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2-07 15:40: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1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题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提出问题

  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⑵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谈话:请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小组内成员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⑶班级交流。

  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吗?

  ⑷课件演示分地3/4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⑴提出问题,猴妈妈:“我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⑵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⑶班级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一是分得这些桃的3/5,另一是分得这些他 3/10,引导学生讨论。

  ⑷课件演示分得3/5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1份,在图上分一分。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2

  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的份数,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涂色,同桌交流。

  4、想想做做4

  问:2/3、3/4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

  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

  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园”。(P63,P64)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解决“租车”和“购买纪念品”两个生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能够在大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从低年级开始已经接触过表格,因此对表格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运用表格策略来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困难。对于表格的运用,学生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租车问题,孩子们也并不陌生,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本节课要求孩子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到租车的租金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列表法有序思考方案

  教学准备:

  PPT,表格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淘气学校今天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板书课题:我们 一起去游园),一起去游园要考虑哪些问题?

  (思维预设:参加学生的人数、交通工具、租车问题、出行费用、安全问题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畅谈自己的理解,逐步引入到今天的课题内容中来,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轻松自然。】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租车

  1、提问:如果一起游 园的共48人,现在要租车 ,应该考虑哪些问题。(预设:车型,价格,租金,安全等)

  2、作为组织者从价钱方面考虑要租最便宜的,怎么才知道哪个便宜哪个不便宜呢?(预设:多列出几种方案比较一下哪种最便宜)

  追问:怎么做才能考虑全面呢?---有序的进行思考

  3、那现在就到租车公司看看到底用什么车。

  XX汽车租赁公 司价目表如下:

  实物图景

  日租 限乘

  车型一 120元 12人

  车型二 160元 18人

  4、请同学认真看价目表,读出表中信息。

  (预设:日租就是每天租金分别是120元和180元)

  提问:你们有 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老师想问一下“限乘”是什么意思?

  (预设:最多不超过,不能超载,否则会有危险)

  5、小组活动寻找方案

  6、学生交流活动

  预设:以每辆车平均每人多少钱来计算:

  120÷12=10(元/人)

  160÷18=8……12(元/人)

  可见车型二是最便宜的。

  (1)生一:全用车型二4 8÷18=2……12

  提问:这种方法怎么样?

  (余12个,有一辆车坐12个人有些浪费)

  (2)生二:全用车型一48÷12=4

  (没有剩余,但车费有些贵)

  7、同学们有这么多种租车的方案,那到底有多少种租车方案呢?

  8、独立思考:要求

  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到底有多少种租车的方案。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方案表示在纸上。

  9、小组合作

  要求:

  (1)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确定最终小组租车方案准备发言。

  (2)小组分工:噪音控制员控制同学讨论音量;发言员负责展示环节,代表自己的小组把话说明白;其他同学充当小小智囊团。

  (3)小组汇报:

  把学生的作品分层次找出来展示,使学生整体观察:有的组方案特别全,有的组排列有序,有的组方案没找全而且列表杂乱无章。

  请同学们看你们喜欢哪一个组的设计方案表:

  (预设:喜欢找全而且列表有序的组,因为有序的思考既不容易遗漏也不重复)

  请作者说说他的想法。

  车型一 车型二 可坐人数 剩余座位 租金/元

  方案一 4 0 4 8 0 480

  方案二 3 1 54 6 520

  方案三 2 2 60 12 560

  方案四 1 2 48 0 440

  方案五 0 3 54 6 480

  请各小组修改自己的方案表,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回答:所以要坐的话最好就 是这2种车刚好能把人都做满,如果坐不满,也希望空出的位置尽量能达到最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省钱。对比方案一和方案四:同样空座位数最少的情况下,优先租大车的情况下会比较省钱等。)

  10、总结发现:

  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本次的租车经验吗?

  (预设交流如下:1)、空座越少越省钱,空座一样多,多租大客车。 例:方案一和方案四;2)、总座位越接近人数越省钱,总座位一样多,多租大客车;3)、实际生活中选择最优的方案:最省钱最优;4)、有序的思考问题才能更全面。)

  11、练习:如果我们4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学生独立列表解答。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读懂情境图,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独立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讨论整理方案,全班交流展示方案,对比讨论方哪组方案更有序,到再次整理自己的方案和观察整理完善的表格这一些列的环节,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问题的必要性,发现列表法解决租车问题的优越性,感知 列表策略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购买纪念品

  1、师出示情境图:观 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2、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 ?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怎样买?” 请你用列表法写出3种购买方案。

  3、在小组内交流对比购买方案,讨论哪种最省钱?为什么?

  4、学生再次独立完成书上表格2后展示购买方案。

  预设表格如下

  小包装 大包装 玩偶数量 金额/元

  方案1 2 6 30 46

  方案2 6 3 30 48

  方案3 10 0 30 50

  5、比较:哪种方案省钱?讨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

  生: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汇报。

  (预设让学生明白尽量购买大包装盒的省钱,因为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计相对于第一个活动而 言,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机会更多,由于有了第一个活动的引导,学生已经对列表有序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列表的策略。】

  三、 总结发现,走进生活

  1、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预设:用列表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序的进行思考,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另外选择最省钱的方案……)

  2、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不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有用的知识是生活的基础。】

  四、课后练习,应用拓展

  P64 第3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偏多,如果一课时完成的话, P64 第3题只能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让学生课后应用强化,得到一定的拓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教学目的:

  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

  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

  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1、2)。

  [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导学达标

  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

  (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①铅笔每支8分,买3支用多少钱?

  ②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

  ③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

  (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

  ①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②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

  (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

  (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

  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

  (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

  (6)做一做

  ①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②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

  [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

  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

  (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

  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①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①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②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

  ③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

  ①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的应用题。

  ②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

  ③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④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

  ⑤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小结。

  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

  三、达标测评

  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

  (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

  数量总价单价。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2)每双童袜2元,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

  [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总结(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日历”出示某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师:人一生下来,就与时间相伴,伴我们终老一生,在我们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非常有意义事件,并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些日子。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示开国大典、申奥成功、植树节、庆六一情景图学生观察并回答。呈现出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如:教师节是几月几日?,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是什么时间?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汇报。

  3、认识年历

  (1)课件出示20xx年年历。及问题。

  引导学生学着看年历,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几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1年: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7个)大月

  30天:四、六、九、十一(4个)小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小数的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认识小数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实际应用。这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小数甚至用过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旨在将日常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或两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课标分析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发展数感。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一、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

  2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阳光体育活动照片,并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喜欢哪项活动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学生讨论

  通过图片展示、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探究

  10—15分钟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在这六项活动中,现在想又快有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学生只能选一项活动。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老师协助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3)分析数据

  师:从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相同,但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师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方便吗?

  生:两张统计表,比较起来有些麻烦,要是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将手中的两张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

  教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1)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1)男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女生呢?

  (3)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生配合调查班上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并完成单式统计表。

  学生通过探讨,对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亲自制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

  通过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其优点。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热情投入到单式统计表的完成中去。

  老师提醒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每人限选一种”,避免干扰因素的产生。

  选择男女分开统计的方式,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复式统计图。因此,在教学中,分别按男、女生进行统计,利用两张但是统计表呈现数据。

  首先,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两个独立的统计表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可以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通过探讨、操作等,逐步对两个但是统计表进行合并,制作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

  呈现合并好的复式统计表,并提问:“这个表包含那几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解读。尤其对分栏格(表头)进行详细讲解。

  在复式统计表下提出这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

  8—10分钟

  1、第38页第一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序的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所传递的信息

  2、第38页第二题。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单式统计

  表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回顾所学,积累经验

  本课总结

  3—5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3、课后拓展:让学生统计四年级二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掌握有关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强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难点:知道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总数。

  教学准备: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算(课堂练习纸第一题)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 ),表示 。

  ……………( ),表示 。

  2、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 )。

  3、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 ),也就是 )米。

  二、基础练习: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3、小丁丁手中有2个红气球,4个黄气球,3个蓝气球。其中红气球占总数的( )。红气球占黄气球个数的( )。

  4、根据下图所给分数,圈一圈:

  说方法:

  1、数总数

  2、再看分母

  3、最后看分子

  5、填空:

  1) 1分米是1米的( )。 1厘米是1米的( )。 1克是1000克的( )。

  2)4个是( ); 5个( )是 ; ( )个 是。

  三、综合练习:

  1)饲养小组养了36只小兔,其中的是灰兔,灰兔有( )只。黑兔有4只,占总数的(-)。剩下的是白兔,白兔有( )只,占总数的(-)。黑兔占灰兔的(-)。

  2)一叠手工纸,红色的'有27张,占,这叠手工纸共有( )张。是兰色手工纸,有( )张。

  四、拓展练习:

  1)45个◎的是( )个◎; 32个※的( - )是8个※。

  2)在( )里填上>、<或=:

  1( ) ( ) ( )

  ( ) ( )1 ( )

  ( )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填空:分数的分母表示被平均分成的(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 )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大的比分子小的分数要大。

  2 按分数圈一圈

  六、板书设计:

  分数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1)统计出共有多少种水果。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1)如何把两项都会的很清楚地看出来(连线),填在什么地方?

  (2)解答问题。

  (3)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

  3、练习二十三第3题。

  (1)尝试完成。

  (2)组内交流。

  (3)教师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

  4、练习二十三第4题。

  (1)适当点拨如何根据所提问题,从三组条件信息中选取合适的信息画集合圈。

  (2)然后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

  5、练习二十三第5、6题。

  (1)注意提示学生根据数形对应性填写。

  (2)尝试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3)反馈,注意算理要清楚。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渗透集合思想。在开课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碰撞擦出火花。通过统计、连线引入到集合圈的出现,突显有层次的教学;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解题方法。化解“重复部分”如何理解的难点,体现有价值的研究和学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3、通过估算积的大小,使学生体验抓住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除法试商、调商的方法。

  5、“格子算法”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算理,促进计算方法的掌握。

  6、学习“格子算法”,了解前人数学的成就,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法、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除法试商、调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一道道难关等待你们挑战,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每过一关请同学们为自己加上一颗星,我们比一比,最后谁的星最多。

  二、自主探究,乘除复习

  1、编题目,估答案。

  1)师:我们先来闯第一关。以小组为单位,用“9、8、4、3”这四个数字,尽可能多的编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

  汇报交流:

  98×43 98×34 94×83 49×83 93×84 93×48

  89×43 89×34 94×38 49×38 39×84 39×48

  2)师:在编出的题目中,你们估一估、哪一题的得数比较小,哪一题的得数比较大?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通过估算得出:

  38×49和39×48都可以估算成40×50,都比较小。

  94×83和93×84都可以估算成90×80,都比较大。

  3)小结:只要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比较大,即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要尽量大,这样得到的积就比较大。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比较小,即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尽可能的小,这样所得的积就比较小。

  2、复习乘法计算方法。

  1)师:“93×84”和“94×83”,这两个算式的积估算后一样大。那么,到底哪个算式的积大呢?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算出积的准确数来比一比。

  学生笔算:93×84 94×83并讲出计算的方法。

  计算后得出93×84的积比较大。

  2)选择课本64页的第二大题中82×65、75×650、705×65三题让学生练习,并用计算器检验。做得快的可以再选做第二大题中其余的练习题。

  3、复习除法计算方法。

  1)出示:在数字卡片9、2、7中任选一个数字填入“298÷3□”的□里,组成除法算式,并估计商分别是几?想一想,这些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师:为什么无论在□里填上几,商都是一位数?

  生:□里无论填几,除数3□总比被除数298的前两位要大,所以商总是一位数

  3)师:如果□里填入7,计算“298÷37”这题,你是如何调商的.?

  如果初商较大、要调小,如果初商较小、要调大。

  4)出示:在“□98÷39”的方框里分别填上1、3、4,估一估它的商分别是几位数?

  请再算一算,和你的估算是否一致。

  5)出示:竖式计算并验算

  728÷56=4110÷47=6554÷65=

  师:我们可以通过“商×除数+余数”的关系进行验算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哪些方面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拓展学习

  师:同学们,古人是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呢?你们想了解吗?看课件,了解“格子算法”。(略)

  五、检测目标练习:

  一用1、5、9三个数可编一位数乘两位数几道题,哪一道的得数最大?哪一道的得数最小?

  二用2、4、6、8四个数编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先估一估它们的积,再用计算器检验。

  积最大是()

  积最小是()

  三用1、3、5、7、9五个数编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积最大是()

  积最小是()

  六、板书设计:乘与除

  乘法:“9、8、4、3”

  最大积: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要尽量大

  最小积: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尽可能的小

  除法:“298÷3□”、“□98÷39”

  估商

  试商

  调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已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出小数。

  4、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体会到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板书:(数)这是一个什么字?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过的如:1、5、18、93、100等这些数都是(整数);还有如:1/2、4/9、1/10、3/100等这些数都是(分数);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什么数?(小数),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小数的认识和读写

  1、 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书的价格、记录身高、体重时、商店买东西时等)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打破了多数学生认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一些书的.价格,这些都是什么数?(小数),你能说一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2、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中也有小数。(课件出示)

  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

  如0.9、1.0、16.5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的前面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我们叫它们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

  你能说说黑板上这些小数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吗?

  3、小数的读写。

  (1)、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一样吗?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可以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3)、读一读。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 ,体重可达5.25吨 ;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最大的鸟是鸵鸟,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2.5千克。

  (4)、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你们会写小数吗?我们来试一试。

  听写小数:姚明身高二点二六米;刘翔跨栏成绩十二点八八秒;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六千七百七十二千米;马拉松赛跑全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浙江杭州弯钱塘江潮潮头高度达三点五米。

  校对,说说写的怎么样,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三、小数的意义

  1、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我们会读写小数了。那我要问同学们了(课件出示)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0.5米有多长?

  老师提示:想知道0.5米究竟有多长,要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介绍:其实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请生拿出米尺,一边观察操作一边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也就是说:0.1米就是1/10米。

  继续请学生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5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5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 ( ) ,用小数表示是( )。

  你知道0.5米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吗?它到底有多长呢?你前面的猜想正确吗?(0.5米就是5/10米,也就是5分米)

  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呢?

  请学生对照米尺,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引导学生小结:两位小数可以用百分之几表示。

  3、观察: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试一试。

  1分米=( )米=( )米 9分米=( )米=( )米

  3厘米=( )米=( )米 65厘米=( )米=( )米

  你是怎么想的。

  2、把下图的图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略)

  3、我来填一填。

  5.85读作( )

  二十六点八写作( )

  7.25元表示( )元( )角( )分

  4.06元表示( )元( )角( )分

  3角=( )元=( )元

  36分=( )元=( )元

  6分米=( )米=( )米

  45厘米=( )米=( )米

  3厘米=( )分米,也可以写成( )米

  五、感悟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用小数为自己的表现打分)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的最后,让学生用小数为自己的表现打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3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0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7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3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02-16

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1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3-0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03-07

【推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