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4-01-09 09:44:3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56 P57页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

  A独立思考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十几减9》名师教学课件、《十几减9》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游戏:10的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

  …………

  9和几可以凑成10?看到9想到几?8和几凑成10,看到8想到几?

  2.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这是游园会活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咱们一起看小丑卖气球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找与对应信息相关,并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板书:15-9=

  (2)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师:15个气球,拿走9个该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活动汇报预设:

  方法一:从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从上面一行拿走4根,还剩6根。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谁听清楚了,谁能上来边说边拿?

  教师结合情况边说边逐步形成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先从下面拿走5根,再从上面拿走4根,实际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结合刚才拿的方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一生照样子说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谁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方法二:从上面一并拿走9根,还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师:谁能结合他的拿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同桌相互说一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生:先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去掉9,剩下的1与5合起来是6。

  板书:

  师:“10”表示哪些小棒?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

  动手操作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画出15个圆,左边10个,右边5个。

  (2)从中圈出9个,想一想怎么圈。

  结合画图过程,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号的填写。

  15-9=()因为()-9=(),()+5=()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15-9=?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减,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操作辅助到离开学具操作进行表象操作,从结合操作活动到分析算理,到逐渐脱离操作说明算理,教学过程的展开“扶得合理,放得适度”,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知识不断内化。

  3.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怎么计算12-9=?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师:不操作,你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4-9=?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归纳,将操作、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系起来,从而将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三)课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四)课时作业

  1.练习二第2题送信。

  先让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完之后把信件按顺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

  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6-9=18-9=17-9=

  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过游戏形式练习,了解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按顺序摆放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十几减9的应用。

  答案略

  解析通过学生编题,让学生发现计算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累数学素养。

  3.看图列式。

  (1)(2)

  知识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高学生看图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此题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解决问题。

  一共有17人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多少人?

  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结合生活中排队做操的情境,用总人数减去小红右边的9人,再减去小红1个人,就是小红左边的人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 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购物的实践活动,亲自经历元、角、分的计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实践探索

  教学准备;各种标有标价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实物;食品图片。兔博士、大头蛙、蓝灵鼠头饰。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景创设 师:我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认识,今天兔博士、大头蛙和蓝灵鼠和我们一起来到超市里上一节实践活动课:购买商品。兔博士、大头蛙、蓝灵鼠和我做售货员,同学们都是顾客。听要求购物。

  探

  究

  应用

  拓展延伸

  学生边购买物品边自由发言。

  学生兴致勃勃的来到小超市购物。

  互相交流购物情况。

  学生购物

  学生边说边比较

  学生交流

  1、 买一件商品

  要求:在这四个购物区内每位同学任意买一件你喜欢的`商品。在买的过程中,说出你要买什么,怎样付款,找回多少钱?大家注意排队购物。开始购物。(教师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快餐店及售货员)

  2交流

  a、 小组内交流

  要求:同学们在小组内人人都说一说你购得了什么?付出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对吗?

  B、组与组交流

  3、购两件物品

  要求:这次购物任选两件你喜欢的物品。计算好总价,提前准备好钱,象刚才那样,边说边买。

  (教师将蜡笔价格改为8元2角,洗衣粉价格改成4元4角。避免相加进位。)

  4、小组交流

  要求同上,还要说一说比一比谁买的东西又好又便宜。

  师述:同学们购物过程中学会了不少购物的方法和经验,大家都做到了文明购物。大头蛙有要事提醒大家。

  大头蛙述:同学们夏季就要到了,可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呀!会影响身体的!

  5、师生交流

  教师随意拿出两件商品说出价格,付出钱,让学生找钱或判断是否正确。

  6、填写65页表格

  7、教师将洗衣粉、蜡笔价钱改为书中的4元6角和8元7角。小组讨论

  a、 买一条毛巾和一袋洗衣粉应付多少钱?怎样付钱?

  b、 1元能买什么商品?

  8、课堂小结

  时间允许售货员、顾客转换角色,学生随意购物。

  9布置作业

  发给每人一张调查表到超市做商品价格调查。填写完整。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数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在数数方面会陷入许多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述考虑,在进行教学时,突出了下面两个方面:

  1.突出学具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通过一根一根地数,一捆一捆地数,不仅解决了数拐弯数的问题,还帮助学生认识到计数单位“十”的重要性。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提出启发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师用课件呈现学生数出的1~20各数。

  师:今天数家庭里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呈现小于100且大于20的数)

  学生齐声读出这些数。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唤起学生对数数的记忆,同时读出100以内的更多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探究,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出示教材33页百羊图)

  师: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学生尝试说出羊的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数数时,它能帮上我们的大忙呢!

  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羊):我圈出来的是10只羊,现在你能数出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0只10只地圈一圈、数一数。

  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习数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师:请大家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摆完后要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是21根小棒。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的摆法提问:你能看出是21根小棒吗?请了谁来帮忙?

  生:能,请了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就很快地看出一共有21根小棒。

  师: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几名学生回答)

  3.学习拐弯数的数法。

  师:现在我们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

  指导学生数数。

  当数到拐弯数时,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29添1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以此类推,39再添1是多少?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49、59、69……99的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多少?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 - 9 = 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38页 百数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在方格纸中填数,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深化对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坐标思想。

  3.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以及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发现百数图中的诸多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建构百数图,感知规律。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神奇的方格纸,在这张方格纸上隐藏着许多有 趣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好吗?

  (一)引入方格纸

  1.出示空白的方格纸(课件)

  请你仔细观察,这张方格纸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子呀?

  2.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100个小格子呀?

  监控:(1) 一行有10个,有这样的10行

  (2)一列有10个,有这样的10列。 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行有10个,那我们就可以10个10个接着数,( 20,30)10个十就是100。

  一列有多少个呀?那咱们就十个十个的数一数,(10,20,30)10个十是100。

  小结:看来,不管横着数还是竖着数我们都是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100。这 样就能很快数出来有100个格子啦。其实,在这100个格子里还住着我们的数字朋友呢。

  (二)解构百数图,发现规律

  1.出示图1

  (1)现在方格纸中来了几队数朋友?

  (2)谁来读一读?

  (3)每队数中都缺了一些数,让我们一起把它填完整,好吗?

  监控:你是怎么想到要填这些数的?

  2.出示图2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你们发现的规律填出了4队中缺少的数。其实,在这张方格纸上还住着其他的数字朋友呢,你能很快的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请你拿出这张方格纸,快速把剩下的数填好。

  (2)老师发现你填的最快,你是怎么填的,有什么窍门吗?

  监控1: 我是横行填的。你是按照数的顺序来填的,那后面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几呀?

  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呀?

  小结:看来横行看,一个比一个多1。(板书:①横行看:一个比一个多1。)

  监控2:我是竖着填的。你是怎么竖着填的?

  那我们再看看是不是呀?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呀?

  小结:看来竖列看,一个比一个多10。

  (板书: ②竖列看:一个比一个多10。)

  过渡:老师也按照其中一种方法把数朋友们都送回了家。

  (3)现在这张方格纸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像这样有100个数的方格纸我们叫它 百数图。(出示课题:百数图)

  (4)仔细观察百数图,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监控1:左斜着看,看有什么规律? 验证,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小结:看来,从左斜着看,一个比一个多11。(板书: ③左斜看:一个比一个多11。)

  监控2:那从右斜着看呢?

  是这样吗?验证

  小结:看来,从右斜着看,一个比一个多9。(板书:④右斜看:一个比一个多9。)

  出示图3

  (5)其实,还有规律呢,老师给你们提个醒。请你在百数图中找到十位是8的数,你到哪里去找?上来指一指。

  为什么指这行?

  看来,十位是8这一行就是八十几的数。那十位是5这一行呢?

  小结:看来,十位是几这一行就是几十多。

  (板书:十位是几这一行就是几十多)

  (6)你能找到个位是8的数吗?去哪儿找呀? 为什么指这列?

  我们看看其它列是不是这样?

  小结:个位是几就在第几列。(板书:个位是几就在第几列)

  (7)这些数字都有8,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8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它们在百数图中所在的位置就不一样。

  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过渡:你们真聪明,从百数图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你能用这些规律帮河马大叔解决一些问题吗?

  (一)引导学生在给数找家的过程中,渗透坐标思想

  1.出示图4

  春天到了,河马大叔带着这些数朋友们去春游,淘气的35掉队了,你能很快在百数图中找到它的位置吗?

  上来指一指。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35的位置了?

  小结:十位是3我们就看三十几这行,个位是5我们再看5这列,它们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位置。

  2.出示图5

  (1)就在这时57和75吵了起来,它们都想住在这个格子里,你们觉得谁应该 住在这?

  你是怎么想到57要住着的?

  小结:因为这个地方在五十几这一行,在7这列,所以这就是57。

  (2)那75应该住哪里?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是利用这两条规律,帮数朋友找到了家。

  (3)那这个位置填几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小结:刚才我们利用规律,帮数朋友找到了家。

  (二)补充照片中的数,构建数群之间的关系

  谈话:河马大叔给百数图中的数朋友照了几张照片,可是不小心给照片弄湿了, 你们能帮它把照片恢复原样吗?

  出示图6

  1.请你观察这两张照片,把其他格子里的数补充完整,小组讨论写在答题纸上。

  2.板书反馈

  监控:第一张照片

  你是怎么想到要填这些数的? 那他们错在哪了?懂了吗,错的改过来。

  第二张照片

  大家快判断,哪个组填的对?错的改过来。

  小结:那我们刚才用这两条的规律帮河马大叔把照片修补好了。

  (三)通过分类活动,对百以内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升华对数的认识

  谈话:河马大叔非常感谢你们了,它想给这些数字变变队形再照相。

  1.出示图7

  河马大叔把这些数字朋友分成两队,你们明白河马大叔是怎么想的吗?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字朋友按照单数和双数分成两类。

  2.出示图8

  河马大叔又要变变队形,你们明白这回河马大叔是怎么想的吗?

  小结:我们还可以将数字朋友按照数的位数进行分类。

  三、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我们和百数图交上了朋友,在百数图中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看来数与数之间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写数

  教学难点:

  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一个 计数图印制(每生四幅) 小棒每生100根(生用)

  每生10个牛皮筋 黄豆2斤

  教学程序:

  1、 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

  2、 猜一猜,谁最准

  一人抓一把余人猜,数一数,大家写数。相互轮流玩。

  数豆子,写数

  讨论写法。小棒两捆加6根,看图选数(206、26、62),说说为什么。

  3、 报数写数。看数摆小棒。加深对数位的理解,概括数位的意义。

  4、 用计数器表示数。游戏哑谜。一生看数(34)用动作表示,另一生猜一猜中引用计数器。

  5、 用小手表示或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

  6、 说说你对这个数的理解。汇报交流。

  7、 学数位。强调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第二位( ),第三位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练习:

  填空:

  1、从( )向( )数,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十位。

  2、28表示有( )个十,( )个一;35表示有( )个一,( )个十。

  3、7个十和2个一组成(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4、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

  看图写数,看数画珠。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第3题

  2、做练习十第4题

  3、做练习十第5题

  4、做练习十第6题

  5、做练习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习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第8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03-0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02-14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优秀11-12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优秀12-1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5篇03-1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5篇)03-10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4篇02-1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