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4-11 18:08:5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与描绘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及他人身体上的左右位置关系。2、认识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和观察的能力,渗透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有用的生活数学,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照片说出物体所处的左右位置。

  教学难点:说出面向学生的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媒体:软件、课题、卡片制作:左、右。

  课前学生准备:

  1、你写字拿笔的手是(左手/右手)。

  2、你吃饭拿碗的手是(右手/左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可以做哪些事情?区分左手和右手。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找一找、摸一摸自己身体上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眼睛。

  小卡片认语文字:左、右,你是怎样区分这两个字的?

  2、摆摆说说、理解左边与右边。

  (1)教师说学生操作:拿出橡皮、学具盒、数学书、文具盒、铅笔。

  把书放在中间、把橡皮放在最左边、把铅笔放在最右边、

  把学具盒放在橡皮的右边、把文具盒放在铅笔的左边……

  (2)学生说说: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同桌讨论:尝试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的位置关系。

  (3)同桌合作,自由摆放,互相说,及时交流。

  3、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的认识。

  (1)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指定某个学生,说出他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4、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个本领。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体验“相对”,加深理解。

  1、判断实物的左右

  (1)师:老师有一只手套,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它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为什么?

  (出示实物)

  生1:只要看大拇指在哪里就知道了。

  生2:我用自己的手放上去试试,哪只手放得对就是了。

  生3:我看它和我的哪只手大拇指朝一个方向的,就是这只手。

  师:大家想的方法都很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如何判断左右。(板书课题)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看它的大拇指,可如果是穿着鞋子的脚呢?看不出脚趾,我们该怎么判断呢?看看你的左脚和右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脚的.左和右吗?

  2、判断图上的左右

  (1)与观察者是同方向的类型

  ①看书P8/两幅图,说说左和右

  (2)与观察者不是同方向的类型

  ②看书P8/3两幅图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生:先把自己当作图中的人,再判断。

  ③游戏:

  师:同桌面向同一个放向(向左转)

  刚才的游戏中你和你的同桌动作的方向是一致的吗?

  同桌面对面,做同样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的动作正好相反

  师:对了,就像照镜子,面对面观察到的结果是相反的。

  3、理解以不同参照物为标准,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1)游戏:请五六名小朋友到前面,拉手围成圈。

  师:说说某某小朋友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师让这位小朋友自己说说他的左右两边各是谁?

  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和他看到的不一样呢?

  生1:面对面

  师:大家说得对!因为我们看的时候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而某某小朋友是以他自己的位置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不同。

  三、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1、联系实际,上下楼梯情景。

  (1)靠哪边上下楼梯是正确的?为什么?进行表演体验,进行思想教育。

  (2)引导感悟与体验:方向不同,位置也不同。

  2、看照片小组谈论,完成教材相关习题。

  小组合作--动手演示--观察自身--得出结论

  四、总结下课、20以内口算的训练与强化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 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 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两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师要多留意学生喜欢的方法是否有变化,思维层次是提高还是降低,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注意。

  可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一、 做p3: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

  1、 尝试计算14-9和12-9

  2、 组织交流算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哪些用在自己方法做起来感到困难的学生向别人学习,调整算法。

  3、 指名汇报。

  4、 电脑演示强化计算的破十过程。

  二、 做p3:2让学生先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看能发现什么。

  三、 游戏:跳树桩。(以4人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2人一组,1人拿着数字卡片9,分别放到树桩上,另一人算,算好一题再跳下一题,看哪组快,再轮换另一个人拿)

  四、 过关检查。

  P3:4(限时2分钟)对于2分钟内完成,又基本对的学生予以过关,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课后抽查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五、 做p3:5:

  讨论一下两步计算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再开始独立完成。以同桌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校对。

  六、 分组比赛

  (青蛙跳)p4:6

  七、 看图列式(复习图画问题,先表述图意,再列式解答,说说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八、 做p4:8

  (先数一数,再填一填,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九、 作业:

  用11、12、13、14、15、16、17、18减9,看一看得数与个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会这样,与家长交流。 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小华、小军、小丽又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出示课件)小丽说:“我有8张画片。”小军说:“我有33张画片。”小华说:“我有30张画片。”

  问: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针对学生回答,师贴出问题、写出算式。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33-30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30-8

  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33-8

  这三个式子中,哪一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33-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口算(板书课题:口算)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操作过程(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过程中,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是,注意操作与算理紧密结合)。

  30-8=22把30分成20和10,

  010减8得2,

  220加2得22

  讨论:为什么减出的2要与20合起来?(指名交流)

  第二层次:尝试练习,阶段。

  “试一试”:50-6=(),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中前两题:70-440-9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明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第三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3-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33–8=25把33分成20和13,

  313减8得5,

  520加5得25。

  33–8=25把33分乘3和10,

  231010减8得2,

  223加2得25。

  33–8=25把8分乘3和5,

  3533减3得30,

  3030减5得25。

  讨论:为什么每次都要把减出的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每人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说一说计算过程。

  第四层次:尝试练习,及时巩固。

  “试一试”:46–9=(),学生独立边说边做,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后两题:62–553–6

  要求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边做边说过程,指明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三、全课,促进建构

  师说:学到这儿,想想看你又学到了一个什么新本领?小组内试说,指名说。

  重点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在以后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多曾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题:“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竖着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实物投影上集体校对。(选一题或错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四小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各组下面三小题时,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题。)

  表扬全对学生。

  2、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有关心妈妈、关心他人的意识。(34-7=27(个))

  3、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踢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66-8=58(岁))

  4、引申题:老师今年32岁,你几岁?悄悄地说给同桌听。那老师比你大几岁?

  5、课外活动: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非常多,带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一定能解决许多问题。课后,如果哪位同学找到了这类问题,并把它解决了来说给老师听,老师把智慧星奖给你们。到星期五,比一比谁得到的智慧星多,你将得到老师的一分小礼物。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30-8=22把30分成20和10,

  10减8得2,

  220加2得22

  33–8=25把33分成20和13,

  13减8得5,

  520加5得25。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节复习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进行回顾和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线。

  第二,引导学生整理算式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第三,灵活运用、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

  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六、教学准备。

  课件;每小组5人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粘性展示板等。

  七、教法学法。

  1、兴趣激励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小组竞赛”的情境,在“竞赛情境”调动下,孩子们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也兴趣盎然。

  2、合作探究法。按顺序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及不同方向观察发现规律,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整理和复习)今天的数学课有些与众不同,我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哪个小组积极动脑、团结协作、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就奖励个哪个小组一些小红花,下课时根据红花的多少评选优胜小组。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小组竞赛”的情境,在“竞赛情境”调动下,孩子们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也兴趣盎然。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1、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线。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生自由答)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但这些知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想不想把它们穿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师: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例题,每个例题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请看大屏幕。这是例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预设:从小标题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学过的“十几减9”)

  师:你真善于学习!用找小标题的方法,找到了学习内容,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如果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到学习内容。我们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学习内容。师课件出示电子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成知识网络。这是?(十几减8、7、6)这是?(十几减5、4、3、2)这三部分都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部分。

  师:谁来出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考考大家?(预设15-9)

  师:计算15-9都有什么方法?(预设破十法,先算10-9=1,在算1+5=6,还有连减法,15-5=10,10-4=6,还有想加算减法)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把每种方法都讲得这么清楚,也奖励你一朵红花。

  师:谁再来说说例5的学习内容?(预设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没有小标题,你是怎么知道的?(踢进4个求没用,是多余信息)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例6呢?(预设: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是少几的问题用什么运算方法列式?(减法,用多的数减去它跟少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部分)你讲得真清楚!也奖励你!例5和例6属于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部分。

  【设计意图】面对学过的零散知识,整理时需要按照一定的主线梳理,把学过的知识重点提纲挈领地提取出来,这是整理复习课的第一重境界,这种把一本书读薄、读透的能力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能力。所以在这里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先全面看,从书中提取纲要性信息,这样为下一步的梳理知识点提供了一条主线。

  2、 整理算式、形成退位减法表。

  师: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有36道算式,(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么多的算式摆放得杂乱无章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吧!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摆,才能整齐呢?(预设1:可以把被减数相同的摆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预设2:被减数相同的摆一列,再按照减数从小到大排或是从大到小排更整齐。预设3:也可以减数相同的一行在按被减数从大到小排。也可以差相同的排在一起。师:同学们的真是太棒了,想出这么多的摆放方法和顺序,我们选择其中一种来整理吧!请看屏幕!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生读)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好,开始(生活动)

  师:这么快都摆好了!哪一组先来展示?有不一样的吗?

  师:刚才各个小组把被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横行,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竖列;对36道退位减法算式进行了有序的整理,并进行了计算。(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散落的知识点,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规律进行系统的整理才会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结构,经历这个过程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与课本上相同的表格。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张退位减法表,请仔细观察这张减法表,你能从不同方向发现它有什么规律吗?先独立观察,然后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活动自主观察屏幕上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师:谁最勇敢,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1:我发现竖着看,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就一个比一个多1。)

  (预设2:我是横着观察的,我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

  (预设3:我是斜着观察的,发现被减数和减数都加1,差不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同学们的观察的这样。(课件展示第一列)请继续观察其他竖列,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再找一列算算看。

  (学生活动找一竖列计算、观察、发现、汇报)

  师:回顾一下刚才咱们是怎样找排列规律的。

  (预设观察每一竖列、每一横行、每一斜行的算式特点,发现规律后再任选一列、一横行、一斜行算出结果验证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引领学生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寻找和发现,并适时总结出具体的步骤,这样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找规律和联系的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真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想不想带上你们这单元学习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去闯一闯数学城堡?好,出发!要进入数学城堡需要先通过智慧门,哪个同学来打开这三个密码锁?

  1、出示第一关:开智慧门

  11-6=()11-7=()11-8=()

  ()-7=5()-7=6()-7=7

  11-()=2 12-()=2 13-()=2

  师:这三个同学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密码破解出来了,奖励它们组每组3多红花。有么有信心闯第二关?请看第二关:搭桥过河

  2、出示第二关:搭桥过河

  不计算,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13-0 13-8 13-2 13-5 13-4 13-9

  师:认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不计算怎么知道谁的得数大谁的得数小呢?(预设: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

  师:谢谢你!帮大家搭桥,让同学们可以顺利过河,奖励你们组3多红花。

  3、借助红花榜,探究问题的解决。

  师:最后一关,红花榜优胜组才可以进入数学宫殿。现在我们来看看红花榜,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少)几朵?……)

  师:哪些信息跟这个问题有关系?那其他的几个信息对解决这个问题来说就是什么?(多余条件)用什么运算方法列式?(减法)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红花都能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红花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

  (四)总结收获。反思升华。

  师:说一说本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就一个比一个多1。)

  (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

  (被减数和减数一起都加1,差不变。被减数和减数一起都减1,差也不变)

  (我知道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有36道算式)

  (我知道了有序整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是的,有序的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希望今天这节数学课能在你们的心中种下一棵整理复习的种子,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整理复习的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出一朵美丽的大红花!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

  学习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

  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第9、10页主题图。

  2、学生: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16-9=7 13-9=4 14-9=5

  11-9=2 18-9=9 17-9=8 12-9=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8

  一、引入

  师:小猴贝贝带着小伙伴们来给大家拜年了。

  媒体呈现一幅画面: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

  师: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师生一起数,共有13只。

  师:小猴子最顽皮了,你看——

  媒体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了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猴子。

  师:咦?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

  有的学生说5只(画面上可以看见的是5只),有的说7只。

  二、展开

  1.引出例题,探究算法。

  师:树上有7只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共有13只小猴子,现在树下有6只,13-6=7只。

  教师适时板书13-6=7,并设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10-6=4,4+3=7,所以13-6=7。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2:因为6+7=13,所以13-6=7。

  生3: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算法:

  算法一:因为10-6=4,4+3=7,所以13-6=7。

  算法二:因为6+7=13,所以13-6=7。

  算法三: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2.挖掘材料,组织尝试。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树上真的`是7只小猴子(媒体出现树上的所有猴子),你们算对了!你能根据现在这幅图再列出一些减法算式吗?

  生1:13-7=6。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一共有13只猴子,树上有7只,算地面上有几只就是13-7=6。

  师:那你是怎样算出6的呢?

  生1:因为6+7=13,所以13-7=6。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指名学生说说不同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观察列出13-5=8和13-8=5后说说想法。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可以根据颜色不同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真厉害!那就请你选择一题与同桌同学交流一下算法吧。

  学生同桌交流算法后,教师分别指名回答。

  3.练习。

  (1)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

  12-7= 12-4= 14-8= 12-3= 13-6= 18-9= 11-2= 15-8=

  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说同桌是怎样口算的)。

  (3)看卡片口算(全班学生参与,用手势表示结果)。

  14-8= 12-8= 11-8= 10-8= 17-8= 13-8= 16-8= 15-8=

  计算后,教师把算式及答案随意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 小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计算,你会做了吗?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学生说说算法。

  师:猴贝贝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想邀请大家一起去玩,但有一个条件:请你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课前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猴贝贝还让老师帮忙选几位小朋友当导游,请刚才奖励到小旗子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在课中,教师已经把旗子作为奖品发给了几位小朋友),每位小导游的旗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如果你算式的得数跟哪一位导游旗上的数字一样就跟在这位导游的后面。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吧。

  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做游戏、排队伍,然后走出教室。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2.3 考点分析:正确计算十几减8, 用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工具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十几减9的口算题。

  复习8的加法口算题。

  探索新知 十几减八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这是游园会的上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二、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 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 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10-8=2 2+2=4 12-8=4

  3.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

  16-8= 17-8= 13-8=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征、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深入体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深层次理解十几减8的

  算法和算理,巩固应用。(出示小号图片)

  例2:

  1.看图,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5把小号,拿起了8把。还剩多少把?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把”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5-8=

  2.解决问题,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7=15,所以15-8=7。

  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5个小棒或圆点,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

  10-2=8 2+5=7 15-8=7

  3.练一练。

  仔细看图,用简捷方法计算。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两种常用方法,其中第3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课后小结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了“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同学们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0

  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保留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精选了100以内的加、减计算,提前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各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也作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儿童所接受。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再按照数数、读写、比大小的顺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在这里安排的口算内容又成为两位数加、减口算和笔算的基础。

  本册中安排的加、减计算只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没有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这是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笔列竖式计算困难较大,也不乐意,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思考过程比较复杂,宜于安排在笔算之后。本册中的加减口算内容又分为两个单元安排,分别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这样分散安排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突出了学生探索的不同重点,前者重点是感悟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这一条重要的算理,后者重点解决加、减计算的进位、退位问题。

  由于一年级下册不教学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就腾出了时间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部分乘法口诀。由于用小九九表教学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句数不多,容易记忆,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也比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级学习是可行的。这样安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同一学期学习不同的运算,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新鲜感。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安排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在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符合儿童感知事物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发展规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的统计内容是让学生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继续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培养统计观念。

  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 精心选取教学素材

  供数学教学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本册教材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材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习素材,例如,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生物组养金鱼的数量,认识黑板、课桌、卫生红旗等物体面的形状,统计本小组同学几种文具的个数和家中电器的件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动物运动会,小猫钓鱼等。此外,教材还开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如在商店里买东西、计算饲养场里的家禽只数、统计一个月里各种天气的天数等。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材还注意同一单元采用的素材相对集中。如加和减(一)的主要素材是有关汽车的座位数问题,加和减(二)的主要素材是三个学生的画片张数,乘法口诀的主要素材是儿童乐园里各项活动的人数。素材相对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材还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如让学生说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为妈妈折生日纸鹤等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关心家人、尊敬长辈的传统道德教育。又如计算成人牙齿比乳牙多多少颗,结合场景图比较三个地方的温度,把写在毛毛虫身上的数学问题变成写在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载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 注意改变呈现方式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线索,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例如,在教学数的计算时,一般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练习过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有的计算内容用列举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计算方法的预测,启示教师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计算内容不出现计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算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先扶后放,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对2、 3的乘法口诀,在学生自己图列式计算的基础上示范性地出示全部口诀,而4、 5的乘法口诀则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填写,6的乘法口诀就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出来。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认识图形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观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抽象出来的,引导学生经历对积木分类分化出要研究的物体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抽象出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此类图形的实例的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初步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出来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经历折、拼图形得到一个新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出示含有此类图形的一些实物全面认识此类图形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认识这两种平面图形。

  再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材用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知识,感受统计思想。本册教材中统计的教学重点是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比较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例题是统计散乱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三种学具的个数,以一人报名称三人作记录的方法随机统计,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的不同记录方法,并要求讨论谁记得既清楚又方便。这样安排,在于启示教师在教学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 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核心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意识,是学习者对数学研究对象带有感性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选择有用的策略。这些数学意识从属于学习者个体,不像前人总结出来的、普遍认同的数学基础知识那么明显,但却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认数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对铅笔、木块、小棒等实物的观察并借助计数器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安排一些用100以内的数表达交流信息的活动,结合现实情境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表示数量的悬殊情况,组织猜数游戏加深对数序和数的大小的理解。在认数和计算教学中加强了估计和估算。例如,让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后看一看80接近100还是接近30?想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在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词语的含义后按要求做一些选择数值的练习,这些都是以后进行估算的基础。教学加、减计算结果的估算时,先示范65+30得九十几,然后让学生由模仿估算发展到说出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再发展到你能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本册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认数中安排了15道估算题,加、减口算中安排了7大题50小题,这些估算练习除了有助于形成估算意识、发展数感外,还有利于学生对是否需要进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对计算结果的预测、监控和检验作用。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在认识每种图形时,教材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还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行图形的变换,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在填写完统计表后,提出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五、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本册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 改造应用题。

  传统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不给学生提供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把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是在做作业,而不是在解决问题;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让学生沿袭固定的解题思路反复模仿训练,降低了开启智力的功能。本册教材对应用题作了改造,使其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其次,不教学成人思考出来的解题思路,在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前,教材在练习中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把公鸡与母鸡、苹果与梨排列好,让学生凭对图形的观察,填写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到教学例题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时,学生就会想到把两种花片排一排的办法,进而发现在排好的花片中,一个蓝花片对着一个红花片,最后剩下5个红花片,于是建立数学模型13-8,把现实问题抽象成了数学计算题。最后,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

  2. 安排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安排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走一走、数一数,用数来描述景物的数量,描述一段距离的长度。认识人民币的教材是以购物活动为主线编写的,在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购物活动,经历付钱、找钱等购物过程,产生对购物的体验。假日小队和快乐的队日活动都用情境图展现内容丰富的小队活动场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达了9条信息,提出了5个具体问题,后者只用文字表述3条信息,提出1个具体问题。教材如此安排,很显然不是把这两次活动设计成综合练习,而是启示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28 + 4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20 +12 =32。

  方法五:2 8+ 1 4 = 3 2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

  (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试一试”第(1)题。

  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一练”第1题。

  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位值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提出留着下节练习课解决?也可以将问题保存在:“问题银行”中。

  板书设计:

  买书

  28+4=32

  28+2=30 2 8 8+4=12

  30+2=32 + 1 4 12+20=32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没看清楚是吧。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

  小结: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是很难数出三种形状饼干的块数的。

  【说明:创设猪八戒吃饼干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由于课件演示的猪八戒吃饼干的速度相对较快,学生很难独立地数一数就知道各种形状饼干的数量,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很自然地产生学习新的记录数据方法的需求。】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索

  1、自主选择记录数据的方法。

  启发: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饼干各有多少块呢?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记录数据的方法,教师巡视。

  反馈:说一说你们组商量出了什么好办法?(在看动画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图形记下来)

  谈话:这个方法很好,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个看猪八戒吃饼干,看到什么形状的饼干就把它报出来,其他小朋友记)

  谈话:那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记录,请每个小组选一个小朋友报饼干的形状,其他小朋友记录。

  再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展台上展示。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⑴ △△△△

  □□□□

  ○○○○○○○

  ⑵ △√√√√

  □√√√√

  ○√√√√√√√

  ⑶ △○△□○○

  △□○△□○

  ○□○

  ⑷ △1111

  □1111

  ○1111111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填表:把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一共

  个数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

  【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体会合作的力量大。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表示数据,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统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2、优化记录数据的方法。

  课件演示:饼干吃完了,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家。家里来了许多客人,他准备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谈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启发:猪八戒不知道该准备多少份公鸡的午餐,多少份羊的午餐,多少份鸭的午餐。你们能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知道公鸡、羊、鸭各有多只就可以了)

  谈话:那我们再看一次动画,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每种动物有多少只记下来。

  再放课件,学生记录。

  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来记录?(公鸡、羊和鸭子太难画了,所以用画“√”的方法来记录)

  师生共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

  公鸡

  羊

  鸭

  一共

  只数

  6

  8

  7

  21

  提问:有了这张表格,你能说一说猪八戒应该怎么准备小动物的午餐了吗?从这张表格中,你还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说明:再次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可行的方法来收集、整理数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自主选择了简洁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一优化统计方法的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学生亲历活动主动获取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三、练习巩因,体会策略

  出示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画面。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项活动?

  谈话:想一想,如果在我们班举行其中的一项活动,你认为哪一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应该举行哪一项活动?(统计一下我们班小朋友中,最喜欢哪一种活动,就举行哪种活动)

  提问:看了统计表,你能确定举行哪一项体育活动吗?你还知道些什么?

  【说明:统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自觉运用统计方法的意识。教师继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学生在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之后,就能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4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

  约12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3)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单数和双数;初步了解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猜想、验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数和双数。

  1.情景引入。

  师:春天到了,数宝宝们手拉手排着队去森林里玩。

  (板书出示主题图)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请学生比较两个队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用小圆点来表示数宝宝的个数,像这样两个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图形,就叫做数图。

  2.摆数图。

  (1)教师在方格上演示摆数图。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在方格纸上摆数图。

  3.找特点,分类。同桌合作先找所摆数图的特点,然后把这些数图按形状进行分类。板书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分类结果。

  师:右边边框是折线的数图都是单数,右边边框是直线的数图都是双数。板书出示课题:单数和双数。

  4.反馈练习:要求:先判断数图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说出它表示几。

  二、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1.提问与猜想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两张数图拼成一张数图,结果会是什么数?接着小组合作,每人拿两张数图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然后观察小组4个人的拼图,问学生发现什么规律了。

  2.实践与验证

  小组上黑板边操作边汇报。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6+4=10 4+5=9 3+5=8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提示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3种结果?

  (板书: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双数=单数)

  3.巩固练习书本第2大题第一行(看数图,写算式)。

  三、实践与运用。

  1.计算:(第3大题)

  ⑴先判断和是什么数,再计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独立计算。

  2.出示题4

  口答:大组找规律接龙赛,每组开火车往下接5个数。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组派代表说说接的是什么数?

  3.数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两个队伍要接成一个队伍往回走,想想,它们的队伍里有没有单个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四、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得如何?谁的表现最棒呢?和是双数和是单数

  (学生畅所欲言)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6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8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4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6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1-2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