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
课题:加减混合(教材67页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
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
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9+6+11-7
=-9-7+6+11.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9-7+6+11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9-7+6+11
=-16+17
=1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1.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八、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十、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6
课题:比大小
教学内容:P17-P18,练习三5、6、7、8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预习:
1、数出17页图中的'猴子、桃子、梨和香蕉的数量,写在书上。
2、你能用“同样多”“多”“少”表示出它们间的关系吗?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交流汇报: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做一做:p17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17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19页练习三第6、7、8题
3、完成19页第5题。
4、拓展训练:完成19页思考题:他说的对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7
教学目的:
1、能按照给定的含有两个因素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体会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
3、培养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学中所用的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新授
教学例1
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分类的'有关知识,谁能说说,以前你是怎样分类的?
请同学门给你们桌上的图形分下类,看谁分得又块又好!(生分类)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现在按形状不同分类的同学举手。
按颜色分的同学有哪些?请你们将形状相同的分在意。
请你们看看你们所分的,每一组图形中,颜色怎样?形状呢?就是说我们把形状颜色都相同的图分贼了一起,这样的分发你会吗?
师: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图形分一下类
请听要求:把颜色、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分完后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下面小组合作分
(小组分类、师巡视,向有困难的组提示:刚才是怎样分的,先怎样分的饿,再怎样分)
同学门,刚才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分得又块又好,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到黑板展示,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的形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P44课堂活动、1
读题,动手操作,抽生演示
P44课堂活动、2
理解题意,先找能飞的,再找有羽毛的
P44课堂活动、3
小组讨论怎样分,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8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教案点评: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1
课题: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2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
教学过程:
预习:你平时走路靠哪侧走?写字用哪只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平时上下楼靠哪边走?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为此在走廊内学校还为我们贴上了小脚丫,以指示靠右侧行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交流反馈: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手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4、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强调:左、右位置的确定要以观察者为标准。
三、检测与反馈:
1、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练习二4——-6题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2
教学内容:
课本56-58页,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4.适时对学生进行绿色感恩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海边的旅行。来欣赏一下水族馆里的海洋生物。
孩子们,你们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二、教授新课
同学们真能干,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咱们这节课先解决这两个问题,你们看行吗?
看第一个问题: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怎样列式呢?
14+28=
为什么要用加法呢?(因为有一共)噢,这是你的想法,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生说)
对,要求一共有多少条鱼?就是要把黄鱼和红鱼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
下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14+28的.结果,可以用小棒、计数器或者是练习纸。
(过1~2分钟)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小伙伴们交流一下,把一个人的智慧变成两个人的。切换课件。
同学们赶快放下手中的学具,坐好,老师想看一下谁的速度最快,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⑴计数器。(声音再响亮些,让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听得到你的发言,下面的小朋友听得再认真些,给这位小朋友一点勇气)将贴画,表扬。
⑵竖式。(学生拿尺子,板演)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1从哪来?为什么要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因为“1”表示一个十。)
为了方便记忆,不容易出错,我们通常把进位“1”写在横线上,别忘了把结果写到横线上,最后加上单位名称“条”。
好了,同学们,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⑶摆小棒。为什么要把新的一捆小棒放在这儿?(十根小棒组成一捆小棒,表示一个十,所以放在成捆的这一堆里)(你说得真好,请回吧!)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像他这样摆一摆,可以边摆边说你摆的过程。
同学们想一想,刚才你自己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再看看哪位同学列竖式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生说发现)
像这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同学们不要忘记进位“1”写在横线上,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出示课题: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过度: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老师想请小朋友用竖式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安静的打开课本的57页,在书上完成这道题(同时请学生板演,列竖式,带尺子)
同学们,请快速做好。请看黑板,你做得跟他一样吗?(一样)谁起来说一下计算过程(生说)你说得很正确,请坐!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各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0”不写行不行?(不行)为什么?(没“0”就成“5”了)对呀,各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要用“0”占位。
同学们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同桌俩交流一下。
小朋友们请坐好,谁想说一说?(师贴画: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并复述。
三、练习巩固
过度: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列竖式是应该注意的问题,盛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新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作好吗?切换课件
请同学们快速在课本57页完成这两道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同学们请坐好,谁来说说你的结果是多少,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说得很好)
真不错,看大家知识掌握的这么好,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来判断一下这两道题做对了吗?
能判断对错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还能帮他改过来,那你就太棒了。
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打算把这些可爱的笑脸奖励给你们,但前提是你要猜对笑脸后面藏着几才行?
小结:要知道星星后面藏着几?是不是看十位就可以了(不是,还要看个位有没有满十)
老师发现啊,怎么什么问题都难不住你们啊。不行我还得加大点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我们先来看第一题。再看第二题,哎,怎么5加上一个数还等于2呀?是题出错了吗?想一想,5加上几能在个位上写2 ?
同学们果然厉害,老师还想看看大家会不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请看大屏幕,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信息,梳理好了,请你在练习本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列式解答。建议你们列竖式解答。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不错。其实啊,不仅大海边,水族馆里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用心观察,动脑思考,老师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好,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3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2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10-13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02-05
一年级数学教案12-17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06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1-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9-21