P74例2及练习十六第5、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如ax ±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忆旧引新

  1、看图列方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不用求解。

  (1)公鸡x 只,母鸡30只,比公鸡只数少6只。

  (2)公鸡x 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二、互动新授

  1、出示足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其实,足球里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请观察老师手中的足球,你发现白皮和黑皮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吗?

  师:除了形状,白皮、黑皮的块数也不相同哦,有几位男生正在探究这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2。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

  观察图,并说说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知道的信息: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解决的问题: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追问:你能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吗?

  交流汇报,并根据回答选择板书: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等量关系式,说一说这个等量关系式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

  已知条件:白色皮共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未知条件:黑色皮有多少块?

  3、引导学生利用例1的经验,自主列方程解答: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解:设共有x 块黑色皮。

  2x —4=20

  2x —4+4=20+4

  2x =24

  2x ÷2=24÷2

  x =12

  4、追问:在解方程时,先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把2x 看成一个整体。)

  5、检验。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稍复杂的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吗?其中哪一个步骤是最关键的?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①弄清题意,设未知量为x 。 设

  ②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 找▲(关键)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列

  ④解方程。 解

  ⑤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验

  三、巩固拓展

  1、根据方程列出等量关系式。

  粮店运来72吨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多12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根据( ),列方程:3x +12=72

  根据( ),列方程:72—3x =12

  2、先说说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千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类型的题目适合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解答?

  3、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教材第75~76页第5、6、9题。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一、认真思考,细心填写。

  1、在自然数(0除外)中,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

  2、20的因数有( )个,7的倍数有( )个。20以内的质数有( )个,合数有( )个。

  3、用0,1,2,3组成一个同时是2、5的倍数的的四位数是( );组成一个同时是2、3的倍数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5、一个盒子里装有一个红球,四个黄球,三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二、火眼金睛,准确判断。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2、在0.3、0.33和13中,0.33。( )

  3、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4、3/4与1/5的和的分数单位是1/20。( )

  5、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三、精心挑选,慎重选择。

  1、要使四位数106□能同时为2和3的倍数,□里应填( )。

  A. 2 B. 4 C. 6

  2、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是( )。

  A. 18 B. 17 C. 20

  3、一个三位数,位是最小的奇数,第二位是最小的合数,个位是最小的偶数,这个数是( )。

  A. 120 B. 142 C. 124

  4、把3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是( )。

  A. 3/4 B. 7/4 C. 12/4

  5、某人掷一硬币,结果连续五次都是正面朝上,请问他第六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 16 B. 1 C. 12

  四、耐心细致,当好计算师。

  1、直接写出得数。

  1- 5/12 1/2 +1/3 5/6- 1/3 4/7 +1/8 1/9 +1/10

  2、脱式计算。

  1/6+1/3+1/4 1- 1/2 -1/3 1-(3/8 +1/6) 5/6-2/7 +1/6

  3、解方程。

  3x+2x=35 47 +x=89 x- 25 =14

  五、走进生活,灵活运用。

  1、王叔叔和李叔叔同时从相距15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王叔叔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在图中标出。

  (2)几分钟后相遇?

  (3)相遇时王叔叔走了多少米?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有一节科学课老师讲解用了15小时,小组讨论用了310小时,其余时间学生做实验,学生做实验用了多长时间?

  3、螃蟹和青蛙共11只,共有56条腿,螃蟹和青蛙各有多少只?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把小数除法化成整数除法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接龙游戏。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喜欢!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 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 )。

  (2) 9.3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

  (3) 6.73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

  (4) 0.023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

  2.心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70÷90= 27÷9=

  教师: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

  (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

  (2)这里有7.65m丝绳;

  (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 (个)。

  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检查。

  教师强调:采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在竖式中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划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 )÷3 0.28÷0.07=( )÷7

  0.01÷0.16=( )÷16 0.314÷( )=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 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材说明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就安排了密铺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了解什么是密铺。本册教材中,通过实践活动继续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整个实践活动分为两个层次: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使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密铺概念,教材不再给出密铺的概念及图案,而是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6种平面图形(即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并提出问题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接着,让学生利用附页中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一种图形拼一拼、铺一铺,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铺、不能密铺(圆形、正五边形)的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找出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后,再让学生实际铺一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每次密铺的基础图形都是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同一种平面图形,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两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计算出每次密铺中不同平面图形所占的面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部分:

  (1)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让学生从两组瓷砖中任选一组在方格纸上设计密铺图案,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这里的两组瓷砖,一组由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另一组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长边所在的高)组成,前一组密铺可以是用同一种基础图形将平面密铺,后一组密铺则是用两种基础图形密铺平面。

  完成设计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也可以由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拼出。建议学生在画或拼摆密铺图案时,要有序地进行。

  (2)综合运用有关密铺、面积等方面的知识,统计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的图案中,每种基础图形一共用了多少块,以及所占的面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图形,自由地设计密铺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由一种或两种基础图形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基础图形组成,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不要求),通过学生的创作及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进行美术创作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自己创作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数学活动中,借助观察、猜测、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图案,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密铺图案,课上展示给大家,以此帮助学生复习已了解的密铺知识,从直观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搜集的图案可有多种,如由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一种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不规则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等。呈现图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密铺图案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

  (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密铺平面时只用一种图形,比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同时出示该图形的彩色卡片并贴在黑板上),请你们猜猜看,哪种图形能用来密铺?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想像,然后再通过铺一铺等操作活动进行验证并获得结论。或者先让学生想一想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能够用来密铺平面,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形呈现相应的图形卡片,然后围绕学生说出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拼摆,找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并让学生任选一种可以密铺的图形铺一铺,上台展示并与大家交流拼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密铺的理解以及对图形性质的认识。

  (5)在学生了解可以密铺的图形后,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密铺的知识设计地砖图案;也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铺。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砖、篱笆和围墙)、玩具、艺术(图画)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然后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让先设计完的学生数一数自己设计的图案中,不同的基础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6)展示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有新意,激发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7)汇报交流之后,让学生进行更开放的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会继续安排有关密铺的内容,例如较复杂些的密铺、密铺的方法等等,因此在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图形能够密铺的条件(同一顶点的各个拼接图形角的和为360)会在中学的教材中介绍,这里就不需要让学生研究。

  参考资料:

  密铺的历史背景

  1619年数学家奇柏(J.Kepler)第一个利用正多边形铺嵌平面。

  1891年苏联物理学家弗德洛夫(E.S.Fedorov)发现了十七种不同的铺砌平面的对称图案。

  1924年数学家波利亚(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发现这个事实。

  最富趣味的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 Escher)与密铺。M.C. 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兰。他到西班牙旅行参观时,对一种名为阿罕伯拉宫(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十三世纪皇宫建筑物,其墙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尔人建造,而且铺上了种类繁多、美轮美奂的马赛克图案。Escher 用数日复制了这些图案,并得到启发,创造了各种并不局限于几何图形的密铺图案,这些图案包括鱼、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凭空想像的物体。他创造的艺术作品,结合了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另一种看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通过类比、比较掌握小数乘法的简算方法。

  2、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的。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以下三组算式

  7x12=12x□

  (7x25)x4=7x(25x□)

  24x5+□x5=(□+36)x5

  (1)、快速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2)、归纳三个定律

  2、出示以下三组算式比较大小

  0.7x1.2 1.2x0.7

  (0.7x2.5)x0.4 0.7x(2.5x0.4)

  2.4x0.5+3.6x5(2.4+3.6)x0.5

  (1)、你怎么判断的?

  (2)、说明整数乘法的定律同样适应于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填数、比较大小,让学生较轻松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并对乘法的运算定律做一个复习巩固,为后面的`新授做一个铺垫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超市购物

  问题:

  (1)、你们平时都到什么地方购物啊?

  (2)、出示购物电脑小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什么用?

  (3)、有几份电脑小票上的总价不清楚了,希望你们帮我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单的方法算出来。

  (设计两种电脑小票)

  序号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1苹果12.5元/千克3.2千克

  12.5x3.212.5x3.2

  =12.5x(8x0.4)=12.5x(0.8x4)

  =12.5x8x0.4=12.5x0.8x4

  =100x0.4=10x4

  =40=40

  拆数:

  序号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1花生4.6元/千克8.71千克

  2瓜子5.4元/千克8.71千克

  4.6x8.71+5.4x8.71

  =(4.6+5.4)x8.71

  =10x8.71

  =87.1

  2、请你利用最快速、最简单的的方法帮老师把电脑小票中的总价填写完整。(要求:列式并把计算过程写清楚)

  3、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指名板演。

  4、反馈、置疑

  5、师生共同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较愉悦主动地开始学习新知。并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与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巩固练习

  1、应用定律填空

  7.5x1.6=1.6 □

  1.25x0.7x0.8=(□ □)x□

  2.5x0.7+0.3x2.5=(□ □)x□

  50x(2-0.2)=□x□ □x□

  2、判断改错

  (2.5+0.25)x0.4(50x12.5)x0.8

  =2.5x0.4+0.25 =50x0.8+12.5x0.8

  =1+0.25 =40+10

  =1.25 =50

  3、拓展题

  (三星题)

  0.25x4.78x4

  7.6x5.3+7.6x3.7

  (四星题)

  0.25x0.32x0.125

  78.6x99+78.6

  (五星题)

  1.4x0.99

  21x4.3+57x2.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设计习题,力求全面反馈练习,同时也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能适应全体学生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各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

  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 ④ ⑤ ⑦小数乘小数:② ③ ⑥ 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

  (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与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0.36×0.04=0.12×0.5=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易错点剖析】在给乘积点小数点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另一种是积的末尾有O时,点上小数点后末尾的O可以去掉。

  【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并改正。

  2.7×1.8=48.6 25×0.6=26

  第一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因数中共有两位小数,而积里面只有一位小数,所以是错误的;第二个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为0.6比1小,所以相乘的积应该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6比25大,所以是错误的。

  改正:2.7×1.8=4.86 25×0.6=15

  【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的积是否正确时,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3.选一选:34.99×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7 B.7.00 C.6.99

  【易错点剖析】34.99×0.2=6. 998,6.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00,这里的“O”不能去掉,因为“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就要保留几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位,也要用“O”来占位。

  4.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为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50×0.52+45×0.62=53.9(元)

  【易错点剖析】这类收费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四、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

  0.65×1.3+0.65×1.7 0.25×9+0.25

  小组讨论、计算、汇报。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1:0.65×1.3+0.65×1.7=0.65×(1.3+1.7)=0.65×3=1.95

  生2:0.25×9+0.25=0.25×(9+1)=0.25×10=2.5

  生3:我有个小窍门帮助同学们记忆乘法分配律。例如

  0.65 × 1.3+0.65 × 1.7 = 0.65 × ( 1.3+1.7)

  我爱爸爸和我爱妈妈缩为我爱爸爸和妈妈

  师:很好,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缩写句子来记乘法分配律,真是奇思妙想。

  五、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六、作业:1.用竖式计算

  0.76×0.32 1.08×25 0.25×0.046(保留两位小数)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0.125)×8 56.5×99+56.5 4.8×100.1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0.65 × 1.3+0.65 × 1.7 = 0.65 × ( 1.3+1.7)

  我爱爸爸和我爱妈妈缩为我爱爸爸和妈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P77~78例3、例4及练习十七第1、4、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逆向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习题。

  (1)舞蹈组有男生x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女生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

  (2)城郊中学图书馆有科技书m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1.8倍,那么,m+1.8m表示( ),1.8m-m表示( )。

  2.教师:像上题中m+1.8m,1.8m-m如果在方程中出现,该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这样的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思考,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

  得出: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3.2(元)

  2.把这一题改一改,出示教材第77页例3:让学生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小组内交流,汇报:梨和苹果都是2kg,梨每千克2.80元总钱数是已知的,求苹果的单价。

  小结:两题的数量关系没变,只是已知数和未各数交换了位置。

  思考:你能列方程来解答吗?学生尝试用方程解答,汇报。

  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题步骤: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2x +2.8×2=10.4

  x =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3.问:除了这样列方程之外,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

  并让学生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8+x )×2=10.4

  (2.8+x )×2÷2=10.4÷2

  2.8+x =5.2

  2.8+x -2.8=5.2-2.8

  x =2.4

  解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把小括号内的“2.8+x “看作一个整体。

  4.出示教材第78页例4。

  让学生观察信息,信息提供了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条件: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问题: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尝试写出等量关系式: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思考:这里有两个未知数,该怎样设未知数呢?

  小组内交流,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设海洋面积为x,也有可能会设陆地面积为x 。

  根据”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是把陆地面积作为标准量,设为x比较方便,因此海洋面积就是2.4x 。

  5.让学生自主列方程解决,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过程:

  解:设陆地面积为x 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 亿平方千米。

  x +2.4x =5.1

  (1+2.4)x =5.1

  3.4x =5.1

  3.4x ÷3.4=5.1÷3.4

  x =l.5

  解方程过程中,提问学生:(1+2.4)x =5.1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

  6.求出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可以怎么求?

  学生思考,回答:

  可能会用”总面积-陆地面积“来计算,即5.1-1.5=3.6(亿平方千米)也可能会用”陆地面积×3“来计算,即2. 4x -2.4×1.5=3.6,这两种方法都要予以肯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让学生先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再列等量关系式,最后列方程解答问题。

  2.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根据信息先思考谁是标准量,要把谁设为x ,另一个量如何表示,再列方程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在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中,先找到比较标准的量并设标准量为x ,再列出等量关系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作业: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1、4、8、9题。

  板书设计: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解:设陆地面积为x 亿平方千米。那么

  2x +2.8×2=10.4 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 亿平方千米。

  2x +5.6=10.4 x +2.4x =5.1

  2x +5.6-5.6 =10.4-5.6 (1+2.4)x =5.1

  2x =4.8 3.4x =5.1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3.4x ÷3.4=5.1÷3.4

  x =1.5

  海洋面积:5.1-1.5=3.6(亿平方千米)

  或2.4x -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一、创设知识迁移情景,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药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 药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进入乐园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 学 乐 园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宫: 计算园:

  请你把 - 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 - +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 = + =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 = + = (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 + =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9~10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具准备:

  课件、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12 12=26 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活动二

  试一试

  1、采蘑菇的.小姑娘,她采了6个蘑菇,这6个蘑菇可以怎么样摆放?找出6的因数。

  2、小姑娘昨天采了21个,今天采了30个,你能找出21和30 的因数吗?

  (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3、你能试着找出21和30公共的因数吗?你是怎样找的?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小狗吃骨头,看看每只小狗该吃哪块骨头?

  2、试着找一找32的所有因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归纳。

  五、作业。

  1、练一练第1、2、5题

  2、优化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P95~96例3及练习二十一第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它们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是S=ah÷2。)

  让学生回忆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

  2、揭题:生活中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外,还有梯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车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梯形)

  思考: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指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以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

  (1)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4、小结:大家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5、教学教材第96页例3。

  出示教材第96页例3情境图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横截面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一个梯形;而且有两个角是直角,是一个直角梯形。)

  让学生找一找,直角梯形的高在哪里?你能理解这个横截面的含义吗?

  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白: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6米,下底是120米,高是135米。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过程:(见板书设计)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先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并对该图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大梯形,梯形的上底是(40+45)cm,下底是(71+65)cm,高是40cm,也可以看成两个直角梯形,其中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0cm,下底是7lcm,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5cm,下底是65cm,高都是40cm,算出两个梯形的面积再加起来。

  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本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

  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观察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什么形状,(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机翼的面积。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lOO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用字母表示:S=(a+b)×h÷2。

  五、作业: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例3:

  S=(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m2)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说出判断的根据。

  师:小马虎感谢你们帮他解决了难题,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断推理能力。说到判断推理,有一个人在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谁?(柯南)

  给警察叔叔帮忙:

  案发现场,从目击证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龄是40岁左右,男性,

  通过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这些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你知道作案人是谁吗?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联系实际,开阔思维。

  (1)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师:你们知道身份证主要有哪些用处吗?

  (银行取款、邮政取款、坐飞机、贷款、住酒店、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 )

  师:身份证能反映一个人的多种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随便借给他人使用,同时今天课上的身份证号码也要注意保密。

  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能表达吗?既然可以,为什么还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呢?

  (用数字能简洁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会混淆。 )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我为十多亿人的信息!可见用数字来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简洁明了,这也就是数字编码的优越性。(板书:简洁)

  (2)走进生活,了解其他编码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身份证上的数字,其实呀,在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象身份证这样的'数字编码,你能举个例子吗?

  (邮政编码,银行帐号、电话号码、车辆号码……)(欣赏图片)

  四、运用编码,设计编号。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来编一个学号呢?

  (出示活动要求:1.这个学生编号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2.这些信息打算分别用什么?3.代码的顺序怎样编排?)

  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在编号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简洁方便,有规律,不能重复,唯一)号码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入学年份、班级、学号)

  3、学生尝试独立编码。

  4、作品展示

  5、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编好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方法转告给校长,让他来采纳大家的这些建议和方法,你们乐意吗?

  五、课堂总结,引申探究。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课后调查。

  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所反映的信息。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 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学生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

  教学重点:

  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做自我介绍。(生自由介绍)

  你们学校五年级有几个班啊?咱班被选中和老师一起来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难得!

  这次讲课活动啊,共有55位数学老师参加,那老师被抽到给你们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五十五分之一)是啊,在可能性这么小的情况下,老师有幸为你们上课,这个机会更难得!所以老师觉得,我和你们真的很有缘分,你们觉得呢?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的珍惜这份缘分,好好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吗?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啊,你知道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了吗?(生:圣诞节)圣诞节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啊?(收到礼物)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想要吗?只可惜,老师准备的礼物不够,那我们不如玩个幸运摸奖游戏,试试你的运气,怎么样?摸到红球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哦,谁愿意来试一下?(生摸球)

  老师这个盒子里放入了1个红球、两个白球、三个红球,通过游戏想一想,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怎么想的?

  师:在游戏中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这样好玩又有趣的游戏你能设计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板书——设计活动方案)

  三、探究新知

  设计活动一

  (1)刚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礼物,可是老师很想把这些礼物都送给大家,那么怎样往盒子里放球,会使你们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陆续举手)看样子,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想法与小伙伴们交流,看你们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方案?开始吧!

  (2)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4)生分组汇报。

  设计活动二

  (1)为我班学生设计节目表演活动方案。师出示要求,生读题。

  (2)学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师汇总。

  (4)观察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活动三

  (1)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凡是参加活动的30名同学都可以得到一份纪念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我准备了食品、学习用品和小型玩具三种纪念品,要使同学们得到学习用品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该如何设计呢?你能帮我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吗?

  (2)独立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汇总,那对于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发现?

  那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对这些方案进行总结一下?

  四、巩固应用

  现在很多商场超市在节日期间,都想出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促销活动。

  1、下面是老师的调查情况(出示课件)学生读题。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3、汇报想法,实物投影总结活动情况。

  4、看看另外一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吧!(课件)学生读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2-29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02-16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4-09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2-08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1-25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3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2-28

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